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向城镇化加快建设,加上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村中的劳动力也不断向城市务工,所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爷孙辈,由于隔代相处,难免沟通不畅,这对未成年学生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缺陷,由于约束力不够,因此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也不断出现,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人生,对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判断,也就因此导致对自身前途的不解与迷茫,所以对学习也就没有了动力。
一、农村中学生厌学的表现
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缺少必要的教育,造成孩子成长中有了一定缺陷。学习上没有父母的指导,行为上得不到父母的监督,思想上缺少父母的引导,加上爷爷奶奶又管不了他们,从而使他們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上课根本不听课,不是讲话、就是睡觉,更不用说做作业,课堂上不影响同学学习就不错了,这样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关键。
1.学校教学目标定位在遥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困难;。
虽然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还是没有能跳出“教学成绩”这一评价标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哪来的好老师。所以老师也就主要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校整天灌输的也主要是学科中的所谓“主科”的内容,这也必然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够;。
由于有些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教学方式陈旧,总以“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为主,不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不注重课堂效果,热衷于搞题海战术。结果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了学生产生不愿意学、逃学、弃学等消极行为。
3.学校生活单调、乏味。 。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没有多少业余活动可以参加,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整天生活在校内,学校没有组织安排好课外活动,会让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乏味,心思也就不在学校里,变成了“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
(二)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些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自制力较低,使得学习基础较差,能力缺乏。这样会使他们课堂上很难能集中精力听课,所以课堂学什么不懂,也不会学,更不想学,久而久之他们就落在同学的后面,面对日益繁多的学习内容,他们就变成了真正的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些家长教育意识的落后。现在农村不少家长都外出打工,生活确实是又忙又累,一天到晚很难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学习。同时不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不能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这也就很能正常了。
另外,家长没有良好的家教方法。在城市的家长,不少家长在小孩回家后,都能指导自己的小孩读书或是完成作业,对小孩学习能很好地监督和帮助他们。但在农村,能做到这样的家长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
(四)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在农村,一些小青年整天无所事事,不读书,年龄不大,
出去做工又懒,平时就喜欢多找些朋友玩,那么那些在校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是他们要找的对象。另外,有些家长在思想意识中总认为多读书也没有用,最后还是得自己去找工作,读书多花钱也很多,不如早一些出去赚钱,这种读书无用在农村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也容易使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学多学少一个样,又何必学呢。
三、解决农村学生厌学的对策
初中学生,他们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可塑性很大,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矫治很重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通力合作。
(一)必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可以从网络媒体上获取很多的信息。对无心学习的学生,他们往往很容易沉溺到网络的游戏当中,简单的说就是好玩,可网络上同样有不少内容并不符合这个年龄的学生玩,可就是这些内容,让学生们抵挡不了各种诱惑,一是容易使他们不能自拔,二是容易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所以净化社会环境,规范网络管理,消除由网络等方面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是社会的责任。
(二)充分发挥学校主体引导作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学校,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领导要能真抓实干,更要能亲力亲为,起带头作用,只要学校老师努力配合,学校做好计划安排,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都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比赛、班际篮球比赛,乒乓球、跳绳、绘画等等比赛,以及一些民族竞技类活动比赛。通过开展活动,促使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让学生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能有“我要学”的意愿。
2.老师要团结合作,多管齐下培养学风的形成。
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最容易捕捉到,所以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班风,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老师们都说,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的确如此,一个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如何,思想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如果班主任工作负责任,事业心强,关爱学生,肯牺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能用心去帮助指导他们,他工作就能深入扎实,那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才能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才能养成。
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得到科任及学校老师的同共帮助,不论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学校老师都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都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形成了一个整体,教育的环境好了,学生能体会到处处有老师的关心帮助,这样他们也会体会到学校的温暖,才能对学校的生活有兴趣。
在学习上,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课堂上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实现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快乐课堂,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开拓学习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课堂上他们才能跟着老师走,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
3.关注学困生,多给予帮助与鼓励。
人的能力有大小,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同时,不能放弃对学困生的帮助。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帮助关心每一位学生,我们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更要从内心上关心爱护学困生,在学习上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在生活上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平时多关心支持他们,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给他们树立上进的信心,哪怕他们只是有一点的进步,我们都应给他们最大的表扬,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多学到一些知识,可以给自己长见识,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是有好处的。教师的良苦用心与真诚的帮助,多少都可以感化学生,促使学生不断改变自己,避免厌学的现象的产生与延续。
(三)学校、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我们平常常说: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小孩人生的启蒙学校也是终生的学校。可见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作为父母要担起这一责任,多关心了解自己的子女,多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动态。学校要利用各种方法,平时多与家长联系,把学校与学生的情况多向家长反映,多与家长勾通。学校可以多举行学校开放日或家长会,让家长多一些机会了解学校,并与学生多一些在校园接触的机会。家长学校也好就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高抗打击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让家长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以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引起学生厌学有多方面的原因,而纠正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厌学学生的耐心指导。教师与家长要加强勾通,密切配合,教育和帮助厌学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找到矫正的方法,是可以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他们也能融入快乐课堂,从而快乐地学习。坚信:只要给他们一滴水,也是能闪出光芒。
一、农村中学生厌学的表现
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缺少必要的教育,造成孩子成长中有了一定缺陷。学习上没有父母的指导,行为上得不到父母的监督,思想上缺少父母的引导,加上爷爷奶奶又管不了他们,从而使他們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上课根本不听课,不是讲话、就是睡觉,更不用说做作业,课堂上不影响同学学习就不错了,这样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关键。
1.学校教学目标定位在遥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困难;。
虽然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还是没有能跳出“教学成绩”这一评价标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哪来的好老师。所以老师也就主要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校整天灌输的也主要是学科中的所谓“主科”的内容,这也必然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够;。
由于有些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教学方式陈旧,总以“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为主,不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不注重课堂效果,热衷于搞题海战术。结果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了学生产生不愿意学、逃学、弃学等消极行为。
3.学校生活单调、乏味。 。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没有多少业余活动可以参加,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整天生活在校内,学校没有组织安排好课外活动,会让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乏味,心思也就不在学校里,变成了“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
(二)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些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自制力较低,使得学习基础较差,能力缺乏。这样会使他们课堂上很难能集中精力听课,所以课堂学什么不懂,也不会学,更不想学,久而久之他们就落在同学的后面,面对日益繁多的学习内容,他们就变成了真正的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些家长教育意识的落后。现在农村不少家长都外出打工,生活确实是又忙又累,一天到晚很难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学习。同时不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不能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这也就很能正常了。
另外,家长没有良好的家教方法。在城市的家长,不少家长在小孩回家后,都能指导自己的小孩读书或是完成作业,对小孩学习能很好地监督和帮助他们。但在农村,能做到这样的家长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
(四)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在农村,一些小青年整天无所事事,不读书,年龄不大,
出去做工又懒,平时就喜欢多找些朋友玩,那么那些在校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是他们要找的对象。另外,有些家长在思想意识中总认为多读书也没有用,最后还是得自己去找工作,读书多花钱也很多,不如早一些出去赚钱,这种读书无用在农村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也容易使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学多学少一个样,又何必学呢。
三、解决农村学生厌学的对策
初中学生,他们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可塑性很大,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矫治很重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通力合作。
(一)必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可以从网络媒体上获取很多的信息。对无心学习的学生,他们往往很容易沉溺到网络的游戏当中,简单的说就是好玩,可网络上同样有不少内容并不符合这个年龄的学生玩,可就是这些内容,让学生们抵挡不了各种诱惑,一是容易使他们不能自拔,二是容易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所以净化社会环境,规范网络管理,消除由网络等方面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是社会的责任。
(二)充分发挥学校主体引导作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学校,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领导要能真抓实干,更要能亲力亲为,起带头作用,只要学校老师努力配合,学校做好计划安排,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都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比赛、班际篮球比赛,乒乓球、跳绳、绘画等等比赛,以及一些民族竞技类活动比赛。通过开展活动,促使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让学生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能有“我要学”的意愿。
2.老师要团结合作,多管齐下培养学风的形成。
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最容易捕捉到,所以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班风,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老师们都说,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的确如此,一个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如何,思想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如果班主任工作负责任,事业心强,关爱学生,肯牺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能用心去帮助指导他们,他工作就能深入扎实,那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才能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才能养成。
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得到科任及学校老师的同共帮助,不论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学校老师都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都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形成了一个整体,教育的环境好了,学生能体会到处处有老师的关心帮助,这样他们也会体会到学校的温暖,才能对学校的生活有兴趣。
在学习上,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课堂上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实现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快乐课堂,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开拓学习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课堂上他们才能跟着老师走,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
3.关注学困生,多给予帮助与鼓励。
人的能力有大小,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同时,不能放弃对学困生的帮助。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帮助关心每一位学生,我们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更要从内心上关心爱护学困生,在学习上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在生活上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平时多关心支持他们,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给他们树立上进的信心,哪怕他们只是有一点的进步,我们都应给他们最大的表扬,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多学到一些知识,可以给自己长见识,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是有好处的。教师的良苦用心与真诚的帮助,多少都可以感化学生,促使学生不断改变自己,避免厌学的现象的产生与延续。
(三)学校、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我们平常常说: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小孩人生的启蒙学校也是终生的学校。可见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作为父母要担起这一责任,多关心了解自己的子女,多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动态。学校要利用各种方法,平时多与家长联系,把学校与学生的情况多向家长反映,多与家长勾通。学校可以多举行学校开放日或家长会,让家长多一些机会了解学校,并与学生多一些在校园接触的机会。家长学校也好就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高抗打击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让家长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以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引起学生厌学有多方面的原因,而纠正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厌学学生的耐心指导。教师与家长要加强勾通,密切配合,教育和帮助厌学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找到矫正的方法,是可以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他们也能融入快乐课堂,从而快乐地学习。坚信:只要给他们一滴水,也是能闪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