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为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奠基的。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失去这个根本,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也就失去了生长点。
关键词:语文要素;训练目标;阅读能力
一、解读文本,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突显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真正的生本教育,应该是“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所以我们拿到一篇新课文,应该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从文本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感情点、能力点、生长点,从而找准“切入点”,以学情定教情,因“需”而动(应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学任务的茄要删繁就简确定教学内容),应“势”而动(即根据文本内容、风格、语言特色及学生的喜爱程度中审时度势确定教学内容),因学而生。
因此,教师在开启每一单元课文教学之前,应该深入解读文本,把握单元训练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主题”单元,一共安排了四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小古文)、《女娲补天》和《普罗米修斯》以及“习作”:我和 过一天、“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盘古开天地》是第四单元——“神话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创造美丽世界的过程。课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这个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紧扣这两个语文要素来设计教学,逐步落实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怎样设计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呢?神话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学作品,大部分孩子早已读过或是在影视作品中看过很多神话故事,很多神话人物他们都特别熟悉和喜爱。我找准这个切入点,在第一课时的新课导入中,利用PPT出示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八个词语: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三头六臂、各显神通、刀枪不入、神通广大,未卜先知。问孩子们:“看到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词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他们一个个兴奋地举手:孙悟空、哪吒、八仙过海……孩子们津津乐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神话的世界。接着,再引导孩子们自读故事,学习生字词。接着,紧扣“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由易到难地设计几级阶梯,让学生一步一步上,逐步落实训练目标。1、根据课文中的几幅插图,梳理写作顺序。2、“将每个部分读成一个词”,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和每部分内容将课文概括为:宇宙混沌(起因)、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经过)、创造了世界(结果);3、将全文“概括为一段话”,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引导学生将全文“概括为一句话”——伟大的巨人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第一课时的教学,紧扣“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找准语文教学切入点,循序渐进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思考、概括中顺利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搭建听、说、读、写平台支架,自然无痕地让学习过程层层推进,阅读能力逐步提升。
一节充满活力的课,不是看教师的表现如何出色,而是看在课堂中,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是否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否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紧扣“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单元要素,以“神奇”为切入点,搭建听、说、读、写、演的平台,以“想象画面,读出神奇”为主线,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又带着想象到的画面品读句子,读出神奇!整节课,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自然无痕地让学习过程层层推进,从而落实训练目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孩子们也学得兴趣盎然!
1、“读”,抑扬顿挫,读而动情,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能力
上课伊始,我就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把一段又一段的文字画成一副又一副的画面。接着问:“大家要不要试一试?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孩子们都闭上眼睛,听我朗读盘古“开天辟地”的部分(一、二自然段),想象自己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他们脑子里的画面如此丰富而逼真,听,一个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巨人蜷着身子睡在一个大鸡蛋里,里面黑乎乎的一片”;另一个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巨人拿着斧子,用力地向着黑暗劈过去!”;还有人说:“我仿佛看到了巨人站起来,在黑暗中拿起斧子用力劈过去的样子,还听到了一声巨响!”……不用说,画面已经有了,再让他们带着想象的画面去读句子,读出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力大无穷,勇于开创!从朗读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情感出来了。而在课文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盘古“化作万物”的这一部分教学,则更加扣住“想象画面,读出神奇”这一主线,先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读下,一个个站起来读,读出神奇而又巨大的变化,接着又采用师生合作配乐读的方式,将这一段中的排比句有感情的读出来,在悠扬又略帶悲壮的笛声中,盘古倒下后那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形象逐渐高大,清晰;蓝天、白云、河流、高山、花草树木……盘古身体幻化成的美丽世界也逐渐展现在眼前,孩子们读出了画面,读出了神奇,更读出了一份感动!
2、写,写而达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发挥想象,补充说话”之后,孩子们对盘古这个人物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形象更为清晰,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此时,让孩子们再真真切切地看一看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让他们以“看到万物,想起盘古”为主题进行写话训练。在老师的例句引导下:抬头仰望,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放眼大地,那茂盛的花草树木,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汗毛)。孩子们在纸上仿照例句,写下自己的想象,创造更多的美丽。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盘古开天地的景象,在想象中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朗读中感受了神话的神奇,在听、说、读、写中感受盘古英勇献身的精神,一个“顶天立地、力大无穷、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英雄——盘古的形象清晰可见。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统编教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潜心研读文本,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灵活设计课堂教学,彻底掸去教学中飘浮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浮尘,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发展当作我们教学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研究这一方领地里自得其乐!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用书》
关键词:语文要素;训练目标;阅读能力
一、解读文本,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突显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真正的生本教育,应该是“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所以我们拿到一篇新课文,应该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从文本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感情点、能力点、生长点,从而找准“切入点”,以学情定教情,因“需”而动(应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学任务的茄要删繁就简确定教学内容),应“势”而动(即根据文本内容、风格、语言特色及学生的喜爱程度中审时度势确定教学内容),因学而生。
因此,教师在开启每一单元课文教学之前,应该深入解读文本,把握单元训练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主题”单元,一共安排了四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小古文)、《女娲补天》和《普罗米修斯》以及“习作”:我和 过一天、“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盘古开天地》是第四单元——“神话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创造美丽世界的过程。课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这个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紧扣这两个语文要素来设计教学,逐步落实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怎样设计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呢?神话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学作品,大部分孩子早已读过或是在影视作品中看过很多神话故事,很多神话人物他们都特别熟悉和喜爱。我找准这个切入点,在第一课时的新课导入中,利用PPT出示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八个词语: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三头六臂、各显神通、刀枪不入、神通广大,未卜先知。问孩子们:“看到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词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他们一个个兴奋地举手:孙悟空、哪吒、八仙过海……孩子们津津乐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神话的世界。接着,再引导孩子们自读故事,学习生字词。接着,紧扣“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由易到难地设计几级阶梯,让学生一步一步上,逐步落实训练目标。1、根据课文中的几幅插图,梳理写作顺序。2、“将每个部分读成一个词”,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和每部分内容将课文概括为:宇宙混沌(起因)、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经过)、创造了世界(结果);3、将全文“概括为一段话”,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引导学生将全文“概括为一句话”——伟大的巨人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第一课时的教学,紧扣“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找准语文教学切入点,循序渐进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思考、概括中顺利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搭建听、说、读、写平台支架,自然无痕地让学习过程层层推进,阅读能力逐步提升。
一节充满活力的课,不是看教师的表现如何出色,而是看在课堂中,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是否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否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紧扣“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单元要素,以“神奇”为切入点,搭建听、说、读、写、演的平台,以“想象画面,读出神奇”为主线,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又带着想象到的画面品读句子,读出神奇!整节课,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自然无痕地让学习过程层层推进,从而落实训练目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孩子们也学得兴趣盎然!
1、“读”,抑扬顿挫,读而动情,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能力
上课伊始,我就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把一段又一段的文字画成一副又一副的画面。接着问:“大家要不要试一试?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孩子们都闭上眼睛,听我朗读盘古“开天辟地”的部分(一、二自然段),想象自己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他们脑子里的画面如此丰富而逼真,听,一个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巨人蜷着身子睡在一个大鸡蛋里,里面黑乎乎的一片”;另一个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巨人拿着斧子,用力地向着黑暗劈过去!”;还有人说:“我仿佛看到了巨人站起来,在黑暗中拿起斧子用力劈过去的样子,还听到了一声巨响!”……不用说,画面已经有了,再让他们带着想象的画面去读句子,读出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力大无穷,勇于开创!从朗读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情感出来了。而在课文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盘古“化作万物”的这一部分教学,则更加扣住“想象画面,读出神奇”这一主线,先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读下,一个个站起来读,读出神奇而又巨大的变化,接着又采用师生合作配乐读的方式,将这一段中的排比句有感情的读出来,在悠扬又略帶悲壮的笛声中,盘古倒下后那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形象逐渐高大,清晰;蓝天、白云、河流、高山、花草树木……盘古身体幻化成的美丽世界也逐渐展现在眼前,孩子们读出了画面,读出了神奇,更读出了一份感动!
2、写,写而达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发挥想象,补充说话”之后,孩子们对盘古这个人物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形象更为清晰,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此时,让孩子们再真真切切地看一看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让他们以“看到万物,想起盘古”为主题进行写话训练。在老师的例句引导下:抬头仰望,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放眼大地,那茂盛的花草树木,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汗毛)。孩子们在纸上仿照例句,写下自己的想象,创造更多的美丽。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盘古开天地的景象,在想象中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朗读中感受了神话的神奇,在听、说、读、写中感受盘古英勇献身的精神,一个“顶天立地、力大无穷、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英雄——盘古的形象清晰可见。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统编教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潜心研读文本,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灵活设计课堂教学,彻底掸去教学中飘浮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浮尘,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发展当作我们教学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研究这一方领地里自得其乐!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