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以榕江县为代表的黔东南、铜仁地区种植西瓜的历史较长, 规模也相应较大, 常年栽培面积1 万hm2 左右,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 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但大部分区域长期以来均按水稻——油菜( 西瓜、绿肥、蔬菜) 等1 年两熟或1年一熟、冬季休闲的生产模式安排生产, 未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形成整套合理的种植制度, 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 因地制宜安排西瓜与其他作物配合, 形成稳定的1 年三熟高效耕作制度, 能促进贵州东部地区冬季农业生产, 提高土地利用率, 起到稳粮增收的双重效果。试验示范区位于榕江县车江乡, 海拔270 m, 土地肥沃, 温光条件好, 年平均气温18.2 ℃, 年降雨量1 200 mm, 无霜期310 d( 天) 。根据对项目实施农户随机抽取12 户、面积0.79 hm2 定点调查测产验收统计, 第1 茬马铃薯平均667 m2 产量1 666.9 kg, 第2 茬西瓜667 m2 产量2 230.02 kg, 第3 茬晚稻667 m2 产量541.01kg, 全年667 m2 产值达4 266.87 元, 投产比达1 ∶3.18, 经济、生态效益良好。现将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良种选择
根据市场消费需求, 选择生育期短、高产、抗病品种。第1茬马铃薯选种克新3 号, 第2 茬西瓜选用黄小玉小果型西瓜, 第3 茬晚稻选用Ⅱ优明86 等品种。
2 茬口安排
马铃薯于上年11 月26 日至12 月3 日播种, 667 m2 用种量100 kg; 西瓜3 月17- 20 日播种, 4 月18- 22 日移栽大田; 晚稻于6 月10- 15 日播种, 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 7 月12- 16 日移栽。
3 移栽及规范种植
马铃薯采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的栽培方法。厢宽1.6 m, 行距40 cm, 株距33 cm, 厢沟边沟相通, 便于排灌。第2 茬西瓜分厢搭架栽培, 规格为1.0 m ×0.5 m 或0.9 m ×0.6m, 667 m2 栽1 200 株以上。第3 茬水稻采用宽窄行栽培方法栽插, 规格宽行33 cm, 窄行20 cm, 株距16 cm。
4 肥水管理
第1 茬马铃薯: 由于是稻草全程覆盖, 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 667 m2 施腐熟厩肥1 000~1 500 kg、复合肥50 kg, 要求复合肥沟施( 在两穴种薯中间) , 用厩肥直接盖种, 在播种施肥后用稻草或山草均匀平铺覆盖于整个厢面, 厚度10~16cm。
第2 茬西瓜: 底肥667 m2 用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kg、硫酸钾复合肥50 kg、钙镁磷肥25 kg 混合后集中施入定植行中, 定植前将肥料与土壤拌合, 做成定植穴, 覆盖地膜,移栽瓜苗。追肥: 提苗肥, 从瓜苗移栽6~7 d 起, 667 m2 用磷酸二氢钾100 g 加尿素100 g 对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施, 每隔7 d 喷1 次, 到瓜苗具5~6 片真叶时为止。壮苗肥: 瓜苗5~6片真叶时, 在距瓜蔸30~50 cm 处开深10~15 cm 的浅沟, 667m2 用尿素7~8 kg 或复合肥15 kg 沿沟施入覆土。伸蔓期:667 m2 用硼砂250 g 对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施, 每6~7 d 喷1次, 共2 次。壮果肥: 当幼瓜长到鸡蛋大时, 在距瓜蔸60 cm处开深15 cm 左右的浅沟, 667 m2 用尿素10~15 kg、钾肥15kg、钙镁磷肥10 kg, 拌匀后沿沟施入, 施后浇水盖土。西瓜喜水怕渍, 整个生长期以土壤保持湿不渍为宜, 膨瓜期土壤干燥时浇水, 选在温度较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一般2~3 d 浇1次。
第3 茬水稻: 667 m2 施腐熟厩肥1000 kg, 复合肥15~20kg 作底肥。栽秧后6~7 d, 667 m2 施尿素8~9 kg, 15~20 d 再施尿素6~7 kg 或复合肥10 kg。到第2 至剑叶抽出时667 m2施尿素3~4 kg。分蘖期浅水灌溉, 后适度晒田, 灌浆成熟期实行干湿交替管水。
5 病虫防治
马铃薯: 由于采用了稻草全程覆盖, 抑制了杂草生长, 病虫害轻, 基本不使用农药。西瓜: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主要虫害有黄守瓜、蚜虫等。苗期用2.5% 敌杀死800~1 000 倍液防黃守瓜, 坐果期用爱福丁1 号防治蚜虫、斜纹夜蛾。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枯萎病等。炭疽病发病初期用45% 大生600 倍液、50% 速克灵600 倍液喷雾防治, 每7 d 喷1 次, 连续2~3次。枯萎病在发病初期用25% 多菌灵300~400 倍液或40%灭菌威500 倍液灌根或基叶喷雾。晚稻: 秧田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 本田分蘖期防治三化螟, 抽穗扬花期防稻曲病、穗颈瘟。
6 经济效益比较
马铃薯——西瓜——水稻新模式与原来的水稻——油菜模式比较, 平均667 m2 产量分别为4 438 kg 和751 kg, 增加3 687 kg; 平均667 m2 产值分别为4 267 元和1 200 元, 增加3 067 元; 平均667 m2 投入分别为1 340 元和605 元, 增加了735 元; 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 ∶3.18 和1 ∶1.98, 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 ∶4.17,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此, 新模式推广速度较快, 规模由2005 年的16.67 hm2, 迅速扩大到2006 年的120 hm2。由于本省西瓜生产主要分布于传统农业相对发达的中低海拔区, 通过应用新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促进了冬季农业生产形式的发展, 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因地制宜加快推广应用, 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良种选择
根据市场消费需求, 选择生育期短、高产、抗病品种。第1茬马铃薯选种克新3 号, 第2 茬西瓜选用黄小玉小果型西瓜, 第3 茬晚稻选用Ⅱ优明86 等品种。
2 茬口安排
马铃薯于上年11 月26 日至12 月3 日播种, 667 m2 用种量100 kg; 西瓜3 月17- 20 日播种, 4 月18- 22 日移栽大田; 晚稻于6 月10- 15 日播种, 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 7 月12- 16 日移栽。
3 移栽及规范种植
马铃薯采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的栽培方法。厢宽1.6 m, 行距40 cm, 株距33 cm, 厢沟边沟相通, 便于排灌。第2 茬西瓜分厢搭架栽培, 规格为1.0 m ×0.5 m 或0.9 m ×0.6m, 667 m2 栽1 200 株以上。第3 茬水稻采用宽窄行栽培方法栽插, 规格宽行33 cm, 窄行20 cm, 株距16 cm。
4 肥水管理
第1 茬马铃薯: 由于是稻草全程覆盖, 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 667 m2 施腐熟厩肥1 000~1 500 kg、复合肥50 kg, 要求复合肥沟施( 在两穴种薯中间) , 用厩肥直接盖种, 在播种施肥后用稻草或山草均匀平铺覆盖于整个厢面, 厚度10~16cm。
第2 茬西瓜: 底肥667 m2 用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kg、硫酸钾复合肥50 kg、钙镁磷肥25 kg 混合后集中施入定植行中, 定植前将肥料与土壤拌合, 做成定植穴, 覆盖地膜,移栽瓜苗。追肥: 提苗肥, 从瓜苗移栽6~7 d 起, 667 m2 用磷酸二氢钾100 g 加尿素100 g 对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施, 每隔7 d 喷1 次, 到瓜苗具5~6 片真叶时为止。壮苗肥: 瓜苗5~6片真叶时, 在距瓜蔸30~50 cm 处开深10~15 cm 的浅沟, 667m2 用尿素7~8 kg 或复合肥15 kg 沿沟施入覆土。伸蔓期:667 m2 用硼砂250 g 对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施, 每6~7 d 喷1次, 共2 次。壮果肥: 当幼瓜长到鸡蛋大时, 在距瓜蔸60 cm处开深15 cm 左右的浅沟, 667 m2 用尿素10~15 kg、钾肥15kg、钙镁磷肥10 kg, 拌匀后沿沟施入, 施后浇水盖土。西瓜喜水怕渍, 整个生长期以土壤保持湿不渍为宜, 膨瓜期土壤干燥时浇水, 选在温度较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一般2~3 d 浇1次。
第3 茬水稻: 667 m2 施腐熟厩肥1000 kg, 复合肥15~20kg 作底肥。栽秧后6~7 d, 667 m2 施尿素8~9 kg, 15~20 d 再施尿素6~7 kg 或复合肥10 kg。到第2 至剑叶抽出时667 m2施尿素3~4 kg。分蘖期浅水灌溉, 后适度晒田, 灌浆成熟期实行干湿交替管水。
5 病虫防治
马铃薯: 由于采用了稻草全程覆盖, 抑制了杂草生长, 病虫害轻, 基本不使用农药。西瓜: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主要虫害有黄守瓜、蚜虫等。苗期用2.5% 敌杀死800~1 000 倍液防黃守瓜, 坐果期用爱福丁1 号防治蚜虫、斜纹夜蛾。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枯萎病等。炭疽病发病初期用45% 大生600 倍液、50% 速克灵600 倍液喷雾防治, 每7 d 喷1 次, 连续2~3次。枯萎病在发病初期用25% 多菌灵300~400 倍液或40%灭菌威500 倍液灌根或基叶喷雾。晚稻: 秧田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 本田分蘖期防治三化螟, 抽穗扬花期防稻曲病、穗颈瘟。
6 经济效益比较
马铃薯——西瓜——水稻新模式与原来的水稻——油菜模式比较, 平均667 m2 产量分别为4 438 kg 和751 kg, 增加3 687 kg; 平均667 m2 产值分别为4 267 元和1 200 元, 增加3 067 元; 平均667 m2 投入分别为1 340 元和605 元, 增加了735 元; 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 ∶3.18 和1 ∶1.98, 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 ∶4.17,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此, 新模式推广速度较快, 规模由2005 年的16.67 hm2, 迅速扩大到2006 年的120 hm2。由于本省西瓜生产主要分布于传统农业相对发达的中低海拔区, 通过应用新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促进了冬季农业生产形式的发展, 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因地制宜加快推广应用, 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