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情操。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将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如何,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将情感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并引起学生的共鸣,是音乐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初二的《雨花石》为例,这单元分为两课时。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最不喜欢这方面的歌曲,所以很多同行一直觉得这单元很难上。后来在备课时,笔者寻找了多方面的资料,分清了这单元的重难点,着重通过两课时向学生讲述《辛德勒名单》与南京大屠杀。笔者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把音乐作品与影视欣赏相结合,用生动语言和讲故事的方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发了学生的正义感和民族使命感。同时也把自己在教学和备课寻找资料的感受与学生分享,学生们课后都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教师的情感投入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像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
现在的音乐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能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契合,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音乐课堂上常常回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即音乐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真的不喜欢音乐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对校外的许多音乐都很热衷,例如港台艺人周杰伦,蔡依林等的音乐,欧美的“西域男孩“的歌曲等。音乐教材都一样,但执行者是教师本身,如果能够真正地、多方面地考虑学生,真正做到以他们为主体,重视他们的业余生活,将他们对流行音乐已拥有的音乐知识作为他们学习新音乐知识的桥梁,这样就可以超越这种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限制。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把教授的音乐与学生们喜欢的音乐相结合。例如欣赏《我的吉他》,教师可以介绍了学生们喜欢的吉他手,播放爵士乐吉他视频。通过这种结合,学生就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来体验和探索各种音乐形式,既学到了音乐知识,又增强了自己对音乐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和社会的一体化都呼唤创造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范围,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中。
1.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八年级年《唱脸谱》教学中,在学唱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教师所介绍的脸谱知识分4个小组画脸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挥了各自的想象,画出来的脸谱千姿百态,而他们也在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脸谱的了解。
2.编配伴奏,让学生在编配中感受和谐的美。七年级的《故乡的亲人》是一首抒情而感人的歌曲,如果整堂课都教唱,学生易产生听觉疲劳,在中间可加入一个节奏环节,为学生分发各种小乐器,请他们为这首歌曲进行伴奏。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表现力,还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创造的愉快,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
3.自编旋律,让学生领悟到创造的乐趣。每当问学生是否会自己创作音乐时,他们总是摇头,觉得创作歌曲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其实音乐创作并不神秘,可要求学生按教师指定的节奏,加上音高即可。例如,初一的节奏练习中,学完节奏的知识点,教师请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节奏,用“1、2、3、4、5”这五个音进行旋律小创作。先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为大家示范,学生发现原来简单的五个音也能创造出那么多动听的旋律,个个都积极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将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如何,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将情感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并引起学生的共鸣,是音乐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初二的《雨花石》为例,这单元分为两课时。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最不喜欢这方面的歌曲,所以很多同行一直觉得这单元很难上。后来在备课时,笔者寻找了多方面的资料,分清了这单元的重难点,着重通过两课时向学生讲述《辛德勒名单》与南京大屠杀。笔者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把音乐作品与影视欣赏相结合,用生动语言和讲故事的方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发了学生的正义感和民族使命感。同时也把自己在教学和备课寻找资料的感受与学生分享,学生们课后都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教师的情感投入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像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
现在的音乐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能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契合,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音乐课堂上常常回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即音乐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真的不喜欢音乐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对校外的许多音乐都很热衷,例如港台艺人周杰伦,蔡依林等的音乐,欧美的“西域男孩“的歌曲等。音乐教材都一样,但执行者是教师本身,如果能够真正地、多方面地考虑学生,真正做到以他们为主体,重视他们的业余生活,将他们对流行音乐已拥有的音乐知识作为他们学习新音乐知识的桥梁,这样就可以超越这种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限制。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把教授的音乐与学生们喜欢的音乐相结合。例如欣赏《我的吉他》,教师可以介绍了学生们喜欢的吉他手,播放爵士乐吉他视频。通过这种结合,学生就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来体验和探索各种音乐形式,既学到了音乐知识,又增强了自己对音乐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和社会的一体化都呼唤创造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范围,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中。
1.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八年级年《唱脸谱》教学中,在学唱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教师所介绍的脸谱知识分4个小组画脸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挥了各自的想象,画出来的脸谱千姿百态,而他们也在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脸谱的了解。
2.编配伴奏,让学生在编配中感受和谐的美。七年级的《故乡的亲人》是一首抒情而感人的歌曲,如果整堂课都教唱,学生易产生听觉疲劳,在中间可加入一个节奏环节,为学生分发各种小乐器,请他们为这首歌曲进行伴奏。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表现力,还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创造的愉快,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
3.自编旋律,让学生领悟到创造的乐趣。每当问学生是否会自己创作音乐时,他们总是摇头,觉得创作歌曲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其实音乐创作并不神秘,可要求学生按教师指定的节奏,加上音高即可。例如,初一的节奏练习中,学完节奏的知识点,教师请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节奏,用“1、2、3、4、5”这五个音进行旋律小创作。先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为大家示范,学生发现原来简单的五个音也能创造出那么多动听的旋律,个个都积极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陶冶他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