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08年8月,全国软饮料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81%,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81%,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7亿元,累计税金总额同比增长了17.39%。各个子行业情况中,碳酸饮料制造业继续维持软饮料制造业行业领先的地位,表现在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总额上。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去年3季度维持第一的位置,占比31.11%。
2008年3季度,全国软饮料制造业稳定增长。截至2008年8月,全国软饮料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81%,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81%,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7亿元,累计税金总额同比增长了17.39%。各个子行业情况中,碳酸饮料制造业继续维持软饮料制造业行业领先的地位,表现在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总额上。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去年3季度维持第一的位置,占比31.11%。销售利润率方面占第一的是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为16.2%。去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旗下子公司计划以179亿港币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约66%的股份。收购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引发反垄断争议,各界担心可口可乐并购将完全垄断中国非碳酸饮料行业,中国的果汁行业将无法抵御可口可乐的全面攻势。“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是我国实施《反垄断法》以来首个审查的案件。达娃之争多起争议,达能连续败诉,娃哈哈商标确认归属娃哈哈集团。外资并购使得中国饮料行业的前景扑朔迷离,行业竞争秩序重构。可口可乐、伊利等奥运赞助商,开展火热的奥运营销活动,营销方式多样,规模宏大。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中国乳制品消费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受到抑制。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减速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影响,饮料行业发展趋缓,行业的估值水平下降。
一、软饮料制造业整体发展概况
(一)软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产销情况。2008年3季度,软饮料生产当月增速趋缓。去年7月、8月和9月全国软饮料的产量,分别为603.28万吨、622.9万吨和583.6万吨;累计产量达到4855万吨,同比增长17.5%。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8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14.89亿元,同比增长29.81%;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498.09亿元,同比增长27.58%;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67.24亿元,同比增长23.81%。
规模企业的盈亏情况。截至2008年8月,软饮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371个,累计实现利润132.54亿元,同比增加了20.7亿元;其中亏损企业229个,亏损面16.7%;企业亏损总额8.68亿元。
主要财务状况。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产品销售与利税都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截至2008年8月末,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以及产品销售费用的增幅,分别达到23.81%、23.84%和23.32%,利润总额132.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7亿元,累计税金总额61.62亿元,同比增长17.39%。应收账款净额为182.89亿元,同比增长17.23%。
软饮料制造业前十名企业经营情况。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前十名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同比变化不大。按销售规模排名,截至2008年8月,软饮料制造业前10名企业的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1.12亿元,累计利润总额23.43亿元,前10名资产总计249.16亿元,从业人员平均数为30898人,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21.13%、17.68%、14.38%和10.61%。
软饮料产量分布情况。去年3季度,我国软饮料总产量为1809.78万吨。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继续位居全国之首,去年7~9月总产量达到364.16万吨,占全部产量的20.12%,约是排名第二的浙江的2倍,领先优势明显,行业领先者的地位稳固。排名2~5位的省份依次是浙江、河南、山东和湖北,累计产量分别为194.42万吨、138.66万吨、88.64万吨和87.59万吨,前五位的产量和达到873.4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48.27%),地域分布集中程度高。
(二)软饮料制造业各子行业对比
去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规模企业数量增加,行业构成大体维持不变。截至2008年8月,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个数1371个,其中,瓶(罐)装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63%和28.67%,其后依次是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的191个,碳酸饮料制造业的161个,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的127个,最后是固体饮料制造业,企业个数为79个。从销售规模和利税上看,截至2008年8月末,软饮料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67.24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32.54亿元,累计缴纳税金61.62亿元,销售利润率为8.46%。在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总额上,碳酸饮料制造业在软饮料制造业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利润总额方面,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去年3季度维持第一的位置,占比31.11%。销售利润率方面,占第一、二位的是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6.2%和8.6%。
从企业的亏损情况看,2008年3季度,整个行业以及各子行业的亏损面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截至2008年8月末,软饮料制造业各子行业的亏损面在12.6% 到23.16%之间,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亏损面最大。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销售发展势头较好,销售收入增长率较高,但受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个别子行业亏损情况非常严重。截至2008年8月,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为23.81%,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同比增幅继续上升,高达38.35%。从企业亏损情况来看,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亏损总额上升了50.24%,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下降24.84%。碳酸汁饮料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为负值,利润总额下降2.32亿元。在税金增长率上,碳酸饮料制造业同比增幅最大,高达27.34%。
二、软饮料行业动态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66%股份及其“封口门”事件
去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旗下子公司计划以179亿港币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约66%的股份。可口可乐如果收购汇源将在华构成垄断,并购案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继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遭到国内网民的反对后,又出现网站“封口门”事件(删除了相关专家的反对收购言论)。针对沸沸扬扬的“封口门”事件,可口可乐表示从未要求或影响任何机构和个人发表他们的意见和言论。
(二)奥运会期间赞助商产品销量增长明显
在奥运比赛期间,赞助商大力进行奥运营销,效果明显。可口可乐货架上都搭配了赠送奥运标志的礼品,超市可乐销售量增加约两成。伊利的乳品换上了印有奥运明星的新包装。
(三)达娃之争多起争议,达能连续败诉
去年8月,杭州中级人民法院驳回达能方面要求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就“娃哈哈”商标转让协议所作裁决的申请,这意味着杭州仲裁委员会终审认定的娃哈哈商标归属最终有效,即“娃哈哈”商标被确认归属娃哈哈集团。这一裁定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去年9月,达娃之争南昌再燃战火,宗庆后被索赔100万元。达能称合资公司南昌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在其他非合资公司的任职,违反了《公司法》“竞业禁止”相关规定,损害了合资公司利益,向其索赔损失100万元人民币。被告表示,非合资公司没有对合资公司带来不良影响,相反还因统一采购和销售使合资公司的成本降低。去年9月,河南、辽宁两地达能再遭诉讼败绩。达能在河南新乡与辽宁沈阳两地法院分别针对娃哈哈集团与其董事长宗庆后个人提出的诉讼案得到判决,达能再一次以败诉告终。这是达能在中国境内的第七次败绩。达能承继了以前的一惯做法,在表达遗憾的同时声称继续上诉。2007年以来,达能先后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瑞典、英属维京群岛、美属萨摩亚以及中国内地法院起诉娃哈哈,不过已判决的诉案均以达能败诉告终。
三、软饮料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信任危机,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
去年9月以来,全面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危机蔓延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中国乳制品消费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受抑制,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将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奶粉事件发生后,各大乳制品企业在第一时间发出致歉承诺,为确保消费者安全,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全部下架、封存、销毁等处理。针对奶源问题,各企业购进先进的检验设备,严格监控产品质量,委托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对所有产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严格控制产品安全。从企业反应速度、采取的措施、改进的态度来看,中国的食品饮料生产商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奶粉事件同时也给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敲响警钟:未来的市场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二)受金融危机冲击,饮料行业发展趋缓
受美国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减速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影响,食品饮料的行业指数随着大盘下跌,行业的估值水平进一步下降。食品饮料这类弱周期性行业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加权平均增长率,从上年同期的42.86%下降到31.91%;行业的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导致净利润增速下降。上年1~9月食品饮料行业整体收入加权平均增长率从上年同期的20.24%下降到14.98%,净利润加权平均增长率从42.86%下降到31.91%。行业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略强,收入和利润增速的下降幅度也较小,1~9月重点公司收入增长率为22.54%,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增长率为39.23%,与上年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
饮料出口受到严重打击。依靠出口海外的中国浓缩苹果汁行业正遭遇有史以来的最低谷。数据显示由于订单减少,去年1~9月,我国对欧盟27国出口浓缩苹果汁数量9万吨,同比数量减少58%,金额减少33%,我国新榨季产量约为上年同期的40%。占浓缩苹果汁行业市场约70%份额的海升、中鲁、恒兴、通达、安德利五家龙头企业,已有数家在本产季内,提前关停了自己近一半的加工厂,浓缩苹果汁行业或将迎来严峻的行业洗牌。 相对与其他行业来说,由于食品饮料行业属于生活必需品类消费行业,经济减速对食品饮料类企业的影响是较小的,尤其是一般性大众消费品牌。预计除了高端市场外,2009年食品饮料大部分公司业绩能略有增长,尤其是大众消费类饮料产品应会较快得以恢复。
(三)茶饮料市场前景看好
“茶饮料”作为健康饮品的代表,已经迅速崛起成为饮用水之外消费者购买最多的饮料,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认同,大大超过碳酸或含乳饮料,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 从行业发展势头和前景来看,近年来茶饮料市场规模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由于看好茶饮料的未来发展前景,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进军茶饮料市场。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茶饮料市场呈品牌集中化的趋势,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统一、康师傅、王老吉、三得利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左右。从行业管理上,《茶饮料》国家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于200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将推动茶饮料行业的发展。新的国家标准根据茶饮料新国家标准意见稿,茶饮料包括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三类,具体细化产品的成分含量及添加剂的使用。有关部门对茶饮料的抽查表明,一些打着茶饮料名号的饮品,实质上根本不含茶叶的健康成分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有些所谓“茶饮料”实质上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茶”,其包装上也明确标示是添加了金银花、菊花、荷叶、大麦等配料的混合饮料。茶饮料市场的不规范与标准缺失有关。
2008年3季度,全国软饮料制造业稳定增长。截至2008年8月,全国软饮料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81%,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81%,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7亿元,累计税金总额同比增长了17.39%。各个子行业情况中,碳酸饮料制造业继续维持软饮料制造业行业领先的地位,表现在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总额上。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去年3季度维持第一的位置,占比31.11%。销售利润率方面占第一的是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为16.2%。去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旗下子公司计划以179亿港币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约66%的股份。收购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引发反垄断争议,各界担心可口可乐并购将完全垄断中国非碳酸饮料行业,中国的果汁行业将无法抵御可口可乐的全面攻势。“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是我国实施《反垄断法》以来首个审查的案件。达娃之争多起争议,达能连续败诉,娃哈哈商标确认归属娃哈哈集团。外资并购使得中国饮料行业的前景扑朔迷离,行业竞争秩序重构。可口可乐、伊利等奥运赞助商,开展火热的奥运营销活动,营销方式多样,规模宏大。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中国乳制品消费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受到抑制。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减速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影响,饮料行业发展趋缓,行业的估值水平下降。
一、软饮料制造业整体发展概况
(一)软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产销情况。2008年3季度,软饮料生产当月增速趋缓。去年7月、8月和9月全国软饮料的产量,分别为603.28万吨、622.9万吨和583.6万吨;累计产量达到4855万吨,同比增长17.5%。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8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14.89亿元,同比增长29.81%;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498.09亿元,同比增长27.58%;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67.24亿元,同比增长23.81%。
规模企业的盈亏情况。截至2008年8月,软饮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371个,累计实现利润132.54亿元,同比增加了20.7亿元;其中亏损企业229个,亏损面16.7%;企业亏损总额8.68亿元。
主要财务状况。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产品销售与利税都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截至2008年8月末,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以及产品销售费用的增幅,分别达到23.81%、23.84%和23.32%,利润总额132.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7亿元,累计税金总额61.62亿元,同比增长17.39%。应收账款净额为182.89亿元,同比增长17.23%。
软饮料制造业前十名企业经营情况。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前十名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同比变化不大。按销售规模排名,截至2008年8月,软饮料制造业前10名企业的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1.12亿元,累计利润总额23.43亿元,前10名资产总计249.16亿元,从业人员平均数为30898人,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21.13%、17.68%、14.38%和10.61%。
软饮料产量分布情况。去年3季度,我国软饮料总产量为1809.78万吨。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继续位居全国之首,去年7~9月总产量达到364.16万吨,占全部产量的20.12%,约是排名第二的浙江的2倍,领先优势明显,行业领先者的地位稳固。排名2~5位的省份依次是浙江、河南、山东和湖北,累计产量分别为194.42万吨、138.66万吨、88.64万吨和87.59万吨,前五位的产量和达到873.4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48.27%),地域分布集中程度高。
(二)软饮料制造业各子行业对比
去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规模企业数量增加,行业构成大体维持不变。截至2008年8月,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个数1371个,其中,瓶(罐)装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63%和28.67%,其后依次是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的191个,碳酸饮料制造业的161个,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的127个,最后是固体饮料制造业,企业个数为79个。从销售规模和利税上看,截至2008年8月末,软饮料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67.24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32.54亿元,累计缴纳税金61.62亿元,销售利润率为8.46%。在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总额上,碳酸饮料制造业在软饮料制造业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利润总额方面,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去年3季度维持第一的位置,占比31.11%。销售利润率方面,占第一、二位的是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6.2%和8.6%。
从企业的亏损情况看,2008年3季度,整个行业以及各子行业的亏损面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截至2008年8月末,软饮料制造业各子行业的亏损面在12.6% 到23.16%之间,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亏损面最大。2008年3季度,软饮料制造业销售发展势头较好,销售收入增长率较高,但受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个别子行业亏损情况非常严重。截至2008年8月,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为23.81%,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同比增幅继续上升,高达38.35%。从企业亏损情况来看,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亏损总额上升了50.24%,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下降24.84%。碳酸汁饮料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为负值,利润总额下降2.32亿元。在税金增长率上,碳酸饮料制造业同比增幅最大,高达27.34%。
二、软饮料行业动态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66%股份及其“封口门”事件
去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旗下子公司计划以179亿港币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约66%的股份。可口可乐如果收购汇源将在华构成垄断,并购案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继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遭到国内网民的反对后,又出现网站“封口门”事件(删除了相关专家的反对收购言论)。针对沸沸扬扬的“封口门”事件,可口可乐表示从未要求或影响任何机构和个人发表他们的意见和言论。
(二)奥运会期间赞助商产品销量增长明显
在奥运比赛期间,赞助商大力进行奥运营销,效果明显。可口可乐货架上都搭配了赠送奥运标志的礼品,超市可乐销售量增加约两成。伊利的乳品换上了印有奥运明星的新包装。
(三)达娃之争多起争议,达能连续败诉
去年8月,杭州中级人民法院驳回达能方面要求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就“娃哈哈”商标转让协议所作裁决的申请,这意味着杭州仲裁委员会终审认定的娃哈哈商标归属最终有效,即“娃哈哈”商标被确认归属娃哈哈集团。这一裁定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去年9月,达娃之争南昌再燃战火,宗庆后被索赔100万元。达能称合资公司南昌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在其他非合资公司的任职,违反了《公司法》“竞业禁止”相关规定,损害了合资公司利益,向其索赔损失100万元人民币。被告表示,非合资公司没有对合资公司带来不良影响,相反还因统一采购和销售使合资公司的成本降低。去年9月,河南、辽宁两地达能再遭诉讼败绩。达能在河南新乡与辽宁沈阳两地法院分别针对娃哈哈集团与其董事长宗庆后个人提出的诉讼案得到判决,达能再一次以败诉告终。这是达能在中国境内的第七次败绩。达能承继了以前的一惯做法,在表达遗憾的同时声称继续上诉。2007年以来,达能先后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瑞典、英属维京群岛、美属萨摩亚以及中国内地法院起诉娃哈哈,不过已判决的诉案均以达能败诉告终。
三、软饮料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信任危机,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
去年9月以来,全面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危机蔓延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中国乳制品消费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受抑制,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将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奶粉事件发生后,各大乳制品企业在第一时间发出致歉承诺,为确保消费者安全,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全部下架、封存、销毁等处理。针对奶源问题,各企业购进先进的检验设备,严格监控产品质量,委托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对所有产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严格控制产品安全。从企业反应速度、采取的措施、改进的态度来看,中国的食品饮料生产商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奶粉事件同时也给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敲响警钟:未来的市场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二)受金融危机冲击,饮料行业发展趋缓
受美国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减速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影响,食品饮料的行业指数随着大盘下跌,行业的估值水平进一步下降。食品饮料这类弱周期性行业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加权平均增长率,从上年同期的42.86%下降到31.91%;行业的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导致净利润增速下降。上年1~9月食品饮料行业整体收入加权平均增长率从上年同期的20.24%下降到14.98%,净利润加权平均增长率从42.86%下降到31.91%。行业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略强,收入和利润增速的下降幅度也较小,1~9月重点公司收入增长率为22.54%,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增长率为39.23%,与上年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
饮料出口受到严重打击。依靠出口海外的中国浓缩苹果汁行业正遭遇有史以来的最低谷。数据显示由于订单减少,去年1~9月,我国对欧盟27国出口浓缩苹果汁数量9万吨,同比数量减少58%,金额减少33%,我国新榨季产量约为上年同期的40%。占浓缩苹果汁行业市场约70%份额的海升、中鲁、恒兴、通达、安德利五家龙头企业,已有数家在本产季内,提前关停了自己近一半的加工厂,浓缩苹果汁行业或将迎来严峻的行业洗牌。 相对与其他行业来说,由于食品饮料行业属于生活必需品类消费行业,经济减速对食品饮料类企业的影响是较小的,尤其是一般性大众消费品牌。预计除了高端市场外,2009年食品饮料大部分公司业绩能略有增长,尤其是大众消费类饮料产品应会较快得以恢复。
(三)茶饮料市场前景看好
“茶饮料”作为健康饮品的代表,已经迅速崛起成为饮用水之外消费者购买最多的饮料,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认同,大大超过碳酸或含乳饮料,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 从行业发展势头和前景来看,近年来茶饮料市场规模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由于看好茶饮料的未来发展前景,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进军茶饮料市场。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茶饮料市场呈品牌集中化的趋势,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统一、康师傅、王老吉、三得利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左右。从行业管理上,《茶饮料》国家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于200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将推动茶饮料行业的发展。新的国家标准根据茶饮料新国家标准意见稿,茶饮料包括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三类,具体细化产品的成分含量及添加剂的使用。有关部门对茶饮料的抽查表明,一些打着茶饮料名号的饮品,实质上根本不含茶叶的健康成分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有些所谓“茶饮料”实质上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茶”,其包装上也明确标示是添加了金银花、菊花、荷叶、大麦等配料的混合饮料。茶饮料市场的不规范与标准缺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