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印章书法;诚信;随形布势;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1-0064-04
【作者简介】1.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发展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景文静,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161)美术教师,高级教师,常州市中小学书法教研員,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选题说明:
印章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不仅得到篆刻家们的倾情追慕,也得到书法家、收藏家、画家、作家等人群的热衷喜爱。一枚精致、有个性的印章,也能激起平常百姓拥有印章的兴趣。当然,印章的使用与生活、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如今,没有哪一个人是与印章无关的,从还未出生时的准生证到出生证到上学的奖状,一生中各类证书、证明,没有哪一样少得了印章。可见,印章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只知道印章是一个证明,而对她的起源、发展历史等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印章的艺术性、形质、使用规则等。所以,本课知识的融入,能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关于印章的一些常识,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印章虽然为篆刻艺术,但她还是书法的一种门类,印章文字的字法、布局的章法与书法也是相通的,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提出了“以我书入我印”“以刀法传笔法”的观点,即“印从书出”。从另一角度来看,通过对印章风格、文字类型、章法气息等的了解,能促进孩子对书法法帖的观察能力和临摹技法的提高。
从印章的形式上来说,比平常的书法教学更让孩子感觉到新鲜,根据印章的外形,通过笔画伸缩、弯曲、叠绕等方法,让文字的字形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适应印章的外形,这跟美术中的适合纹样是一致的。从印章的文字来说,比孩子现在用的字和平常书法学习的字更象形,也更趋向几何形。印章的这些特征都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能有效激发他们对书法、对中国文化的持续学习。中国印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将其中的知识传承给孩子,让他们在书写中得到体验,让中国文化得到延续,让中国印的精神——诚信得以发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实物演示、讲述故事、欣赏图片、查找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印章的起源、发展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印花欣赏、印文书写,让学生初步品味印章的艺术性,了解印章的特点;学习从印章发展、风格等方面欣赏印章艺术的方法,体验用红色国画颜料临写印文的方法,掌握汉印文字笔画、结构的匀称书写和随形布势的章法安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看、听、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印的独特魅力,培养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从中得到印章功能的诚信教育。
教学重点:在听、赏、写中,了解中国印的发展史和艺术性,掌握汉印规整的风格特征及印章临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汉印文字笔画、结构的匀称书写和随形布势的章法安排。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中建有“印章馆”,收集本课需要的知识点、图片、小视频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用。
小号羊毛笔、瓷碟、大红国画颜料、宣纸、PPT、竹简、示范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两张奖状PPT:一张盖印的,一张不盖印的。
师:每学期学校都要评“新三好”并颁发奖状,这两张“新三好”的奖状你会选哪一张?为什么?
请两位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印有什么作用呢?
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古语中对印是这样解释的,东汉蔡邕的《独断》中说:“印者,信也。”说印是用作人与人交接上的信用凭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信也。”说印是执掌政权的信物。这些解释都说明“印”是人们诚信的见证(板书:诚信的见证),关于印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印》的世界吧。
揭示课题、板书:中国印
(设计意图:从学习生活切入,让学生在两张奖状的对比中进行选择,让学生了解由印章的实用性到印章的重要性,引入“印”的概念及印的特殊功能,并为书法的品德渗透埋下伏笔。)
二、发展
(一)了解:“印”字的意思及印的名称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PPT示图:甲骨文“印”字),你猜猜它是什么字?又像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解释:“印”在甲骨文中,表示以手按压人,使之跽跪、屈服。印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为了在交换奴隶和物品时得到一种交接凭证而发明的一种信物,于是借用了“印”这个字来表示这种信物的名称。
师:其实“印”有很多种称呼,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在周代,印统称为玺或玺节。秦代规定只有天子的印才可称玺,玺印成为地位高低、权利大小的象征。汉代沿袭秦代制度,皇帝的印称玺,一般大臣以下称印、印章或章。唐朝武则天执政后,认为“玺”音同“死”音,下令改“玺”为“宝”,唐玄宗以后,“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称,一直沿袭到清代,如“乾隆御览之宝”。印章还有一些别称,如:宋代的“记”“朱记”“合同”,元代盛行的“押”,明代的“关防”“符”“契”“信”等等,清代以后逐渐淘汰,只有“印”“章”延续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从“印”字的象形起源,到印章的起源,再到历代对印章的不同称呼了解中,初步感知印章的发展及等级制度。)
(二)探究:印章的使用与发展
1.请学生说说我们现在在哪些地方还会用到印章?猜猜古代的印章是怎么用的?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运用平板电脑,打开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网页,自主参观博物馆中关于“中国印章的使用和发展”的图、文,了解相关知识:
(1)钤封泥的使用。在纸没发明之前,人们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是官方作为办公文件使用的,在传送过程中,为了防止公文信息的泄露,就必须要把写好字的竹简密封起来。于是,人们想到在整册竹简的最外面加一片有小方盒的竹简,用绳子捆住,打好结,用软泥把绳结包好塞在小方盒里,再用印在软泥上盖印,这就叫封泥,跟现在用的贴封条是一样的原理。(数字化博物馆中有钤印封泥的演示视频)
(2)印章蘸上印色盖在纸面。后来纸的出现,笨重的竹简也被淘汰了,人们在纸上写字也不再使用封泥了,于是用印章蘸上印泥直接盖在绢面或纸面上,一直沿用到现在。
(3)书、画、收藏家用印(篆刻艺术)。对于书画作品,最初是收藏家和鉴定家们为了证明作品的真伪和作品的归属才盖上印的。唐、宋以来书法家和画家们也用印章来代替签名,或在签名下再加印章,既表示信用,也把盖上的印章作为画龙点睛之笔。后来印章渐渐发展成了篆刻艺术。
参观网络博物馆后,请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知识汇报分享。
(设计意图:利用校园网美术博物馆的平台,通过现代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甄别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印章的发展。)
(三)体验:印文的艺术风格
1.印章的分类。
出示PPT:朱文和白文印花
师:这两方印中的文字分别是什么颜色?猜猜为什么会盖出不同的颜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解释:印花中,字是白色的印叫白文印,字是红字的印叫朱文印。白文是印面中凹下去的字盖出來的,而朱文是印面中凸出来的字盖出来的,所以又把白文印叫阴文印、朱文印叫阳文印。
2.印章的风格。
运用平板电脑,打开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网页,自主参观博物馆中关于“中国印章的风格变化”的图、文,了解相关知识:
先秦古玺(活泼灵动)、汉印(端庄匀称)、唐宋印(盘曲朴拙)、图像印(简洁多变)、元花押(诡异奇绝)。
欣赏完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印章风格,谈自己的感受。
3.印章的结构。
出示PPT:《和福》印花。
分析汉印在笔画和结构上的匀称,
观看教师示范小视频1:笔画书写(横、竖、弯)。
学生练习1:临摹《和福》中的“和”字。
要求:垂直下笔,停后垂直收笔,让笔画的起收都变为圆形。
教师围绕笔画书写要求检取作业点评。
4.印章的布势。
出示PPT:《和福》印花。
分析依形布势法,如何根据印章的方形,让字的外形也变成方的,观看教师示范小视频2:依形布势的写法。
学生练习2:临摹《和美》。
要求:先画一个方外框,再依据方外框书写“和美”两个字。
教师围绕随形布势的结构要求检取作业点评。
(设计意图:在欣赏印花中感受不同的印文风格,了解印章的简单分类,并在教师的示范后,体验篆书的书写方法及汉印随形布势的结构方法。)
(四)表现:印章的残缺美
1.运用平板电脑,打开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网页,自主参观博物馆中“中国印章的独特美”的图、文,了解相关知识:残缺美(古朴美)。
请学生抓住关键词说一说印章的美感。
2.观看教师示范小视频3:用“和美”表现残缺美(揉纸、断笔、干笔)。
3.学生练习3:以“和美”两个字作印文,自主选择各种技法写出带有残缺效果的印。
(五)评价:展示作品
说说谁画的印章更古朴,谁的印章做到了匀称,谁的印章随形布势最好。
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感受印章的残缺美,在探索技法和效果模仿中感受书法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很多同学都希望拥有一枚印章,所以有些同学上完这一课后就用陶泥去尝试刻印,也有的选择用橡皮刻印。
2.关于印章还有很多新鲜的稀奇的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登录校园网的美术博物馆去了解印钮的知识。
3.小结:书法的学习不只是点横竖撇捺,不只是篆隶楷行草,更得积累学养做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书法的学习不仅是写得一幅好作品,更得学会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印章留下的痕迹见证着诚信,见证着一个人内外精神风采。
(设计意图:在多种持续学习的拓展中,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书法的德育功能,与课的开头呼应。)
板书:
中国印
笔画匀称
结构依形
揉纸 断笔 干笔
教学反思:
本课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对于同年龄段中各种基础的学生来说都能顺利开展学习。在执教时学生听得入神,到了吃饭时间也不愿意下课。学生在上完印章课后,在美术课的陶泥制作中都要做印章,也有学生用橡皮刻印,本想留下学生的作品,但孩子们对此课的作业很爱惜,都带回家了。可见他们对本课学习的深爱程度和拓展效果。
多次授课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太多的变动,只是在技术的运用上不断地进行调整,最开始的示范是现场进行,这样学生看得不太清楚,而且时间上也耽误。后来又把现场示范调整为录制小视频现场播放,视觉上更清晰,时间上也节省了很多。为了让学生兴趣和个性得到更大的发展,尝试在学校网站的数字化博物馆中建立与本课教学相关的“馆”,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自主学习,既有针对性又有选择性,既有共性也突出了个性。
听过本课的学生和老师们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本课的内容选择丰富、操作方法新颖、呈现效果突出,对此课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湖北仙桃实验小学的唐从琼老师说:“研究的课题非常有意思!难怪说趣味书法!通过你的课,我感觉你是个真正搞书法课堂研究的人,不单浮于表面功夫,我以前从没想过!”
虽然听到了很多赞赏的声音,但我也很担心,这样的课对孩子的兴趣培养的确是有很好的功效,也能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激发创新的意识,但对孩子的汉字书写有多的大帮助?最终我们还得回归到写字上去,还需要继续跟踪孩子的书法学习,将研究深入下去。
名师点评:
本课立意新颖,设计精到,环节紧凑,生动自然,效果突出。从印章的名称、含义开始进入课题,将印章的使用、印文的风格等内容,用文化的红线串起来,将学生对印文的书写学习融入其中,不着痕迹,自始至终引人入胜。并把印与信进行释义引申,首尾呼应,升华了本课的内涵,教“书”育人,是本课的点睛之笔。是一堂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课。执教教师具有先进的理念,有敏锐的思想、丰厚的底蕴、扎实的基础,在书法教学上有先人一步的研究意识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1-0064-04
【作者简介】1.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发展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景文静,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161)美术教师,高级教师,常州市中小学书法教研員,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选题说明:
印章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不仅得到篆刻家们的倾情追慕,也得到书法家、收藏家、画家、作家等人群的热衷喜爱。一枚精致、有个性的印章,也能激起平常百姓拥有印章的兴趣。当然,印章的使用与生活、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如今,没有哪一个人是与印章无关的,从还未出生时的准生证到出生证到上学的奖状,一生中各类证书、证明,没有哪一样少得了印章。可见,印章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只知道印章是一个证明,而对她的起源、发展历史等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印章的艺术性、形质、使用规则等。所以,本课知识的融入,能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关于印章的一些常识,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印章虽然为篆刻艺术,但她还是书法的一种门类,印章文字的字法、布局的章法与书法也是相通的,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提出了“以我书入我印”“以刀法传笔法”的观点,即“印从书出”。从另一角度来看,通过对印章风格、文字类型、章法气息等的了解,能促进孩子对书法法帖的观察能力和临摹技法的提高。
从印章的形式上来说,比平常的书法教学更让孩子感觉到新鲜,根据印章的外形,通过笔画伸缩、弯曲、叠绕等方法,让文字的字形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适应印章的外形,这跟美术中的适合纹样是一致的。从印章的文字来说,比孩子现在用的字和平常书法学习的字更象形,也更趋向几何形。印章的这些特征都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能有效激发他们对书法、对中国文化的持续学习。中国印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将其中的知识传承给孩子,让他们在书写中得到体验,让中国文化得到延续,让中国印的精神——诚信得以发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实物演示、讲述故事、欣赏图片、查找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印章的起源、发展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印花欣赏、印文书写,让学生初步品味印章的艺术性,了解印章的特点;学习从印章发展、风格等方面欣赏印章艺术的方法,体验用红色国画颜料临写印文的方法,掌握汉印文字笔画、结构的匀称书写和随形布势的章法安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看、听、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印的独特魅力,培养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从中得到印章功能的诚信教育。
教学重点:在听、赏、写中,了解中国印的发展史和艺术性,掌握汉印规整的风格特征及印章临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汉印文字笔画、结构的匀称书写和随形布势的章法安排。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中建有“印章馆”,收集本课需要的知识点、图片、小视频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用。
小号羊毛笔、瓷碟、大红国画颜料、宣纸、PPT、竹简、示范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两张奖状PPT:一张盖印的,一张不盖印的。
师:每学期学校都要评“新三好”并颁发奖状,这两张“新三好”的奖状你会选哪一张?为什么?
请两位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印有什么作用呢?
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古语中对印是这样解释的,东汉蔡邕的《独断》中说:“印者,信也。”说印是用作人与人交接上的信用凭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信也。”说印是执掌政权的信物。这些解释都说明“印”是人们诚信的见证(板书:诚信的见证),关于印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印》的世界吧。
揭示课题、板书:中国印
(设计意图:从学习生活切入,让学生在两张奖状的对比中进行选择,让学生了解由印章的实用性到印章的重要性,引入“印”的概念及印的特殊功能,并为书法的品德渗透埋下伏笔。)
二、发展
(一)了解:“印”字的意思及印的名称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PPT示图:甲骨文“印”字),你猜猜它是什么字?又像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解释:“印”在甲骨文中,表示以手按压人,使之跽跪、屈服。印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为了在交换奴隶和物品时得到一种交接凭证而发明的一种信物,于是借用了“印”这个字来表示这种信物的名称。
师:其实“印”有很多种称呼,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在周代,印统称为玺或玺节。秦代规定只有天子的印才可称玺,玺印成为地位高低、权利大小的象征。汉代沿袭秦代制度,皇帝的印称玺,一般大臣以下称印、印章或章。唐朝武则天执政后,认为“玺”音同“死”音,下令改“玺”为“宝”,唐玄宗以后,“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称,一直沿袭到清代,如“乾隆御览之宝”。印章还有一些别称,如:宋代的“记”“朱记”“合同”,元代盛行的“押”,明代的“关防”“符”“契”“信”等等,清代以后逐渐淘汰,只有“印”“章”延续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从“印”字的象形起源,到印章的起源,再到历代对印章的不同称呼了解中,初步感知印章的发展及等级制度。)
(二)探究:印章的使用与发展
1.请学生说说我们现在在哪些地方还会用到印章?猜猜古代的印章是怎么用的?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运用平板电脑,打开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网页,自主参观博物馆中关于“中国印章的使用和发展”的图、文,了解相关知识:
(1)钤封泥的使用。在纸没发明之前,人们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是官方作为办公文件使用的,在传送过程中,为了防止公文信息的泄露,就必须要把写好字的竹简密封起来。于是,人们想到在整册竹简的最外面加一片有小方盒的竹简,用绳子捆住,打好结,用软泥把绳结包好塞在小方盒里,再用印在软泥上盖印,这就叫封泥,跟现在用的贴封条是一样的原理。(数字化博物馆中有钤印封泥的演示视频)
(2)印章蘸上印色盖在纸面。后来纸的出现,笨重的竹简也被淘汰了,人们在纸上写字也不再使用封泥了,于是用印章蘸上印泥直接盖在绢面或纸面上,一直沿用到现在。
(3)书、画、收藏家用印(篆刻艺术)。对于书画作品,最初是收藏家和鉴定家们为了证明作品的真伪和作品的归属才盖上印的。唐、宋以来书法家和画家们也用印章来代替签名,或在签名下再加印章,既表示信用,也把盖上的印章作为画龙点睛之笔。后来印章渐渐发展成了篆刻艺术。
参观网络博物馆后,请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知识汇报分享。
(设计意图:利用校园网美术博物馆的平台,通过现代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甄别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印章的发展。)
(三)体验:印文的艺术风格
1.印章的分类。
出示PPT:朱文和白文印花
师:这两方印中的文字分别是什么颜色?猜猜为什么会盖出不同的颜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解释:印花中,字是白色的印叫白文印,字是红字的印叫朱文印。白文是印面中凹下去的字盖出來的,而朱文是印面中凸出来的字盖出来的,所以又把白文印叫阴文印、朱文印叫阳文印。
2.印章的风格。
运用平板电脑,打开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网页,自主参观博物馆中关于“中国印章的风格变化”的图、文,了解相关知识:
先秦古玺(活泼灵动)、汉印(端庄匀称)、唐宋印(盘曲朴拙)、图像印(简洁多变)、元花押(诡异奇绝)。
欣赏完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印章风格,谈自己的感受。
3.印章的结构。
出示PPT:《和福》印花。
分析汉印在笔画和结构上的匀称,
观看教师示范小视频1:笔画书写(横、竖、弯)。
学生练习1:临摹《和福》中的“和”字。
要求:垂直下笔,停后垂直收笔,让笔画的起收都变为圆形。
教师围绕笔画书写要求检取作业点评。
4.印章的布势。
出示PPT:《和福》印花。
分析依形布势法,如何根据印章的方形,让字的外形也变成方的,观看教师示范小视频2:依形布势的写法。
学生练习2:临摹《和美》。
要求:先画一个方外框,再依据方外框书写“和美”两个字。
教师围绕随形布势的结构要求检取作业点评。
(设计意图:在欣赏印花中感受不同的印文风格,了解印章的简单分类,并在教师的示范后,体验篆书的书写方法及汉印随形布势的结构方法。)
(四)表现:印章的残缺美
1.运用平板电脑,打开刘海粟小学校园网的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网页,自主参观博物馆中“中国印章的独特美”的图、文,了解相关知识:残缺美(古朴美)。
请学生抓住关键词说一说印章的美感。
2.观看教师示范小视频3:用“和美”表现残缺美(揉纸、断笔、干笔)。
3.学生练习3:以“和美”两个字作印文,自主选择各种技法写出带有残缺效果的印。
(五)评价:展示作品
说说谁画的印章更古朴,谁的印章做到了匀称,谁的印章随形布势最好。
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感受印章的残缺美,在探索技法和效果模仿中感受书法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很多同学都希望拥有一枚印章,所以有些同学上完这一课后就用陶泥去尝试刻印,也有的选择用橡皮刻印。
2.关于印章还有很多新鲜的稀奇的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登录校园网的美术博物馆去了解印钮的知识。
3.小结:书法的学习不只是点横竖撇捺,不只是篆隶楷行草,更得积累学养做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书法的学习不仅是写得一幅好作品,更得学会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印章留下的痕迹见证着诚信,见证着一个人内外精神风采。
(设计意图:在多种持续学习的拓展中,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书法的德育功能,与课的开头呼应。)
板书:
中国印
笔画匀称
结构依形
揉纸 断笔 干笔
教学反思:
本课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对于同年龄段中各种基础的学生来说都能顺利开展学习。在执教时学生听得入神,到了吃饭时间也不愿意下课。学生在上完印章课后,在美术课的陶泥制作中都要做印章,也有学生用橡皮刻印,本想留下学生的作品,但孩子们对此课的作业很爱惜,都带回家了。可见他们对本课学习的深爱程度和拓展效果。
多次授课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太多的变动,只是在技术的运用上不断地进行调整,最开始的示范是现场进行,这样学生看得不太清楚,而且时间上也耽误。后来又把现场示范调整为录制小视频现场播放,视觉上更清晰,时间上也节省了很多。为了让学生兴趣和个性得到更大的发展,尝试在学校网站的数字化博物馆中建立与本课教学相关的“馆”,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自主学习,既有针对性又有选择性,既有共性也突出了个性。
听过本课的学生和老师们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本课的内容选择丰富、操作方法新颖、呈现效果突出,对此课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湖北仙桃实验小学的唐从琼老师说:“研究的课题非常有意思!难怪说趣味书法!通过你的课,我感觉你是个真正搞书法课堂研究的人,不单浮于表面功夫,我以前从没想过!”
虽然听到了很多赞赏的声音,但我也很担心,这样的课对孩子的兴趣培养的确是有很好的功效,也能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激发创新的意识,但对孩子的汉字书写有多的大帮助?最终我们还得回归到写字上去,还需要继续跟踪孩子的书法学习,将研究深入下去。
名师点评:
本课立意新颖,设计精到,环节紧凑,生动自然,效果突出。从印章的名称、含义开始进入课题,将印章的使用、印文的风格等内容,用文化的红线串起来,将学生对印文的书写学习融入其中,不着痕迹,自始至终引人入胜。并把印与信进行释义引申,首尾呼应,升华了本课的内涵,教“书”育人,是本课的点睛之笔。是一堂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课。执教教师具有先进的理念,有敏锐的思想、丰厚的底蕴、扎实的基础,在书法教学上有先人一步的研究意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