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11Mn-4Al-0.2C中锰钢动态变形行为及其本构模型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准静态和动态拉伸实验,建立Fe-11Mn-4Al-0.2C中锰钢在2×10-3~200 s-1应变速率下变形行为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弹性变形阶段无影响.在塑性变形初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在塑性变形中后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减少.实验钢应变速率敏感性(SRS)指数m随着应变的增加,由0.013逐渐转变为-0.018.基于实验数据建立J-C本构模型,拟合效果不佳,存在5.1%的相对误差;通过改变
其他文献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中,尤其是四环素等广谱抗生素,长期滥用于养殖业中。四环素是目前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抗生素。抗生素在体内蓄积,或者以原型随粪便排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实验用斑马鱼为模式动物来评价低浓度四环素对斑马鱼下一代(F1)发育的毒性影响。选取4月龄亲代斑马鱼(F0),分别给予0.1、1和100μg·L-1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处理30 d后,实施交配后获得F1代斑马鱼胚胎。结果表明,F1代胚胎随母体
大型溞(Daphnia magna)慢性毒性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水质基准(water quality criteria,WQC)制定中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用以推导能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的化学污染物浓度阈值。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部分生命周期暴露的基础上得出的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ed effective concentration,LOEC)有时会高于在大型溞全生命周期暴露时的LOEC。因此,对于一些具有生物富集性和环境持久性的化学污染物而言,由部分生命周期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推导出
运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RTCA)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别检测柴油废气颗粒物(DEP)致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毒性,从而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以浓度为0、3.5、7、14、28和56 mg·L-12种柴油废气标准参考颗粒物(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1650b,SRM 1650b;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2975,SRM 2975)对HBE细胞进行暴露处理,分别暴露6、1
草铵膦和草甘膦均为灭生性广谱除草剂,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2种有机磷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防除果园、非耕地等的杂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导致这2种农药越来越多地进入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中。由于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且在水溶液中较稳定,目前在多地的水体中均检出2种农药残留。随着对草铵膦和草甘膦毒性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这2种农药对水生生物存在一定的毒性。针对目前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包括对鱼类、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观察不同染毒剂量的纳米TiO2对ICR幼年小鼠血浆代谢谱变化的影响,寻找潜在的毒性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将幼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10、30、100和300 mg·kg-1不同纳米TiO2染毒组进行28 d短期毒性试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初步筛选出TiO2毒性作用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运用KEGG数据库对生物标志物进行拓扑分析;并利用靶向定量技术检测血浆胆酸、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和牛磺胆酸的含量变化,从而探究TiO2
磺胺类抗生素是环境中检测出率较高的一类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是一种相对安全、高效且成本低的污染物去除技术,而关于磺胺类抗生素复合污染降解菌对该类抗生素的去除及其降毒能力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以3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吡啶(SP)、磺胺氯哒嗪(SCP)和磺胺二甲嘧啶(SM2)为碳源,从土壤中筛选3种磺胺类抗生素复合污染的降解菌,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测定3种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物在降解前、后对指示生物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并分析降解菌对3种抗生素及其复合物污染物的降毒能力。结果表明,以SP、SCP和SM2为碳源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溴系阻燃剂,在含TBBPA用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介质,造成持久性污染,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为探明TBBPA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选取人体正常肝细胞L02作为模型,通过分析暴露后细胞形态、存活率、胞内活性氧(ROS)含量、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等变化。结果表明,TBBPA暴露导致L0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彗星实验拖尾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L02细胞胞内ROS含量、丙二醛(MD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全氟辛烷磺酸(perflu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首要分子靶标,但PPARs各亚型在PFOS毒性效应中可能产生不同调控作用,相关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模型,研究PFOS暴露对PPARs亚型的干扰,及其与细胞分化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PFOS在0.1、1和10μmol·L-1浓度下诱导PPARα、PPA
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暴露除了会损伤生殖、免疫和神经系统等,还能够干扰脂质代谢,增加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笔者总结了多种EDCs对不同动物模型(哺乳动物、硬骨鱼类、两栖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哺乳动物脂肪细胞分化、脂质蓄积和促进肥胖的表观遗传跨代继承,促进硬骨鱼类脂肪从头合成和脂质蓄积,破坏两栖动物的脂质平衡;并从4个方面综述了EDCs影响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包括(1)影响转录因
由于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性风险,本研究探讨了纳米二氧化钛对小胶质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纳米二氧化钛染毒小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