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猎豹移动发布了2018年全年财报,全年总营收49.82亿元。从财报我们可以看出,转型人工智能之后,猎豹移动AI如何发展仍旧是谜。
猎豹转型AI之路
近日,猎豹发布了2018年财报,全年总营收49.82亿元,同比增长2.2%。
从财报我们可以看出,猎豹AI所在的“其他收入”板块Q4收入4260万元。然而,对于一个全年营收近50亿元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来说,以AI为主导的互联网业务仅占8.52%份额。
从数据可以看出的是,AI似乎并未给猎豹移动带来营收。
那么,猎豹的AI转型之路到底如何?
从去年猎豹在北京水立方举办机器人发布会,号称要采用全链条AI技术打造真正有用的机器人。到前段时间,猎豹投资的猎户星空宣布推出自己的语音芯片并已商业化落地,并表示可能会推出更多芯片。
猎豹这一系列AI转型的举动,都可以说2018是它转型AI重要的一年。
相较于以游戏、工具应用为核心的传统移动互联网业务,猎豹移动在AI板块投入比重开始逐渐加大,实际落地场景也在逐渐增多,猎豹CEO傅盛则是亲自领军及主导了这个转型。
但是,AI投入比重加大的同时,似乎并没有带来相对应的营收以及发展。
明星产品被“吊打”
做机器人,是傅盛的梦想。
2016年9月,猎豹投资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就此拉开了猎豹的AI序幕。
我们可以看到猎户星空经过三年的高速发展,建立了行业唯一的全链条AI技术,集合了大脑一样的包括芯片+算法(脑)、视觉识别(眼)、自研6mic环形阵列(耳)、语音OS(口),而落实到产品上时机械臂平台(手)和机器人导航系统(腿)构成了全链条AI的手和腿,以此形成了“四肢五感”俱全,同时也拥有了应对复杂应用场景的能力和资本。
对应猎户星空的slogan——“为真有用的机器人而生”,四肢无感的机器人就此打造了机器人产品所需的技术闭环。
去年3月,傅盛在水立方一跃入水,表明自己做机器人的勇气和决心。
当天,猎豹一口气连发五款机器人产品,分别是接待机器人豹小秘、被称为“会行走的售卖机”的零售机器人豹小贩、为“真正走进家庭”量身打造的儿童陪伴机器人豹豹龙、小豹AI音箱、应用猎户机械臂打造的无人值守高品质咖啡店——豹咖啡。
猎豹发布的这五款AI机器人产品包含了服务、零售、儿童教育、家庭消费几大场景。随着这几款机器人的面世,似乎也代表着猎豹从一个互联网传统厂商开始过渡及进化为一个AI场景下的软硬件一体化公司。
“我不想等到不难的时候再去实现梦想,我要迎难而上,因为我相信,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从完美开始的。”关于梦想,傅盛在发布会上这样说道。
有人说,正是因为机器人难做,才是猎豹的机会。
然而,一年过去了,当时被傅盛寄予厚望的五款机器人产品现状如何?记者前往猎豹在京东和天猫的旗舰店查看了它们的销量。
记者去查看了猎豹官方的AI明星产品——小豹翻译棒。
在京东旗舰店,记者在“翻译机”的类目下看到有许多外形相似价格参差不齐的产品,其中科大讯飞翻译机、准儿翻译机及网易有道翻译、搜狗翻译宝等均位列销售前端。
而猎豹销售价格为199元的小豹翻译棒虽然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但实际销量并不理想,甚至连评论都仅有100+。与销售价格为2999元但销量遥遥领先的科大讯飞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天猫旗舰店,猎豹官方旗舰店销售的小豹翻译棒也在排名为首的科大讯飞翻译机后,位列第二。
而这款被猎豹称为最具有AI代表性的小豹翻译棒,虽然线上销售量被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吊打,但却是猎豹移动2018年财报AI板块的主力军,数据显示猎豹移动其他收入增长主要由小豹翻译棒带动,小豹翻译棒Q4收入环比增长193%,Q4销量环比增长176%。
去年发布的五款机器人中,线上销售的早教机器人和小豹AI智能音箱,记者在天猫和京东的相应类目下的热门产品中并未看到其身影。
这样看来,就连被猎豹移动官方称之为明星智能硬件的产品,在极具价格优势的情况下,销量仍是迟迟上不去。
由此看来,猎豹移动的AI转型似乎并不顺畅。
猎豹未来的打算:To C反哺To B真的顺畅吗?
因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太大、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及年轻人不喜欢体力劳动等趋势,面向To B市场的服务机器人需求正在迸发,而这也将是风口之一。
在猎豹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猎豹进一步披露了猎豹的机器人生态。据猎豹移动透露,服务机器人豹小秘才是未来猎豹机器人生态的发展趋势及重点。豹小秘在去年12月左右已经开始量产。
虽然这款满载猎豹移动期望的服务机器人目前解决了量产问题,但是场景落地问题也随之而来。
虽然目前,豹小秘已广泛落地到智能导览、智能导购、智能政务与智能会务等20余个场景,行业遍布博物馆、酒店、银行、新零售等。
但真正的落地,实则考验多多。
“机器人业务上,我们的核心策略是2B,就是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所以应该不太会烧钱,但是需要我们建立一整套2B的能力,核心应该就是看收入。”面对猎豹移动机器人的业务发展状况,傅盛如此表示。
以此来看,To C产品不仅可以助力猎豹营收,猎豹移动似乎认为其更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随着大批用户使用猎豹的硬件产品而反哺B端市场。
但如同上文所说,猎豹的硬件产品,看似是猎豹移动的爆款,但实则被同行实力吊打。猎豹移动的打法是借助C端品牌影响力及流量,反哺To B业务。但C端无论影响力还是销量,都前途未卜。
那么,猎豹移动的To B市场真的顺畅吗?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锌刻度观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在布局或转型AI。而对于猎豹移动来说,AI是它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只能说,无论是To C还是To B,AI的发展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
虽然,猎豹的财报透露出智能产品是它的主打,也已经逐渐开始实现营收,但市场上如今布局智能产品的企业更是多如牛毛,谁家的智能产品会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及更受市场青睐,还有待观察。
对于猎豹移动来说,虽然目前充沛的现金流是发展AI的基础,而更加貼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仍是最关键的问题。
未来,无论是身处C端的小豹翻译棒,还是B端的豹小秘机器人,能否被市场接受,或许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猎豹转型AI之路
近日,猎豹发布了2018年财报,全年总营收49.82亿元,同比增长2.2%。
从财报我们可以看出,猎豹AI所在的“其他收入”板块Q4收入4260万元。然而,对于一个全年营收近50亿元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来说,以AI为主导的互联网业务仅占8.52%份额。
从数据可以看出的是,AI似乎并未给猎豹移动带来营收。
那么,猎豹的AI转型之路到底如何?
从去年猎豹在北京水立方举办机器人发布会,号称要采用全链条AI技术打造真正有用的机器人。到前段时间,猎豹投资的猎户星空宣布推出自己的语音芯片并已商业化落地,并表示可能会推出更多芯片。
猎豹这一系列AI转型的举动,都可以说2018是它转型AI重要的一年。
相较于以游戏、工具应用为核心的传统移动互联网业务,猎豹移动在AI板块投入比重开始逐渐加大,实际落地场景也在逐渐增多,猎豹CEO傅盛则是亲自领军及主导了这个转型。
但是,AI投入比重加大的同时,似乎并没有带来相对应的营收以及发展。
明星产品被“吊打”
做机器人,是傅盛的梦想。
2016年9月,猎豹投资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就此拉开了猎豹的AI序幕。
我们可以看到猎户星空经过三年的高速发展,建立了行业唯一的全链条AI技术,集合了大脑一样的包括芯片+算法(脑)、视觉识别(眼)、自研6mic环形阵列(耳)、语音OS(口),而落实到产品上时机械臂平台(手)和机器人导航系统(腿)构成了全链条AI的手和腿,以此形成了“四肢五感”俱全,同时也拥有了应对复杂应用场景的能力和资本。
对应猎户星空的slogan——“为真有用的机器人而生”,四肢无感的机器人就此打造了机器人产品所需的技术闭环。
去年3月,傅盛在水立方一跃入水,表明自己做机器人的勇气和决心。
当天,猎豹一口气连发五款机器人产品,分别是接待机器人豹小秘、被称为“会行走的售卖机”的零售机器人豹小贩、为“真正走进家庭”量身打造的儿童陪伴机器人豹豹龙、小豹AI音箱、应用猎户机械臂打造的无人值守高品质咖啡店——豹咖啡。
猎豹发布的这五款AI机器人产品包含了服务、零售、儿童教育、家庭消费几大场景。随着这几款机器人的面世,似乎也代表着猎豹从一个互联网传统厂商开始过渡及进化为一个AI场景下的软硬件一体化公司。
“我不想等到不难的时候再去实现梦想,我要迎难而上,因为我相信,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从完美开始的。”关于梦想,傅盛在发布会上这样说道。
有人说,正是因为机器人难做,才是猎豹的机会。
然而,一年过去了,当时被傅盛寄予厚望的五款机器人产品现状如何?记者前往猎豹在京东和天猫的旗舰店查看了它们的销量。
记者去查看了猎豹官方的AI明星产品——小豹翻译棒。
在京东旗舰店,记者在“翻译机”的类目下看到有许多外形相似价格参差不齐的产品,其中科大讯飞翻译机、准儿翻译机及网易有道翻译、搜狗翻译宝等均位列销售前端。
而猎豹销售价格为199元的小豹翻译棒虽然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但实际销量并不理想,甚至连评论都仅有100+。与销售价格为2999元但销量遥遥领先的科大讯飞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天猫旗舰店,猎豹官方旗舰店销售的小豹翻译棒也在排名为首的科大讯飞翻译机后,位列第二。
而这款被猎豹称为最具有AI代表性的小豹翻译棒,虽然线上销售量被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吊打,但却是猎豹移动2018年财报AI板块的主力军,数据显示猎豹移动其他收入增长主要由小豹翻译棒带动,小豹翻译棒Q4收入环比增长193%,Q4销量环比增长176%。
去年发布的五款机器人中,线上销售的早教机器人和小豹AI智能音箱,记者在天猫和京东的相应类目下的热门产品中并未看到其身影。
这样看来,就连被猎豹移动官方称之为明星智能硬件的产品,在极具价格优势的情况下,销量仍是迟迟上不去。
由此看来,猎豹移动的AI转型似乎并不顺畅。
猎豹未来的打算:To C反哺To B真的顺畅吗?
因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太大、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及年轻人不喜欢体力劳动等趋势,面向To B市场的服务机器人需求正在迸发,而这也将是风口之一。
在猎豹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猎豹进一步披露了猎豹的机器人生态。据猎豹移动透露,服务机器人豹小秘才是未来猎豹机器人生态的发展趋势及重点。豹小秘在去年12月左右已经开始量产。
虽然这款满载猎豹移动期望的服务机器人目前解决了量产问题,但是场景落地问题也随之而来。
虽然目前,豹小秘已广泛落地到智能导览、智能导购、智能政务与智能会务等20余个场景,行业遍布博物馆、酒店、银行、新零售等。
但真正的落地,实则考验多多。
“机器人业务上,我们的核心策略是2B,就是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所以应该不太会烧钱,但是需要我们建立一整套2B的能力,核心应该就是看收入。”面对猎豹移动机器人的业务发展状况,傅盛如此表示。
以此来看,To C产品不仅可以助力猎豹营收,猎豹移动似乎认为其更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随着大批用户使用猎豹的硬件产品而反哺B端市场。
但如同上文所说,猎豹的硬件产品,看似是猎豹移动的爆款,但实则被同行实力吊打。猎豹移动的打法是借助C端品牌影响力及流量,反哺To B业务。但C端无论影响力还是销量,都前途未卜。
那么,猎豹移动的To B市场真的顺畅吗?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锌刻度观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在布局或转型AI。而对于猎豹移动来说,AI是它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只能说,无论是To C还是To B,AI的发展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
虽然,猎豹的财报透露出智能产品是它的主打,也已经逐渐开始实现营收,但市场上如今布局智能产品的企业更是多如牛毛,谁家的智能产品会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及更受市场青睐,还有待观察。
对于猎豹移动来说,虽然目前充沛的现金流是发展AI的基础,而更加貼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仍是最关键的问题。
未来,无论是身处C端的小豹翻译棒,还是B端的豹小秘机器人,能否被市场接受,或许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