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与展望——贺《中国瓜菜》20华诞
王 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中国瓜菜》杂志已走过了20个春秋。自创刊之初,我有幸先后担任副主编、编委和顾问,并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和撰稿者,伴随着刊物的成长一路走来,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在贵刊迎来20华诞之际,回顾往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幕幕生动情景在时光隧道中重现:创刊初期的艰辛,前进道路的曲折,市场竞争的严峻,历史机遇的挑战,团结拼搏的酸甜苦辣,开花结果的丰收喜悦……时时处处都凝聚着全体编辑人员及主办单位的辛劳和汗水,也融合着广大作者、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关爱。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编者、作者、读者紧密结合的无形“共同体”的形成,此乃刊物成功取胜的要决,也是我们今后仍需继续操守的治刊、兴刊的法宝。
贵刊遵循“普及与提高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使方针中的4个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贵刊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适时调整和拓展刊物的服务领域,使其面貌及时刷新,更能贴近读者、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编辑人员深入作者、读者群体调研、交流,虚心征询意见和建议,使刊物能够不断改革创新;编辑部对稿件的精心组织。严格审查,认真校对,保证了刊物的质量,也体现了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
20年来,贵刊在传播科技知识,推广科研成果,交流最新信息,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受到广大瓜农、菜农和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好评,并先后蝉联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技术类一等奖,荣幸入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可喜可贺!
展望未来,前景无限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国“三农”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给我们提出了更为光荣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应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的座右铭是“向下扎根,向上结果”。也祝愿贵刊深深地扎根于“三农”之中,根深叶茂,花繁果多,使我们伟大祖国的“伊甸园”中结满鲜美丰硕的果实。祝愿贵刊在未来的20年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从此起步——纪念《中国瓜菜》创刊20周年
刘文革
2008年《中国瓜菜》迎来了20岁的生日。从《中国西瓜甜瓜》到《中国瓜菜》,她一直伴随着我的科研成长,是我的良师益友。《中国西瓜甜瓜》是全世界唯一的西瓜甜瓜专业杂志,也成为我国从事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推广很好的交流平台。自一开始从事无籽西瓜育种研究工作,我就经常看《中国西瓜甜瓜》的文章,关注行业的研究动态,并总想有一天能在《中国西瓜甜瓜》上发表文章。我从写栽培技术文章入手,首先写了“西瓜栽培中有机肥料的使用”,在1994年第4期发表。初试成功给我增添了很大的信心,后来做些试验研究,提炼总结成“无籽西瓜果皮中光合色素的差异”一文。也在1997年第3期发表。之后在该刊以第一作者发表逾20篇论文,内容包括西瓜基因目录、无籽西瓜新品种选育、西瓜多倍体研究等,这些论文使我结识了行业内许许多多的专家、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种无籽西瓜的瓜农,他们也成为我的朋友。同时我们选育的无籽西瓜品种也通过广告形式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国西瓜甜瓜》和改刊后的《中国瓜菜》支持我从硕士到博士,从助理研究员到研究员、学术带头人,一路走来。我还建议我的学生将论文投到《中国瓜菜》,也祝愿他们和我一样从这里起步。
《中国瓜菜》虽然比较年轻,但我看到每年都有可喜的进步。由于《中国瓜菜》编辑部精益求精,严把审稿关,随着稿源的增加,他们重视稿件退修工作,保证发稿质量。这样使《中国瓜菜》刊登的稿件质量逐年提高。现在我欣喜地看到,目前期刊在全国瓜菜行业知名度很高,编辑技艺出色,各项评价指标不断攀升,2007年入围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作为该刊的编委,我向《中国瓜菜》提出的一些建议均被采纳,增添英文题录、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扩大网络宣传,从国内到国外,逐步扩大期刊的影响。现在,《中国瓜菜》刊载内容丰富,从基础应用研究到推广栽培,版面逐年增加,为广大瓜菜科研教学工作者、推广生产销售等人员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使许多人从这里起步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此我向编辑部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中国瓜菜》创刊20周年之际,我真诚祝愿《中国瓜菜》越办越好,走得更远!
瓜菜期刊中的精萃——《中国瓜菜》
王殿刚
在瓜菜科技期刊中,《中国瓜菜》以其科学严谨,求真务实博得了不同层面读者的厚爱。几年来,作为一名瓜菜生产者,我认为《中国瓜菜》不但为广大的瓜菜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广大的瓜菜生产者提供了科学理论、实践经验和实用创新栽培技术,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瓜菜生产技术水平,更好地认识了瓜菜市场的运作规律,从而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提高了种瓜种菜的收益。《中国瓜菜》体现了科研为生产服务、刊物为生产者服务的理念。
我谈谈自己对刊物内容、特色的认识和体会:
(1)求真务实,科学严谨:该刊设有科研、生产、论坛和信息四大版块,不同的版块又有相应的几个栏目,从“试验研究”、“栽培与植保”、“生产者园地”到“专题论述”、“百家讲坛”,许多文章均体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能够做到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2004年第5期丁建军等先生的文章《高温处理对不同瓜类作物品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对生产者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2)讲究农时,解决瓜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春夏秋冬瓜菜生产中,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生产问题,如瓜菜育苗问题,嫁接技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如何轮作换茬,新技术的运用等,需要科技期刊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多方位循环讲解,许多文章看似重复,实则是巩固提高,加深认识,对帮助瓜菜生产者念好生产经,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很大帮助。《中国瓜菜》做到了。
(3)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瓜菜生产是科学技术、园艺艺术、历史进程、生产者世界观的综合反映。《中国瓜菜》不失时机地开辟了相应栏目,如“瓜菜漫话”、“科技博览”、“园艺大观”、“文摘快报”等,使生产者在陶冶情操中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领略到瓜菜生产领域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2008年第4期张绍文先生写的“马铃薯史话”,2004年第5期转载的朱世俊先生写的“充满活力的以色列农业”,2004年第6期王鸣先生写的“园艺学——科学与艺术的结晶”等文章,使人受益很多。
(4)瓜菜生产者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如何把握市场运作规律?《中国瓜菜》有许多好文章可供阅读和参考。如马跃先生写的“2003年全国西瓜生产形势分析与2004年产销预测”,在把握全局,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分析了当年我国的西瓜产销形势,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给我们生产者上了很好的一课。
徐乐茵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就瓜农而言,种瓜技术、科技知识、文化水平、市场头脑和学习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与能力等是种瓜致富不可缺少的因素。”非但种瓜,整个瓜菜生产领域皆如此。而这一切,《中国瓜菜》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她将永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愿《中国瓜菜》拥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王 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中国瓜菜》杂志已走过了20个春秋。自创刊之初,我有幸先后担任副主编、编委和顾问,并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和撰稿者,伴随着刊物的成长一路走来,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在贵刊迎来20华诞之际,回顾往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幕幕生动情景在时光隧道中重现:创刊初期的艰辛,前进道路的曲折,市场竞争的严峻,历史机遇的挑战,团结拼搏的酸甜苦辣,开花结果的丰收喜悦……时时处处都凝聚着全体编辑人员及主办单位的辛劳和汗水,也融合着广大作者、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关爱。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编者、作者、读者紧密结合的无形“共同体”的形成,此乃刊物成功取胜的要决,也是我们今后仍需继续操守的治刊、兴刊的法宝。
贵刊遵循“普及与提高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使方针中的4个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贵刊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适时调整和拓展刊物的服务领域,使其面貌及时刷新,更能贴近读者、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编辑人员深入作者、读者群体调研、交流,虚心征询意见和建议,使刊物能够不断改革创新;编辑部对稿件的精心组织。严格审查,认真校对,保证了刊物的质量,也体现了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
20年来,贵刊在传播科技知识,推广科研成果,交流最新信息,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受到广大瓜农、菜农和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好评,并先后蝉联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技术类一等奖,荣幸入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可喜可贺!
展望未来,前景无限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国“三农”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给我们提出了更为光荣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应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的座右铭是“向下扎根,向上结果”。也祝愿贵刊深深地扎根于“三农”之中,根深叶茂,花繁果多,使我们伟大祖国的“伊甸园”中结满鲜美丰硕的果实。祝愿贵刊在未来的20年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从此起步——纪念《中国瓜菜》创刊20周年
刘文革
2008年《中国瓜菜》迎来了20岁的生日。从《中国西瓜甜瓜》到《中国瓜菜》,她一直伴随着我的科研成长,是我的良师益友。《中国西瓜甜瓜》是全世界唯一的西瓜甜瓜专业杂志,也成为我国从事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推广很好的交流平台。自一开始从事无籽西瓜育种研究工作,我就经常看《中国西瓜甜瓜》的文章,关注行业的研究动态,并总想有一天能在《中国西瓜甜瓜》上发表文章。我从写栽培技术文章入手,首先写了“西瓜栽培中有机肥料的使用”,在1994年第4期发表。初试成功给我增添了很大的信心,后来做些试验研究,提炼总结成“无籽西瓜果皮中光合色素的差异”一文。也在1997年第3期发表。之后在该刊以第一作者发表逾20篇论文,内容包括西瓜基因目录、无籽西瓜新品种选育、西瓜多倍体研究等,这些论文使我结识了行业内许许多多的专家、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种无籽西瓜的瓜农,他们也成为我的朋友。同时我们选育的无籽西瓜品种也通过广告形式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国西瓜甜瓜》和改刊后的《中国瓜菜》支持我从硕士到博士,从助理研究员到研究员、学术带头人,一路走来。我还建议我的学生将论文投到《中国瓜菜》,也祝愿他们和我一样从这里起步。
《中国瓜菜》虽然比较年轻,但我看到每年都有可喜的进步。由于《中国瓜菜》编辑部精益求精,严把审稿关,随着稿源的增加,他们重视稿件退修工作,保证发稿质量。这样使《中国瓜菜》刊登的稿件质量逐年提高。现在我欣喜地看到,目前期刊在全国瓜菜行业知名度很高,编辑技艺出色,各项评价指标不断攀升,2007年入围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作为该刊的编委,我向《中国瓜菜》提出的一些建议均被采纳,增添英文题录、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扩大网络宣传,从国内到国外,逐步扩大期刊的影响。现在,《中国瓜菜》刊载内容丰富,从基础应用研究到推广栽培,版面逐年增加,为广大瓜菜科研教学工作者、推广生产销售等人员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使许多人从这里起步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此我向编辑部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中国瓜菜》创刊20周年之际,我真诚祝愿《中国瓜菜》越办越好,走得更远!
瓜菜期刊中的精萃——《中国瓜菜》
王殿刚
在瓜菜科技期刊中,《中国瓜菜》以其科学严谨,求真务实博得了不同层面读者的厚爱。几年来,作为一名瓜菜生产者,我认为《中国瓜菜》不但为广大的瓜菜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广大的瓜菜生产者提供了科学理论、实践经验和实用创新栽培技术,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瓜菜生产技术水平,更好地认识了瓜菜市场的运作规律,从而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提高了种瓜种菜的收益。《中国瓜菜》体现了科研为生产服务、刊物为生产者服务的理念。
我谈谈自己对刊物内容、特色的认识和体会:
(1)求真务实,科学严谨:该刊设有科研、生产、论坛和信息四大版块,不同的版块又有相应的几个栏目,从“试验研究”、“栽培与植保”、“生产者园地”到“专题论述”、“百家讲坛”,许多文章均体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能够做到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2004年第5期丁建军等先生的文章《高温处理对不同瓜类作物品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对生产者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2)讲究农时,解决瓜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春夏秋冬瓜菜生产中,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生产问题,如瓜菜育苗问题,嫁接技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如何轮作换茬,新技术的运用等,需要科技期刊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多方位循环讲解,许多文章看似重复,实则是巩固提高,加深认识,对帮助瓜菜生产者念好生产经,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很大帮助。《中国瓜菜》做到了。
(3)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瓜菜生产是科学技术、园艺艺术、历史进程、生产者世界观的综合反映。《中国瓜菜》不失时机地开辟了相应栏目,如“瓜菜漫话”、“科技博览”、“园艺大观”、“文摘快报”等,使生产者在陶冶情操中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领略到瓜菜生产领域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2008年第4期张绍文先生写的“马铃薯史话”,2004年第5期转载的朱世俊先生写的“充满活力的以色列农业”,2004年第6期王鸣先生写的“园艺学——科学与艺术的结晶”等文章,使人受益很多。
(4)瓜菜生产者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如何把握市场运作规律?《中国瓜菜》有许多好文章可供阅读和参考。如马跃先生写的“2003年全国西瓜生产形势分析与2004年产销预测”,在把握全局,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分析了当年我国的西瓜产销形势,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给我们生产者上了很好的一课。
徐乐茵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就瓜农而言,种瓜技术、科技知识、文化水平、市场头脑和学习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与能力等是种瓜致富不可缺少的因素。”非但种瓜,整个瓜菜生产领域皆如此。而这一切,《中国瓜菜》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她将永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愿《中国瓜菜》拥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