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即认知兴趣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要想让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首先应让他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他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在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建各种教学情境就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可行的办法。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本文就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 生活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营造一种实际应用知识的氛围。数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变得十分抽象,而且枯燥无味,但如果把数学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就会变得十分有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有意设计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解决,把学生引入到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例如,我在教授“勾股定律”这一内容时,我精选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很有趣的图形——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图案,它像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仿佛在向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招手呼唤。与此同时我还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2)你听说过勾股定律吗;(3)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学生的一片好奇声中,我解释道:“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这样一来教师以生活中的图案作为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神奇的勾股世界,投入到了具体探索中。
2. 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创设游戏情境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4. 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来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解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测量、计算、验证作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兰华.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J].神州,2011(12)
[2] 李桂玲.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3(09)
[3] 张荣兵.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中学数学参考,2011(17)
收稿日期:2014-08-1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 生活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营造一种实际应用知识的氛围。数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变得十分抽象,而且枯燥无味,但如果把数学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就会变得十分有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有意设计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解决,把学生引入到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例如,我在教授“勾股定律”这一内容时,我精选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很有趣的图形——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图案,它像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仿佛在向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招手呼唤。与此同时我还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2)你听说过勾股定律吗;(3)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学生的一片好奇声中,我解释道:“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这样一来教师以生活中的图案作为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神奇的勾股世界,投入到了具体探索中。
2. 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创设游戏情境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4. 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来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解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测量、计算、验证作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兰华.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J].神州,2011(12)
[2] 李桂玲.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3(09)
[3] 张荣兵.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中学数学参考,2011(17)
收稿日期: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