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突出小麦经济效益与种植价值,还需在种植前对各项条件全面分析,包括自然条件、土壤质量、营养成分、病虫害防控等,且都能影响到小麦农作物生长。尤其是对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通过实施高效栽培技术,再调整其种植环境及基础条件,实现优质专用小麦高产、高效、低成本等生产目的。
关键词:优质专用小麦;环境条件;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对各项影响因素重点分析,目的就是为优质专用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与环境,促进优质专用小麦农作物快速生长,并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同时,高效栽培技术也是必要条件之一,种植户依据高效栽培技术实施流程,注重土壤深耕、水肥施加、病虫害防治等,整体质量与效果显著提升,对现代化农业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 优质专用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营养充足
考虑到优质专用小麦产量与质量,还需在种植前就能对各项影响因素全面分析,其中就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土壤中的营养充分是基础核心,是提高小麦品质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土壤中的氮含量、钾含量等,主要影响着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等,需要在土地深耕处理环节中,注重对各此类营养物质的增加。相反,土壤中的磷含量,会对小麦品质有负向作用,也需在土地深耕处理环节中控制磷含量,不宜过高。
此外,土地质量也影响着农作物与土地的黏重度,需在日常管理环节中,依据小麦农作物生长情况,适当调整土质,确保适宜的黏重度。
1.2 温度适宜
温度适宜,是因为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对小麦中蛋白质含量、品质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成熟期阶段,还需以温度控制为核心内容,借助溫度控制增强小麦强筋[1]。日照充足也必不可少,主要影响着小麦中蛋白质数量,掌握各地区自然降水时期与降水量。
2 优质专用小麦高效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种
首先,根据种植地区实际情况展开探究,包括地力、气候、水利、种植方式等,以此为基础,选种适合的品种。如:在我国北部区域,会选择强冬性强筋小麦品种,而南部地区,会选择弱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其次,重点解决小麦品种多、乱、杂等问题,依据种植地区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对已经选择的品种筛选,主要是剔除品质较低的种子,为后续农作物生长及产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后,根据最终所选择的种植种子,规范高效栽培技术编制,并进行规模化种植,便于对小麦农作物统一化管理。
2.2 播种质量控制
采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优质专用小麦播种,要适当减少播种量,考虑小麦产量提升,要考虑到小麦种植条件与自然环境、播种期推迟等因素,通过合理控制小麦播种质量,能避免降低小麦粒重、产量,也为冬前壮苗奠定良好基础。
2.3 日常管理
在优质专用小麦日常管理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优质专用小麦防冻害工作,不仅仅是在选种阶段就能考虑到种子抗寒、抗冻性,还需采用开沟覆土方式,借助自然条件,提高小麦抗冻害能力。如果小麦已经发生冻害,为恢复麦苗生长,可使用多效唑化控、镇压等,能对麦苗起到促进生长作用[2]。此外,还需依据苗木受冻害严重程度考虑,可适当增加恢复肥,也可减轻苗木冻害损失。
防早衰处理,是在麦苗中、后期生长阶段,以肥料为施加基础,再控制各类病虫害,可选择丰产灵生化制剂喷洒,能强化麦苗各项功能,增加麦粒重量。
防倒伏处理,不仅影响着小麦产量与品质,而且还会对种植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对此,还需种植户能在此方面引起重视,根据冬春季节麦苗长势情况,要对麦苗长势较旺的田块进行镇压处理。如果在麦苗生长期间未使用多效唑,那么可在麦苗倒伏5叶阶段,用15%多效唑粉剂750~1050g/hm2喷施,达到防倒伏目的。
2.4 水肥施加
基肥充足的必要前提,主要以有机肥、磷、钾、锌等为主要肥料,然后再分批次地进行氮肥施加,既能满足麦苗各阶段的生长要求,又能起到壮苗作用。而在春季时期,需合理选择氮肥追施时间,影响小麦穗粒数量与重量,施肥量也影响着小麦产量与品质[3]。
浇水,主要就是控制“次数”,因水分浇灌量与浇灌次数,影响着小麦蛋白质含量。在偏旱时期,需进行多次、适当水分浇灌,确保土壤湿润,能对小麦根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而在轻微干旱时期,暂时不需要灌水,只需在管理阶段,注意对土壤水分监测即可,采用节水技术,控制小麦品质。
2.5 病虫草害防控
病虫草害防控,是以“防控”为前提,需在各类病虫害发生前期就能有相应的防控措施,可选择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解决小麦蚜虫、白粉病、吸浆虫等问题,避免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
3 结语
优质专用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营养充足、温度适宜两方面探究,影响麦苗生长与小麦品质。而应用高效栽培技术,需注重科学选种、播种质量控制、日常管理、水肥施加、病虫草害防控,具备完善的实施流程,规范高效栽培技术水平,满足优质专用小麦种植要求。
参考文献
[1] 汤应平.优质强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62(17):3-4.
[2] 高秀娟.关于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48(11):60-61.
[3] 周宇,王淑红.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对策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3(9):52.
关键词:优质专用小麦;环境条件;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对各项影响因素重点分析,目的就是为优质专用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与环境,促进优质专用小麦农作物快速生长,并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同时,高效栽培技术也是必要条件之一,种植户依据高效栽培技术实施流程,注重土壤深耕、水肥施加、病虫害防治等,整体质量与效果显著提升,对现代化农业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 优质专用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营养充足
考虑到优质专用小麦产量与质量,还需在种植前就能对各项影响因素全面分析,其中就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土壤中的营养充分是基础核心,是提高小麦品质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土壤中的氮含量、钾含量等,主要影响着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等,需要在土地深耕处理环节中,注重对各此类营养物质的增加。相反,土壤中的磷含量,会对小麦品质有负向作用,也需在土地深耕处理环节中控制磷含量,不宜过高。
此外,土地质量也影响着农作物与土地的黏重度,需在日常管理环节中,依据小麦农作物生长情况,适当调整土质,确保适宜的黏重度。
1.2 温度适宜
温度适宜,是因为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对小麦中蛋白质含量、品质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成熟期阶段,还需以温度控制为核心内容,借助溫度控制增强小麦强筋[1]。日照充足也必不可少,主要影响着小麦中蛋白质数量,掌握各地区自然降水时期与降水量。
2 优质专用小麦高效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种
首先,根据种植地区实际情况展开探究,包括地力、气候、水利、种植方式等,以此为基础,选种适合的品种。如:在我国北部区域,会选择强冬性强筋小麦品种,而南部地区,会选择弱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其次,重点解决小麦品种多、乱、杂等问题,依据种植地区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对已经选择的品种筛选,主要是剔除品质较低的种子,为后续农作物生长及产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后,根据最终所选择的种植种子,规范高效栽培技术编制,并进行规模化种植,便于对小麦农作物统一化管理。
2.2 播种质量控制
采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优质专用小麦播种,要适当减少播种量,考虑小麦产量提升,要考虑到小麦种植条件与自然环境、播种期推迟等因素,通过合理控制小麦播种质量,能避免降低小麦粒重、产量,也为冬前壮苗奠定良好基础。
2.3 日常管理
在优质专用小麦日常管理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优质专用小麦防冻害工作,不仅仅是在选种阶段就能考虑到种子抗寒、抗冻性,还需采用开沟覆土方式,借助自然条件,提高小麦抗冻害能力。如果小麦已经发生冻害,为恢复麦苗生长,可使用多效唑化控、镇压等,能对麦苗起到促进生长作用[2]。此外,还需依据苗木受冻害严重程度考虑,可适当增加恢复肥,也可减轻苗木冻害损失。
防早衰处理,是在麦苗中、后期生长阶段,以肥料为施加基础,再控制各类病虫害,可选择丰产灵生化制剂喷洒,能强化麦苗各项功能,增加麦粒重量。
防倒伏处理,不仅影响着小麦产量与品质,而且还会对种植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对此,还需种植户能在此方面引起重视,根据冬春季节麦苗长势情况,要对麦苗长势较旺的田块进行镇压处理。如果在麦苗生长期间未使用多效唑,那么可在麦苗倒伏5叶阶段,用15%多效唑粉剂750~1050g/hm2喷施,达到防倒伏目的。
2.4 水肥施加
基肥充足的必要前提,主要以有机肥、磷、钾、锌等为主要肥料,然后再分批次地进行氮肥施加,既能满足麦苗各阶段的生长要求,又能起到壮苗作用。而在春季时期,需合理选择氮肥追施时间,影响小麦穗粒数量与重量,施肥量也影响着小麦产量与品质[3]。
浇水,主要就是控制“次数”,因水分浇灌量与浇灌次数,影响着小麦蛋白质含量。在偏旱时期,需进行多次、适当水分浇灌,确保土壤湿润,能对小麦根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而在轻微干旱时期,暂时不需要灌水,只需在管理阶段,注意对土壤水分监测即可,采用节水技术,控制小麦品质。
2.5 病虫草害防控
病虫草害防控,是以“防控”为前提,需在各类病虫害发生前期就能有相应的防控措施,可选择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解决小麦蚜虫、白粉病、吸浆虫等问题,避免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
3 结语
优质专用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营养充足、温度适宜两方面探究,影响麦苗生长与小麦品质。而应用高效栽培技术,需注重科学选种、播种质量控制、日常管理、水肥施加、病虫草害防控,具备完善的实施流程,规范高效栽培技术水平,满足优质专用小麦种植要求。
参考文献
[1] 汤应平.优质强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62(17):3-4.
[2] 高秀娟.关于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48(11):60-61.
[3] 周宇,王淑红.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对策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