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中国投资者频频将目光转移到印度的热门创业公司,从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大手笔投资印度的移动钱包公司Paytm、腾讯控股领投聊天应用Hike,再到携程入手印度的在线旅游公司MakeMyTrip,都显示了中企对印度“钱景”的巨大兴趣。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印度投资达到10.63亿美元,是2015年的6倍还多。
根据中国工商银行2016年发布的《中资企业印度生存报告(2016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印度以其低人力成本、高人口红利、薄弱的基础设施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国际上新投资热土。《报告》称,目前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渴望和诉求。不过,多年来中国对印直接投资总量仍然较小、中资企业在印度经营数量和效益等不甚理想的现实也反映了投资印度对中国企业而言,多多少少仍处于“看上去很美”的阶段。
中企遇瓶颈:税制复杂,反倾销诉讼频发
调查显示,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度生存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印度的法律环境,投资政策,税收制度,外汇监管等较为复杂,中印文化差异大等,中资企业落地需要很长的适应期。中资企业投资印度前,预判不足,急于求成,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都是导致中资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的主要原因。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暨南卓越智库新工业革命项目负责人刘金山认为,印度的年轻人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尽管年轻人教育水平仍有待提升。印度或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库。印度的“人口红利”,将替代中国曾经拥有的“人口红利”,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不仅面临所有跨国公司都拥有的共性问题,更面临着中国企业遇到的特殊问题。
“印度的税收制度较为复杂,中央政府、邦政府、城乡政府各有税种,还有一些具有自由裁量权的税种,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并存。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相对复杂严格。印度民主制度不完善,带来了诸多争议和冲突,而企业有时只能被动接受。此外,印度第一产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制造业的部分原料市场存在波动。”
另外,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面临着政治风险。刘金山介绍,跨国公司投资印度,可以通过自动审批和政府审批两个渠道,然而印度常常要求适用于自动审批的中国企业进入政府审批渠道。“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对中国进行各类反倾销调查与诉讼最多的国家。”
中企还需苦练“专利”内功
“中国企业赢了,不能沾沾自喜;输了,就要亡羊补牢。有时候,学费是必须要交的。”刘金山认为,中企赴印投资,应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和两国双边贸易协定行事,做好印度市场研究,力争企业经营本土化。明确当地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尤其是要把印度的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摸清楚,抓住印度“90后”“00后”的心,并通過产业链联系,使印度基层居民享受到中企在当地发展的成果。
刘金山认为企业应该遵守当地法律,不投机取巧。做长期,不做短期,并重视产业工人培训,积累市场开拓经验,依靠印度当地代理做好潜在客户开发和关系维护,不断拓展与印度私人公司的合作。另外,他认为,目前中国产品多在中低端市场,如何在印度树立高端品牌,是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印度频因专利问题被起诉。对此,刘金山表示,中国企业要苦练专利内功,尤其是智能制造等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可以组成专利联盟,共同分担授权费,也可以抱团谈判专利权授权价格。
“在印度,合同语言以英语为主,清晰规定多币种结算等具体要件,在销售合同中应尽可能对双方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等进行说明,对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的售后以及后期的培训、付款方式等都进行详细说明,做好产品说明性文件的完善。此外,可以聘请第三国律师。企业还需要保存好项目的所有资料,哪怕是一个便签。对企业来说,项目档案管理至关重要。”刘金山强调。
根据中国工商银行2016年发布的《中资企业印度生存报告(2016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印度以其低人力成本、高人口红利、薄弱的基础设施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国际上新投资热土。《报告》称,目前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渴望和诉求。不过,多年来中国对印直接投资总量仍然较小、中资企业在印度经营数量和效益等不甚理想的现实也反映了投资印度对中国企业而言,多多少少仍处于“看上去很美”的阶段。
中企遇瓶颈:税制复杂,反倾销诉讼频发
调查显示,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度生存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印度的法律环境,投资政策,税收制度,外汇监管等较为复杂,中印文化差异大等,中资企业落地需要很长的适应期。中资企业投资印度前,预判不足,急于求成,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都是导致中资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的主要原因。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暨南卓越智库新工业革命项目负责人刘金山认为,印度的年轻人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尽管年轻人教育水平仍有待提升。印度或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库。印度的“人口红利”,将替代中国曾经拥有的“人口红利”,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不仅面临所有跨国公司都拥有的共性问题,更面临着中国企业遇到的特殊问题。
“印度的税收制度较为复杂,中央政府、邦政府、城乡政府各有税种,还有一些具有自由裁量权的税种,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并存。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相对复杂严格。印度民主制度不完善,带来了诸多争议和冲突,而企业有时只能被动接受。此外,印度第一产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制造业的部分原料市场存在波动。”
另外,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面临着政治风险。刘金山介绍,跨国公司投资印度,可以通过自动审批和政府审批两个渠道,然而印度常常要求适用于自动审批的中国企业进入政府审批渠道。“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对中国进行各类反倾销调查与诉讼最多的国家。”
中企还需苦练“专利”内功
“中国企业赢了,不能沾沾自喜;输了,就要亡羊补牢。有时候,学费是必须要交的。”刘金山认为,中企赴印投资,应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和两国双边贸易协定行事,做好印度市场研究,力争企业经营本土化。明确当地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尤其是要把印度的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摸清楚,抓住印度“90后”“00后”的心,并通過产业链联系,使印度基层居民享受到中企在当地发展的成果。
刘金山认为企业应该遵守当地法律,不投机取巧。做长期,不做短期,并重视产业工人培训,积累市场开拓经验,依靠印度当地代理做好潜在客户开发和关系维护,不断拓展与印度私人公司的合作。另外,他认为,目前中国产品多在中低端市场,如何在印度树立高端品牌,是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印度频因专利问题被起诉。对此,刘金山表示,中国企业要苦练专利内功,尤其是智能制造等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可以组成专利联盟,共同分担授权费,也可以抱团谈判专利权授权价格。
“在印度,合同语言以英语为主,清晰规定多币种结算等具体要件,在销售合同中应尽可能对双方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等进行说明,对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的售后以及后期的培训、付款方式等都进行详细说明,做好产品说明性文件的完善。此外,可以聘请第三国律师。企业还需要保存好项目的所有资料,哪怕是一个便签。对企业来说,项目档案管理至关重要。”刘金山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