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处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对农村服务业的需求日益迫切。我省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由于受体制、机制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今后如何加快我省农村服务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
近年来,我省农村服务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并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来看。一是农村服务业产值快速增长,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平稳。2009年-2012年,农村服务业产值从28.7万元提高到43.8万元,年均递增14.9%;农村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4.2%提高到14.4%。二是农村劳动力在农村服务业就业的比例上升。2009-2012年,在农村服务业就业的农村勞动力从1280人增加到1533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从9.7%提高到11%。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来源于农村服务业的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黑龙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农民人均服务业纯收入由135.2元提高到255.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2.6%提高到3.4%。
(二)农村新兴服务业正在崛起
目前,我省农村服务业包含了农村交通运输和邮电、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金融、保险、公用事业、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信息等多个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特别是与“三农”工作关系重大的科技信息和农民教育等一些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一是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我省目前已建成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各市、县、乡、村,以及各级涉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设立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机构或信息服务点,全省13个市(地)都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有7个市(地)、8个县(市)建立了“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综合平台,全省现有专兼职信息员达到13600人,农村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二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已全面实施。我省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对农业灾害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2012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23万期、广播电视讲座2020期,累计培训农民360万人次,培训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3800人,举办科技大集723个,发放科技资料300多万份,科技人员下乡3.5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77万人次。
二、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城乡差距较大,农村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
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差距较大,我省农村服务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偏低,消化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农民从服务业得到的收益不多。因此,无论消费层次还是消费市场,农村服务业都无法与城市服务业相提并论,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特征明显。以2012年为例,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村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4%,不仅与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50%左右的水平相去甚远,而且与我省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二)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难以适应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宏观背景,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促进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必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目前我省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仍不明显,始终存在行业定位不准、档次不高、效率低下、小而散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我省现有农村服务业的总体情况看,经营项目仍以传统的第三产业为主,新兴的服务业不多,经营方式仍以单家独户的农户经营为主,而且经营规模小,没有形成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农村服务行业。
(三)缺乏配套政策,新兴行业难成规模
由于现行政策的不配套,长期困扰我省农村发展的融资渠道、农业保险、科技、信息、生产与销售服务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致使新兴农村服务行业发展困难。以从事融资服务的农村信用社为例,由于农户可供抵押资产有限,缺乏风险担保机构和个人,贷款“门槛”高,所以农民贷款难、贷款数额小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从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2012年数据来看, 年末借入款余额594299元,其中银行、信用社贷款余额133000元,仅占借入款余额的22.38%。
三、推进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目前,我省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重要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切实加强领导。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按照城市带动农村的方式,实现城市服务业向农村的延伸和扩散。
(二)认真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
我省今后要重点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制订较为详尽的农村服务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制订和完善综合扶持政策,增加对农村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改变目前农村服务业小而散、产出低的状况。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应分阶段确定主攻方向:近期要以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面为主;中期要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档次为主;远期要以全面实现城乡服务业一体化为主。
(三)加快培育农村服务业的新兴行业
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培育和扶持新兴的农村服务行业。加快提升为农民服务的生活服务业,包括基本物质需求和旅游、餐饮、卫生、文化、教育等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加快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生产服务业,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节点,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手段,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人才、生产资料引进和农产品输出等领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
近年来,我省农村服务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并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来看。一是农村服务业产值快速增长,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平稳。2009年-2012年,农村服务业产值从28.7万元提高到43.8万元,年均递增14.9%;农村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4.2%提高到14.4%。二是农村劳动力在农村服务业就业的比例上升。2009-2012年,在农村服务业就业的农村勞动力从1280人增加到1533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从9.7%提高到11%。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来源于农村服务业的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黑龙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农民人均服务业纯收入由135.2元提高到255.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2.6%提高到3.4%。
(二)农村新兴服务业正在崛起
目前,我省农村服务业包含了农村交通运输和邮电、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金融、保险、公用事业、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信息等多个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特别是与“三农”工作关系重大的科技信息和农民教育等一些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一是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我省目前已建成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各市、县、乡、村,以及各级涉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设立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机构或信息服务点,全省13个市(地)都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有7个市(地)、8个县(市)建立了“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综合平台,全省现有专兼职信息员达到13600人,农村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二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已全面实施。我省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对农业灾害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2012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23万期、广播电视讲座2020期,累计培训农民360万人次,培训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3800人,举办科技大集723个,发放科技资料300多万份,科技人员下乡3.5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77万人次。
二、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城乡差距较大,农村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
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差距较大,我省农村服务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偏低,消化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农民从服务业得到的收益不多。因此,无论消费层次还是消费市场,农村服务业都无法与城市服务业相提并论,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特征明显。以2012年为例,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村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4%,不仅与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50%左右的水平相去甚远,而且与我省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二)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难以适应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宏观背景,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促进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必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目前我省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仍不明显,始终存在行业定位不准、档次不高、效率低下、小而散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我省现有农村服务业的总体情况看,经营项目仍以传统的第三产业为主,新兴的服务业不多,经营方式仍以单家独户的农户经营为主,而且经营规模小,没有形成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农村服务行业。
(三)缺乏配套政策,新兴行业难成规模
由于现行政策的不配套,长期困扰我省农村发展的融资渠道、农业保险、科技、信息、生产与销售服务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致使新兴农村服务行业发展困难。以从事融资服务的农村信用社为例,由于农户可供抵押资产有限,缺乏风险担保机构和个人,贷款“门槛”高,所以农民贷款难、贷款数额小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从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2012年数据来看, 年末借入款余额594299元,其中银行、信用社贷款余额133000元,仅占借入款余额的22.38%。
三、推进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目前,我省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重要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切实加强领导。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按照城市带动农村的方式,实现城市服务业向农村的延伸和扩散。
(二)认真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
我省今后要重点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制订较为详尽的农村服务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制订和完善综合扶持政策,增加对农村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改变目前农村服务业小而散、产出低的状况。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应分阶段确定主攻方向:近期要以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面为主;中期要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档次为主;远期要以全面实现城乡服务业一体化为主。
(三)加快培育农村服务业的新兴行业
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培育和扶持新兴的农村服务行业。加快提升为农民服务的生活服务业,包括基本物质需求和旅游、餐饮、卫生、文化、教育等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加快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生产服务业,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节点,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手段,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人才、生产资料引进和农产品输出等领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