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应结合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升课程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高职大学生必须主动认清形势,正视自己,把握时机,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明确自己发展的道路。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既有着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一致的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也具有同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特点
(一)稳定性与变动性兼具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可归纳为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中,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方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基本内容相对稳定,而有关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时事问题则动态性较强,这使得课程表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尤以变动性更突出。
(二)广泛性与综合性并存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民生、生态、国际关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仅以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例,国内部分的教育教学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等六个方面。国际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复杂动向、南海问题、英国脱欧、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世界经济调整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等四个方面。
该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个专题的讲解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比如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程以时事和政策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为教学目的,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强调学生对形势的认知、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现象、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一方面,增强了课程教学的生命力、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变动性和广泛性强而连贯性、系统性相对不足,使任课教师因知识结构局限而难以驾驭所有讲授内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有广度而无深度,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中的基础和特点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人文素养及底蕴较浅,虽然了解一些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識,但是片面、肤浅;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认识,但朴素、层次较低;获得信息碎片化难以形成稳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形势发展和社会现象的理性客观判断;学习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注重自我,追求个性化发展,喜欢实践教学,爱动手,爱体验。
因此,甄选、梳理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加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首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一主三体”教学内容体系
结合将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与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相融合,构建“一主三体”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体系:
1.以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主线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依托教育部社科司每半年下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以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主线,讲授国内和国际热点问题、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等。
2.以地区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为三体
坚持以服务高职,服务学生,服务区域发展为立足点。将“一主”教学主题与地区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学生相联系,基本内容与省情教育、市情教育、校情教育相结合,按照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设计教学单元,力图使课程有趣、有用。
(二)明确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体系要求选择相关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时事背景为切入,以学生活动体验为线索、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重实施教学。
1.问题提出、案例选取、活动过设计、课后任务训练等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坚持服务高职,服务学生,服务区域发展。
2.针对高职院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但一方面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感性知识的实际,降低课程理论难度,加大实践课的比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注重理论性与实效性相统一。选择当年影响巨大、关注度高的主题以体现课程的时效性、新鲜度;选择与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紧密相关的主题,在二者的交集中选择主题,进行合理的设计。
4.与专业紧密结合。注重选取与学生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发展前沿,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明确认识自身发展实际和方向,成为能够适应时代潮流的合格大学生。
5.与学校建设、系部活动相融合。融入学校、系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配合学校团委、系部进行相关主题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实现教育目的。
6.按照嵌入式理论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与专业课程,就业、创业课程在内容上的相互交叉关系,重在工匠精神等现代职业思想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服务其它课程。
(三)序化教学单元
根据形势发展以及时事发生时间序化教学单元,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补充最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学内容,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充分体现课程的与时俱进。
总之,精选、整合教学内容,重点解决课程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增强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高职大学生必须主动认清形势,正视自己,把握时机,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明确自己发展的道路。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既有着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一致的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也具有同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特点
(一)稳定性与变动性兼具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可归纳为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中,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方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基本内容相对稳定,而有关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时事问题则动态性较强,这使得课程表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尤以变动性更突出。
(二)广泛性与综合性并存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民生、生态、国际关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仅以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例,国内部分的教育教学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等六个方面。国际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复杂动向、南海问题、英国脱欧、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世界经济调整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等四个方面。
该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个专题的讲解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比如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程以时事和政策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为教学目的,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强调学生对形势的认知、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现象、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一方面,增强了课程教学的生命力、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变动性和广泛性强而连贯性、系统性相对不足,使任课教师因知识结构局限而难以驾驭所有讲授内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有广度而无深度,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中的基础和特点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人文素养及底蕴较浅,虽然了解一些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識,但是片面、肤浅;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认识,但朴素、层次较低;获得信息碎片化难以形成稳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形势发展和社会现象的理性客观判断;学习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注重自我,追求个性化发展,喜欢实践教学,爱动手,爱体验。
因此,甄选、梳理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加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首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一主三体”教学内容体系
结合将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与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相融合,构建“一主三体”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体系:
1.以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主线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依托教育部社科司每半年下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以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主线,讲授国内和国际热点问题、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等。
2.以地区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为三体
坚持以服务高职,服务学生,服务区域发展为立足点。将“一主”教学主题与地区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学生相联系,基本内容与省情教育、市情教育、校情教育相结合,按照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设计教学单元,力图使课程有趣、有用。
(二)明确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体系要求选择相关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时事背景为切入,以学生活动体验为线索、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重实施教学。
1.问题提出、案例选取、活动过设计、课后任务训练等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坚持服务高职,服务学生,服务区域发展。
2.针对高职院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但一方面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感性知识的实际,降低课程理论难度,加大实践课的比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注重理论性与实效性相统一。选择当年影响巨大、关注度高的主题以体现课程的时效性、新鲜度;选择与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紧密相关的主题,在二者的交集中选择主题,进行合理的设计。
4.与专业紧密结合。注重选取与学生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发展前沿,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明确认识自身发展实际和方向,成为能够适应时代潮流的合格大学生。
5.与学校建设、系部活动相融合。融入学校、系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配合学校团委、系部进行相关主题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实现教育目的。
6.按照嵌入式理论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与专业课程,就业、创业课程在内容上的相互交叉关系,重在工匠精神等现代职业思想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服务其它课程。
(三)序化教学单元
根据形势发展以及时事发生时间序化教学单元,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补充最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学内容,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充分体现课程的与时俱进。
总之,精选、整合教学内容,重点解决课程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增强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