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树立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提开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想要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要不断推动自身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就成了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接下来,本文将围绕生活、情境、问题三方面展开教学探索,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11-01
初中数学作为我国义务阶段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全价值观,完善判断机制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迈向更高阶梯的基石。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手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围绕学生的生活、情境、问题展开,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借助生活教学一一培养学生分析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生活来激发学生的生活意识,唤起学生的熟悉感,使学生在生活的带领下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生活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分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生活的作用,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能够有效区分平行线和相交线,知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风筝的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学生在分析、观察风筝骨架结构的过程中,知道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区别,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同时,对相交线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笔者通过借助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树立了生活意识,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能力。
2.借助情境教学一一培养学生观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动态的视频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使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形成积极探索的意识,健全自己的数学思维。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情境加以筛选,使得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立足学生,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几何图形,能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等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几何体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些视频,经历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学生观看视频后,对几何体的应用有了清晰的认识,不仅能够依据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还能依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和抽象能力。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印象,感受到了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意义,增强了自身的观察能力。
3.借助问题教学一一培养学生思考机制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来增加学生思考、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在思考中对数学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武装学生的頭脑,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问题时,出现了问题冗杂、反复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时,要鼓励学生思考,提高课堂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用法,能够利用意愿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健全学生的思考机制,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蜻蜓有6条腿,蜘蛛有8条腿,现有蜘蛛,蜻蜓若干只,它们共有360条腿,且蜘蛛数是蜻蜓数的3倍,求蜻蜓,蜘蛛各有多少只?
学生拿到问题后,由于条件众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笔者便引导学生先对题中的条件进行罗列,分析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思路,解决了问题。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使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自身的思考机制。
总之,本文围绕学生的生活、情境、问题展开,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帮助学生挖掘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师借鉴的有用资料。但是,同时教师不应满足于此,而是要紧跟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潘艳玉.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07):74.
[2]李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8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11-01
初中数学作为我国义务阶段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全价值观,完善判断机制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迈向更高阶梯的基石。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手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围绕学生的生活、情境、问题展开,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借助生活教学一一培养学生分析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生活来激发学生的生活意识,唤起学生的熟悉感,使学生在生活的带领下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生活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分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生活的作用,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能够有效区分平行线和相交线,知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风筝的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学生在分析、观察风筝骨架结构的过程中,知道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区别,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同时,对相交线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笔者通过借助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树立了生活意识,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能力。
2.借助情境教学一一培养学生观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动态的视频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使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形成积极探索的意识,健全自己的数学思维。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情境加以筛选,使得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立足学生,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几何图形,能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等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几何体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些视频,经历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学生观看视频后,对几何体的应用有了清晰的认识,不仅能够依据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还能依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和抽象能力。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印象,感受到了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意义,增强了自身的观察能力。
3.借助问题教学一一培养学生思考机制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来增加学生思考、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在思考中对数学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武装学生的頭脑,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问题时,出现了问题冗杂、反复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时,要鼓励学生思考,提高课堂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用法,能够利用意愿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健全学生的思考机制,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蜻蜓有6条腿,蜘蛛有8条腿,现有蜘蛛,蜻蜓若干只,它们共有360条腿,且蜘蛛数是蜻蜓数的3倍,求蜻蜓,蜘蛛各有多少只?
学生拿到问题后,由于条件众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笔者便引导学生先对题中的条件进行罗列,分析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思路,解决了问题。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使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自身的思考机制。
总之,本文围绕学生的生活、情境、问题展开,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帮助学生挖掘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师借鉴的有用资料。但是,同时教师不应满足于此,而是要紧跟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潘艳玉.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07):74.
[2]李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