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去的话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出去之前,你是话的主人;话说出去之后,你成了话的奴隶。
  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所以出言要慎。言语伤人,产生误会还是小的,闹出人命就严重了。
  古代有位皇帝,把一个想法告诉了宠爱的大臣。大臣离开后,皇帝感觉不妥,叫回大臣特别交代:今天我跟你说的事,就烂在肚子里吧,不要对外人说。大臣回家后,心想已经被怀疑了,让皇帝不安了。杀人灭口,弄不好全家遭殃,还是一个人死了算了,这样既解除了皇帝的担心,也可保护家人的性命。
  这事我告诉你,请不要再告诉别人!至于他告诉不告诉别人,就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了。或许他告诉别人的时候,也会重复你的提醒:这事我告诉你,请不要再告诉别人!这样单传,到一定时候,大家都知道了,只不过与当众宣布方式不同而已。
  人与人说话,是一种敞开。言为心声嘛。话说出来,消失在空气中。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记下来了。现场说话叫交谈,远程说话用电话。如果人家不想你听见,你偏是要知道,那就只好安装窃听器。说出去的话,过后还想再听,需要录音。电视剧《潜伏》里头,余则成利用录音剪辑,把个李涯队长整得够呛。当时,很多人不熟悉,信以为真。那家伙是进口的呢,外国货。其实这技术在国外早就不稀罕了,在军统天津站,还算新鲜玩意,有些笑人。
  因为说出去的话不保留,有的人便口无遮拦,像打机关枪,呱呱呱呱,眉飞色舞,只顾嘴巴讲得痛快,全然不顾后果。也有人信口雌黄,讲了恶毒的话还拒不承认。这就是口说无凭。在法庭上,原告被告双方你一言我一语,针尖对麦芒,关于同一件事,说得完全不一样。法官左瞅瞅,右瞧瞧,都不知道相信谁。所以呀,重要的话,可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要立字存照,用书面形式。两个人立据,最好有第三人证明。如果怕证明人偏心,那就去公证好了。白纸黑字,赖是赖不掉的,不能掉以轻心,得字斟句酌了。
  现今网络聊天,互相不认识,照样火热。都是虚拟身份,以假对假,谁知道谁呀。既然不需要负责任,也无所谓后果不后果,就放开来瞎说。平时一本正经的领导或者教授,说不定就全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大胆,开放,暧昧,下流,男女身份转换……这都有可能。居心叵测的人,就用这骗小丫头上当,有的甚至敲诈,真是令人不齿,不过听说QQ对话是有记录的。
  说话其实是件愉快的事。口若悬河,信口开河,滔滔不绝。话多少与性格有关,话多活泼,话少沉稳。一般来说,话少的人有更深的城府;话多的人透明,好对付。因为他说的话透露了信息,你什么都不说,就让人猜不透。心里怎么想,天知道,神秘兮兮。不善言说是闷葫芦,夸夸其谈又令人生厌。古人讲,逢人且说三分话,或者话只说半句。这当然是度,不过也可能因此叫听的人着急,满头是汗。
  说话学问大,关键看你怎么说。三寸不烂之舌如簧,也有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让听者一头雾水,找不着北。人多数时候说的都是废话闲话,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还是少说几句。要是说错了,立即纠正,多少算个挽救,心理负担就不那么重了。
  说出去的话,要负责,要兑现,这话就值钱了。所谓一言九鼎,掷地有声是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不算数的人,最终遭人唾弃,更别说尊重了。话要有味,有情,有分量,需要有学识,有修养,有思想,有见地。说出去的话,代表的是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话温暖,话强硬,话唆,话圆滑,话……所以呀,得想好了再说。
  说话要小心,但不必后悔。
   (编辑 静林)
其他文献
历史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被人们创造的。  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行书《兰亭序》,即为书圣王羲之“有心栽花”的绝品。从酝酿到操作,从开篇到收笔,有条不紊,中规中矩,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体现了一种从容不迫的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文友相聚,手把美酒,沐浴阳光,吟诗诵词。《兰亭序》就是在这样浪漫高雅的氛围中问世的,一出生就带有豪华尊贵气势。无怪乎被那么多帝王将相所钟爱,唐太宗甚至要以此为自己做陪葬。  然而,书
1  地球每天不停地旋转,面朝太阳时,就是白天;背对太阳时,就是黑夜。  太阳永远亮着,太阳上面没有夜。夜,其实是地球自己的阴影,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源于地球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  原来,自己挡住自己就成了夜,否则,就是白天。2  农民在白天种下了一束束阳光,到了夜里,它们才生根发芽。许多种子都是在夜晚悄悄萌发的,大多数植物也是在黑夜里悄悄生长的。  白天,我们只是看到了花的艳美,而许多绚丽的花,都
一  楼下的信箱里塞满了信,却很少见邮递员的身影。不像在故乡的小城时,每天的上午,阳光正好,小巷里便会响起自行车辗过路面的声音,随同清风扑进窗子。然后听到叩门声,很轻很熟悉,仿佛心也跟着喜悦地跳动。跑出去,打开门,一张熟悉的笑臉。  那个邮递员40岁的样子,每天每天,一辆草绿色的自行车,两大兜子报纸和信件,十几条街道,或晴或雨,或风或雪,一切在改变,只有他的身影不变。他在这些街道上,已经奔波了20
寒雀落瓦,嘣嘣,这是瓦里的湿气冻住了。炊烟也怕冷,不肯直上,贴着瓦面漫过来,屋顶就像一个寒烟翠的湖了。这时,老太就抱着一个火球,佝偻地走动,满头银发就像被风吹动的余烬,竭尽全力地亮着。到了烘火的时候了。  “烘火”是老家的方言,觉得比“烤火”贴切多了。“烤”是可以看到火焰的,就像西方的壁炉;而“烘”是看不到火焰的,温度是一丝丝浸入身体的。老太抱着的“火球”就像一个带提手的半圆形果篮,是砖窑里烧制的
小满,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是进入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在心中喃喃有着些许的诗意。怪不得古诗中写道:“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池莲青翠柳含烟。”短短不到二十个字,静中有动,婀娜多姿的小满就亭亭于眼前。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特别的,独立的,也是唯美的。在盛夏,有小暑,就有大暑,而冬天,有小雪,就有大雪。而小满没有,只有小满,没有大满。满,即是完全,满足,足于溢出的意思。但这世上,又哪里来满
一  这天早晨,赵博君醒来的第一件事,照例是打开手机查看新闻客户端推送的新闻,于是他看到了“著名歌星李蒙杉因肝癌逝世,享年五十八岁”的标题。这条标题让赵博君那仍趴在睡眠尾巴上的神经一下子清醒了。  众所周知,李蒙杉是生于1950年代末成名于1980年代中期的女歌星,由她演唱的《漫漶之爱》《傍晚的面纱》《你不明白我的疲倦》等歌曲家喻户晓,她那融狂野与甜美于一炉的演唱风格一度被乐迷们争相模仿,掀起了一
驼色于我,是一次短暂旅行中一抹看得见、摸得着的光景。有了这光景,便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岁月。  岁月是用季节来计算的。再去浮图峪长城,已是秋意渐浓的时候,与之前相隔了一个漫长的夏季。此时的风好,天晴,只是多了些逃离的意味。  山里的秋天,比预想中早了一个节气甚至更多,风把天吹得瓦蓝的同时,也把这里的时光吹成了驼色。稀落的房屋,似是时间的节点,在岁月的更迭中尤其耐人寻味,它们或是靠山建于路旁,或是掩映
前些年,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有个男学生特别会打架,最奇怪的是明明是他打别人,但总是他先委屈地哭回家,这导致他的父母总是觉得他被人欺负了,所以总是要冲到学校里来闹事,要见老师,要见同学家长,要老师和同学家长向他们道歉。老师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就让同学们尽量和这个喜欢打人的同学保持距离,然后这个男同学又委屈地回家告诉家长说老师在班级里孤立他。家长又冲到学校里大闹,指责老师孤立他的孩子,使他的孩子交不到
哥哥家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读高中。近期上大学的老大要几千元钱报名费考雅思,读高中的孩子要缴老师的补课费也有近三千,哥哥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正张罗着到处借钱。  假日里,我和哥哥一家约好,回到农村老家。听说哥哥近期经济困难,母亲高兴地对哥哥说:“前些天,我和你爸刚卖了几十只鸭,手里正好有一些余钱,你先拿着,要是不够,我们再想想办法,孩子读书的事要紧。”  母亲刚说完,父亲就想接过话头,母
小闲,意即稍有空闲,细碎的闲暇时光。貌似微不足道,但在忙碌浮躁的快节奏时代,能够暂且摆脱束缚、乐享“小闲”,却又颇为难得,弥足珍贵。  就连生于唐代的李涉,也在《题鹤林寺壁》中感叹:“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闲”竟然也要“偷得”,足见“浮生”之“昏昏”。也罢,如此,方觉这“半日闲”来“强登山”“逢僧话”,自是妙不可言了。  如今我辈,何尝不是更有甚于李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