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项目精英运动员补液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夏季精英运动员补液知识与态度现状,为开展运动员合理补液的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3月至4月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夏季项目国家队及国家青训队精英运动员,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运动员补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计数资料用人口百分比表示,不同类型调查对象之间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差异.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数据575份,有效率为100%.35.1%的运动员知晓每日补液推荐量,88.3%的运动员知晓合理的补液方式,16.7%的运动员知晓矿泉水、矿物质水和纯净水的区别,69.7%的运动员知晓脱水的危害,21.4%的运动员知晓补水和补液的区别,28.3%的运动员知晓运动时适宜的补液时段.99.0%的运动员认可补液的重要性,88.9%的运动员愿意为比赛成绩改变补液行为,36.9%的运动员对补液知识感兴趣.女运动员的补水与补液的区别知晓率显著高于男运动员(P<0.01),女运动员相较于男运动员更愿意为比赛成绩改变补液行为(P<0.05).球类运动项目、耐力型运动项目、格斗对抗型项目运动员对每日补液推荐量的知晓情况均好于其他型运动员(P<0.05).球类项目、耐力型运动项目和格斗对抗型项目运动员相较于其他项目运动员更愿意为了比赛成绩而改善补液行为(P<0.05).在补水与补液区别的知晓率上,国际级运动健将组和运动健将显著高于二级及以下运动员(P<0.05).在脱水危害的知晓率上,国际级运动健将显著高于运动健将(P<0.01),国际级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显著高于二级及以下运动员(P12.0年的运动员显著高于9.1~12.0年的运动员(P<0.05).在补水与补液区别知晓率上,运动年限在6.1~9.0年的运动员显著高于≤3.0年和3.1~6.0年的运动员(P<0.01).已获得的补液知识主要来源于教练(73.6%).而运动员更希望通过单位/队伍的宣传教育(55.8%)、专家讲座(42.8%)等途径获得需要的补液知识.结论:我国夏季精英运动员普遍存在补液知识不足,补液相关态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有必要在夏季精英运动员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补液的知识、态度宣传和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的4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4例,年龄13~44岁,平均23.89±8.44岁.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记录临床查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X线或CT测量髌骨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以评估髌股关节对合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
目的:探讨小学生灵敏素质发育规律及其与脑电信号的关系,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阶段的灵敏素质训练提供借鉴.方法:对北京市6所小学2014年入学的儿童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测试,测试从二年级(7岁)持续至五年级(10岁),每年测试项目为反应时、十字象限跳、脑电图及骨龄测试.4年共保留2081人次正常发育的学龄儿童测试数据,对学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灵敏素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脑电信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反应时成绩在三年级~五年级持续提升,四年级~五年级出现最大幅度提升;十字象限跳成绩在二年级~五年级持续提升,
目的:探讨4周有氧运动对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嘌呤2X7受体(P2X7)表达的影响,为有氧运动改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有氧训练组(T组).训练组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训练强度为30 m/min,持续运动1 h/天、5天/周,共4周.应用RT-q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P2X7 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大脑皮质P2X7、核因子-κB p65(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p
维持机体的水平衡,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可增加5~15倍[1],核心体温升高,身体主要是通过出汗来加强散热,防止过热造成损伤.例如,篮球、足球、橄榄球和冰球等运动员平均出汗率为1.10±0.58L/h,力量型项目运动员的平均出汗率为0.88±0.25L/h,而滑雪、极限运动等运动员的平均出汗率为0.90±0.50L/h[2].研究显示,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如果不及时补液,可导致人体体温急剧升高、心脏每搏输出量下降、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和肌肉血流量减少.而在高湿、高海拔、低温等环境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