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梳理了山西省民营企业在“三去一降一补”经济转型和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迎来的快速发展契机,以及亟需解决的自主创新能力差、高科技人力资本缺失、管理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探讨如何在企业、政策、人才、市场等层面构建山西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促进机制,以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机制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0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重点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借助“三去一降一补”打开经济转型的新局面,加速能源革命,推动煤炭产业走“减、优、绿”之路,全面构建推动转型发展的体制政策体系,持续推动观念革命和能力提升。山西民营企业也迎来了重要转折点和严峻挑战,究竟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和“新常态”,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考虑“新常态”和“三去一降一补”经济转型的影响,联系山西省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山西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促进机制,并通过对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的分析来证明这些途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1 山西省民营企业发展概况
1.1民营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显著增加
近年来,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211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050亿元,总体增长7%,民营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迎来了迅速扩大的契机。表1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15万户增长到2016年的32万户,呈持续上升趋势;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比例也由2012年的94%增长到2016年的97%;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由2012年的194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247万人,解决了民营企业日益成为了就业的主体。
1.2民营企业规模有所扩大
据最近一次普查报告数据(见表2),到2013年底为止,山西省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民营企业整体规模有所扩大,但这仅是2013年的普查数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必定会有所扩大。
1.3民营企业税收增长迅速,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巨大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1]。根据山西省统计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省国税和地税税收收入总计2475.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4%;省内民营企业共实现税收总额144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6.9%,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7.9%,改变了近两年来山西省内民营税收总额连续下降的局面。而且,山西省民营企业的税收增加幅度比全省税收收入增加的幅度还要高20.5%,可见,民营企业对全省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山西省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民营企业多为煤炭、电力、冶金、焦化等传统重工业,入围全国500强民企的民营企业更是清一色的重工业企业,这使得山西省的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相比起我国东部发达省份的民营企业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2.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山西省民营企业多数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情分管理”往往缺乏按照客观事实和健全合理的管理理念,且缺少内外部监管[2],容易使企业管理者蒙蔽双眼,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难获得社会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3],错失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同时,严重的排外心理决定了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事事亲力亲为,无疑造成效率低下,阻碍企业健康高速发展。
2.2自主创新能力差
据最近的全省普查结果,山西省民营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5项、外观专利21项、全国领先技术33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00多个,拥有山西著名商标1100多件,中国驰名商标45件,将近600个民营企业在环境、质量、卫生等方面都获得国际标准认证,更有300多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和省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虽有此成就,但山西民营企业多为工业、建筑业等传统重工业,产业结构比较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交较差。相比起东部发达省份的同类企业,差距很大。据山西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17年民营企业能够获得较好发展,主要还是过度依赖产品价格上涨,而技术含量高且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品则少之又少,不仅会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更不利于民营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另外,近年来,山西省内的科技类民营企业数量虽有增长,但也仅仅只有311个,仅占全部民营企业36.9万个的0.8‰,甚至个别市民营科技企业数还仅是个位数,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2.3高科技人力资本缺失
企业管理人员方面,山西省许多民营企业集中在煤、焦、铁三领域,绝大部分企业的成功是借助了丰富的资源优势。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企業高科技人员方面,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高科技人才,但大部分高科技人员更愿意去条件更好的国有企业或东部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山西省民营企业创新型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
企业人才管 理制度方面,大部分企业在工作人员业务考核、绩效、业务培训等方面缺少一套完整的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尤其是薪酬
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战略性规划,直接影响企业引进、激励和保留人才[4]。
2.4传统型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经济转型的大环境
山西省民营企业多为传统型、粗放型的资源密集型企业。表3可以看出,在经济转型大环境下,山西省资源密集型产业投资量越来越少,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期间以来,能源工业投资从2015年的2582.01亿元降到2016年的2120.99亿元,2016年的投资总量比2015年降低了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从2015年的124.07亿元降到了2016年的63.01亿元,总体降幅达到了49%,其他投资项目也在相应的减少。
[关键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机制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0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重点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借助“三去一降一补”打开经济转型的新局面,加速能源革命,推动煤炭产业走“减、优、绿”之路,全面构建推动转型发展的体制政策体系,持续推动观念革命和能力提升。山西民营企业也迎来了重要转折点和严峻挑战,究竟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和“新常态”,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考虑“新常态”和“三去一降一补”经济转型的影响,联系山西省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山西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促进机制,并通过对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的分析来证明这些途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1 山西省民营企业发展概况
1.1民营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显著增加
近年来,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211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050亿元,总体增长7%,民营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迎来了迅速扩大的契机。表1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15万户增长到2016年的32万户,呈持续上升趋势;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比例也由2012年的94%增长到2016年的97%;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由2012年的194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247万人,解决了民营企业日益成为了就业的主体。
1.2民营企业规模有所扩大
据最近一次普查报告数据(见表2),到2013年底为止,山西省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民营企业整体规模有所扩大,但这仅是2013年的普查数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必定会有所扩大。
1.3民营企业税收增长迅速,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巨大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1]。根据山西省统计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省国税和地税税收收入总计2475.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4%;省内民营企业共实现税收总额144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6.9%,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7.9%,改变了近两年来山西省内民营税收总额连续下降的局面。而且,山西省民营企业的税收增加幅度比全省税收收入增加的幅度还要高20.5%,可见,民营企业对全省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山西省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民营企业多为煤炭、电力、冶金、焦化等传统重工业,入围全国500强民企的民营企业更是清一色的重工业企业,这使得山西省的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相比起我国东部发达省份的民营企业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2.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山西省民营企业多数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情分管理”往往缺乏按照客观事实和健全合理的管理理念,且缺少内外部监管[2],容易使企业管理者蒙蔽双眼,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难获得社会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3],错失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同时,严重的排外心理决定了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事事亲力亲为,无疑造成效率低下,阻碍企业健康高速发展。
2.2自主创新能力差
据最近的全省普查结果,山西省民营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5项、外观专利21项、全国领先技术33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00多个,拥有山西著名商标1100多件,中国驰名商标45件,将近600个民营企业在环境、质量、卫生等方面都获得国际标准认证,更有300多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和省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虽有此成就,但山西民营企业多为工业、建筑业等传统重工业,产业结构比较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交较差。相比起东部发达省份的同类企业,差距很大。据山西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17年民营企业能够获得较好发展,主要还是过度依赖产品价格上涨,而技术含量高且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品则少之又少,不仅会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更不利于民营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另外,近年来,山西省内的科技类民营企业数量虽有增长,但也仅仅只有311个,仅占全部民营企业36.9万个的0.8‰,甚至个别市民营科技企业数还仅是个位数,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2.3高科技人力资本缺失
企业管理人员方面,山西省许多民营企业集中在煤、焦、铁三领域,绝大部分企业的成功是借助了丰富的资源优势。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企業高科技人员方面,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高科技人才,但大部分高科技人员更愿意去条件更好的国有企业或东部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山西省民营企业创新型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
企业人才管 理制度方面,大部分企业在工作人员业务考核、绩效、业务培训等方面缺少一套完整的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尤其是薪酬
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战略性规划,直接影响企业引进、激励和保留人才[4]。
2.4传统型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经济转型的大环境
山西省民营企业多为传统型、粗放型的资源密集型企业。表3可以看出,在经济转型大环境下,山西省资源密集型产业投资量越来越少,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期间以来,能源工业投资从2015年的2582.01亿元降到2016年的2120.99亿元,2016年的投资总量比2015年降低了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从2015年的124.07亿元降到了2016年的63.01亿元,总体降幅达到了49%,其他投资项目也在相应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