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人打算在俄罗斯实施恐怖袭击,那么他需要好好关注一下俄罗斯安全局的官方网站,因为在这里他们也许可以找到有助于实施袭击的“注意事项”。前不久,在该网站“专家提醒”一栏出现了一篇教科书式的文章,作者以反恐专家的身份详细介绍了辨别恐怖分子和预防恐怖袭击的方法。不过由于介绍过于详细,一些国外媒体认为,这篇文章在变相的给恐怖分子“支招”。
不会使用人弹?我教你!
“恐怖分子在作案时一般使用比较流行的国产车,比如‘日古力’轿车等等,并且他们往往对轿车的技术状况和外观不很在意”,“手上会戴多块电子表,并且配有对讲机”,“在准备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到现场进行勘查,并会使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进行拍摄,之后会制定出详细的进入现场和逃离现场的计划”,“他们会购买一些螺钉、螺帽和轴承等小零件来增大炸弹的杀伤力”,“同时,他们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容貌,男人常用的方法是在脸上粘小胡子。”
以上便是这篇“专家提醒”文章的部分内容。它们是否能起到给恐怖分子“支招”的作用,这有待商榷。但从内容上看,它确实有些“事无巨细”了,对于狡猾的恐怖分子来说,如果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文章的内容不仅毫无意义,甚至将误导百姓。
而如下这些内容简直就是给恐怖分子的“提醒”:“恐怖分子居住的地方往往寂静无声,没有一点音乐或其他声音传出来,他们深居简出,食物都由专人送来或叫外卖”,“他们也不会亲自倒垃圾,往往也由专人来处理,即使它们亲自处理也会在夜间。”
俄安全局的这篇文章还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恐怖分子如何使用“战略武器”——人体炸弹。不过,从其详细程度来看,这简直可以当作刚出道的恐怖分子的“教科书”了:
“使用人体炸弹能给恐怖分子带来如下好处:其一,这种手段往往能带来巨大的伤亡数字;其二,媒体喜欢报道这种事件,这更能起到宣传的作用;其三,人弹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保证袭击一蹴而就;其四,使用人弹便无需再去选择撤退路线;其五,不必担心人弹会被警察抓住而把同伙供出来。”
“人弹一般年龄都不大,往往在20-35岁之间。行动时往往两人一组,一个人弹加一个控制人员。控制人员的作用是在人弹爆炸未果或打算临阵脱逃的情况下使用遥控装置‘帮助’人弹爆炸。”“人弹往往将炸弹固定在腰间、屁股或胸部,如果是女人弹,则他们往往会装扮成孕妇而将炸弹放在腹部。”“人弹会让自己‘融化’在人群中,所以他们会穿得尽量大众化,而绝不可能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从这段对人弹的描述来看,外国媒体认为的俄安全局给恐怖分子“支招”的看法可以说不无道理。俄罗斯遭受了多次恐怖袭击,反恐经验可以说十分丰富,但如此“大方”的展示恐怕只会让经验成为对手的“恐怖袭击手册”。
反恐指南容易
变成恐怖指南
不管怎么说,安全部门都肩负着向公众普及反恐知识的重任,通过俄罗斯安全局的这个“大乌龙”后面凸显了反恐的复杂性,其实这种事情在各国也经常发生。
2004年7月,一名英国商人在伦敦一加油站,拣到了一本英国警方为防止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遭恐怖袭击而精心拟订的反恐手册。据悉,这份绝密文件就放在马路边上,是英国安全部门不慎遗失的。这份反恐手册是由总部位于希思罗警察局的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SO18航空安全小组牵头制订的,是众多专家经过长期观察与分析得出的重要成果。
在这本反恐手册中,警方详细描述了希思罗机场周边适合发射肩扛式防空导弹的62处地点的概况,称在那些地方可以轻易击落正在起降的客机,并配上了各个地点的卫星照片。同时,反恐手册还提供了一些警方内部的机密信息,包括希思罗机场警察巡逻时间表、布置狙击手的制高点、警犬巡逻区域等。更致命的是,反恐手册还为恐怖分子提供了“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哪些逃跑路线比较安全、遇到袭击时警方将如何组织人群疏散以及警方会封锁哪些道路等。该手册如被恐怖分子得到,将带来难以估计的安全隐患。
美国人如何普及反恐经验
“9.11”事件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立即在主页上公布了许多辨认恐怖分子和防止恐怖袭击的方法,相比俄安全局的建议来说,美国同行的做法似乎要高明许多。
比如,他们告诉公众一定要注意闯入公司内的陌生人,并且要对购买爆炸物或用来配制爆炸物的化学制剂和敏感地区地图的人予以特别警惕,对于用照相机和摄像机拍摄敏感地点并且不时做一些纪录的人更要小心。而无人看管的汽车和被丢弃的手提包也被看作是有可能爆发恐怖袭击的典型线索。
但正如俄罗斯媒体评论的一样,美国FBI的建议固然不会被恐怖分子所利用,但这种泛泛的说明似乎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而实际上,在美国的反恐实践中也确实因为这些建议而闹出了一些笑话,比如一些用摄像机拍摄风景的游客便被怀疑是恐怖分子而被盘问。在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内部人士》一片中,一个阿拉伯裔银行雇员只因为自己的装束便被警察抓了起来,这似乎同样说明了反恐行动中甄别恐怖分子的难度。
说到底,恐怖分子在暗处,他们可以轻易地利用各种资源,更可以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安全部门任何的部署都赶不上恐怖分子改变战术的速度。这一点,无论在俄罗斯还是美国,都是一样的。
不会使用人弹?我教你!
“恐怖分子在作案时一般使用比较流行的国产车,比如‘日古力’轿车等等,并且他们往往对轿车的技术状况和外观不很在意”,“手上会戴多块电子表,并且配有对讲机”,“在准备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到现场进行勘查,并会使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进行拍摄,之后会制定出详细的进入现场和逃离现场的计划”,“他们会购买一些螺钉、螺帽和轴承等小零件来增大炸弹的杀伤力”,“同时,他们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容貌,男人常用的方法是在脸上粘小胡子。”
以上便是这篇“专家提醒”文章的部分内容。它们是否能起到给恐怖分子“支招”的作用,这有待商榷。但从内容上看,它确实有些“事无巨细”了,对于狡猾的恐怖分子来说,如果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文章的内容不仅毫无意义,甚至将误导百姓。
而如下这些内容简直就是给恐怖分子的“提醒”:“恐怖分子居住的地方往往寂静无声,没有一点音乐或其他声音传出来,他们深居简出,食物都由专人送来或叫外卖”,“他们也不会亲自倒垃圾,往往也由专人来处理,即使它们亲自处理也会在夜间。”
俄安全局的这篇文章还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恐怖分子如何使用“战略武器”——人体炸弹。不过,从其详细程度来看,这简直可以当作刚出道的恐怖分子的“教科书”了:
“使用人体炸弹能给恐怖分子带来如下好处:其一,这种手段往往能带来巨大的伤亡数字;其二,媒体喜欢报道这种事件,这更能起到宣传的作用;其三,人弹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保证袭击一蹴而就;其四,使用人弹便无需再去选择撤退路线;其五,不必担心人弹会被警察抓住而把同伙供出来。”
“人弹一般年龄都不大,往往在20-35岁之间。行动时往往两人一组,一个人弹加一个控制人员。控制人员的作用是在人弹爆炸未果或打算临阵脱逃的情况下使用遥控装置‘帮助’人弹爆炸。”“人弹往往将炸弹固定在腰间、屁股或胸部,如果是女人弹,则他们往往会装扮成孕妇而将炸弹放在腹部。”“人弹会让自己‘融化’在人群中,所以他们会穿得尽量大众化,而绝不可能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从这段对人弹的描述来看,外国媒体认为的俄安全局给恐怖分子“支招”的看法可以说不无道理。俄罗斯遭受了多次恐怖袭击,反恐经验可以说十分丰富,但如此“大方”的展示恐怕只会让经验成为对手的“恐怖袭击手册”。
反恐指南容易
变成恐怖指南
不管怎么说,安全部门都肩负着向公众普及反恐知识的重任,通过俄罗斯安全局的这个“大乌龙”后面凸显了反恐的复杂性,其实这种事情在各国也经常发生。
2004年7月,一名英国商人在伦敦一加油站,拣到了一本英国警方为防止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遭恐怖袭击而精心拟订的反恐手册。据悉,这份绝密文件就放在马路边上,是英国安全部门不慎遗失的。这份反恐手册是由总部位于希思罗警察局的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SO18航空安全小组牵头制订的,是众多专家经过长期观察与分析得出的重要成果。
在这本反恐手册中,警方详细描述了希思罗机场周边适合发射肩扛式防空导弹的62处地点的概况,称在那些地方可以轻易击落正在起降的客机,并配上了各个地点的卫星照片。同时,反恐手册还提供了一些警方内部的机密信息,包括希思罗机场警察巡逻时间表、布置狙击手的制高点、警犬巡逻区域等。更致命的是,反恐手册还为恐怖分子提供了“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哪些逃跑路线比较安全、遇到袭击时警方将如何组织人群疏散以及警方会封锁哪些道路等。该手册如被恐怖分子得到,将带来难以估计的安全隐患。
美国人如何普及反恐经验
“9.11”事件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立即在主页上公布了许多辨认恐怖分子和防止恐怖袭击的方法,相比俄安全局的建议来说,美国同行的做法似乎要高明许多。
比如,他们告诉公众一定要注意闯入公司内的陌生人,并且要对购买爆炸物或用来配制爆炸物的化学制剂和敏感地区地图的人予以特别警惕,对于用照相机和摄像机拍摄敏感地点并且不时做一些纪录的人更要小心。而无人看管的汽车和被丢弃的手提包也被看作是有可能爆发恐怖袭击的典型线索。
但正如俄罗斯媒体评论的一样,美国FBI的建议固然不会被恐怖分子所利用,但这种泛泛的说明似乎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而实际上,在美国的反恐实践中也确实因为这些建议而闹出了一些笑话,比如一些用摄像机拍摄风景的游客便被怀疑是恐怖分子而被盘问。在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内部人士》一片中,一个阿拉伯裔银行雇员只因为自己的装束便被警察抓了起来,这似乎同样说明了反恐行动中甄别恐怖分子的难度。
说到底,恐怖分子在暗处,他们可以轻易地利用各种资源,更可以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安全部门任何的部署都赶不上恐怖分子改变战术的速度。这一点,无论在俄罗斯还是美国,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