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feixu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对此,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音乐教师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信念,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 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他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学方式创新与改革也逐渐趋于成熟。这个过程中,对初中化学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探究式试验教学理论实践为基础,对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为实现素质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试验教学;课堂教学  探究式试验教学对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实行“学案”教学。本文就如何处理好新模式下的课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全面课改;基本模式;实现“学案”教学  当前的新课程倡导的是让学生独立自主与体验、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与之相适应的化学教学,就是要紧紧围绕时代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学生面临着如何从网络技术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考验。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期刊
摘要:在进行小学毕业班级语文教学的时候,有些学生的语文成绩比较差,这些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速度,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该顾及到这些后进生的需要,在教学的时候兼顾到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身心特点等方面,更好的推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后进生;转化经验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在进行六
期刊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是年轻人;在教师的行列里,我是有着十余年教龄的年轻“老”教师。自踏上教书育人的道路,我一直都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积累了一些心得,现就促进“学生平等”方面的一些肤浅想法与大家共享,有不失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包涵、斧正。  一、给孩子平等的身份  现如今,许多家庭贫富不均。我现在所带班级的学生家庭,这种现象就非常突出。家庭条件好的,每天车接车送,有的同学一双鞋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
期刊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
期刊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每读一遍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震撼,不仅心中燃烧起渴望探索的冲动,而且萌生了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的幻想。掩卷而思,不得不感慨:身边的教育让师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整天将他们“圈养”在教室,捆绑在分数的耻辱柱上,无法呼吸自由的空气。  让师生自由的呼吸  李老师说:“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
期刊
【摘要】无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分别从不友善的师生关系、不规范的课堂纪律,不合理的时间分配,不恰当的内容安排、不实用的课件演示、不丰富的言语表情等几方面来阐述课堂中教师存在的一些无效教学行为。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及时纠正无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打造“乐学”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乐学”课堂;教学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无效教学行为  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
期刊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