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但是,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对语文课堂的导入并不重视,大部分教师仍然直奔主题。失去了培养兴趣的大好时机。同时,开始“几分钟”的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同时也使生动的语文课堂变得毫无生机,下面我就农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与大家共享。
一、背景简介法
语文课堂是富有生气的课堂,往往要将文字变成一种画面来欣赏,但是有些课文距离现在的学生来说,时间较为久远,背景无法理解,所以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先出示文章的背景,让学生在理解背景的情况下去学习,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十一册《飞吧,你飞吧》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它是《红岩》一文的节选,所以学生在读问的过程中,对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并不理解,以至于课文中的很多地方弄不清楚,所以我运用了背景简介法来导入。先向学生介绍了《红岩》这篇小说的背景资料,接着课件出示了“人们渴望自由,因为只有自由,才能让我们活得生动,活得精彩,活得生机盎然。”在教学时,学生就能明确自由的可贵。
二、音乐怡情法
音乐是美妙的,他能使混沌的人变得清醒;能使哀伤的心变得富有生机。它能够马上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用音乐做导入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月光曲》的时候,导入时,我这样对学生说:“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首钢琴曲,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果然,效果异常的好,学生不但听得认真,还问了许多的问题,如:这是什么曲子?作者是谁啊?怎么创作出来的呢?这些问题正是我要问他们的,自然,学生进入了情景,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泉映月的诞生》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导入。音乐怡情法要因课而异,但是导入的效果确实令人震撼。
三、美图引路法
视觉上的冲击往往比枯燥的语言更具魅力,对于一些写景的文章或者诗歌,可以采用美图引路法。搜集一些关于景物的图片,美丽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由景生情,由情入景,在教学之初,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投入到课文或欢乐或悲痛,或神圣或忧郁的情感之中。情景相随,意境相生,优美动人的画面,或浓郁或清新的抒情格调,都会是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香山红叶》、《赏荷》等写景类的课文时,我便采用这种导入方法,一幅幅色彩独特,如同火焰一般的红叶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徜徉于唯美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体验之中。
四、设立悬念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之重要。设置悬念,从一开始就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为学生创设悬念,使学生达到“能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激起学生探究挖底的动机,导入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一条鲈鱼的图片,然后介绍鲈鱼的味美及作者得来的不易,但是又说,作者却把这条鲈鱼放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打开出去寻找答案了。又如教学《山洪一样的掌声》时,学生说:“山洪一样的掌声是献给谁的呢?为什么会是山洪一样的呢?这个人究竟做什么了呢?”问题就会有一大串,这是,你只需要写一下课题,然后问学生,从这个题目中你有什么疑问呢?诚然,问题就解决了。
五、故事吸引法
无论几年级的学生,对于故事都是同样的热衷。每当听到故事时无论怎样吵闹,也会变得安静下来。故事吸引,能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一定的道理,受到一定的启发,这样有助于下一步教学。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时候,我就将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听的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对学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从老师的讲述中你知道的爱因斯坦是个这样的人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六、创设情境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丰碑》、《我的战友邱少云》、《金色的鱼钩》等。教学《丰碑》的时候,我首先提问:人被活活的冻死,这种情景你们见过吗?你们一定不曾见过!从生到死这一过程会经历怎样的体验呢?而且他还是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他可以给自己穿很多的棉衣服,因为他是军需处长,但是为了同志们能够有衣服穿,他却活活的被冻死了,最后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红军战士的光荣事迹。通过引导学生把自己置之情景内,产生共鸣更能体会到英雄的伟大。
当然,在新课导入教学的设计上,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因课而异,因时而异。语文课堂的导入教学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多样性。 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背景简介法
语文课堂是富有生气的课堂,往往要将文字变成一种画面来欣赏,但是有些课文距离现在的学生来说,时间较为久远,背景无法理解,所以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先出示文章的背景,让学生在理解背景的情况下去学习,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十一册《飞吧,你飞吧》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它是《红岩》一文的节选,所以学生在读问的过程中,对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并不理解,以至于课文中的很多地方弄不清楚,所以我运用了背景简介法来导入。先向学生介绍了《红岩》这篇小说的背景资料,接着课件出示了“人们渴望自由,因为只有自由,才能让我们活得生动,活得精彩,活得生机盎然。”在教学时,学生就能明确自由的可贵。
二、音乐怡情法
音乐是美妙的,他能使混沌的人变得清醒;能使哀伤的心变得富有生机。它能够马上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用音乐做导入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月光曲》的时候,导入时,我这样对学生说:“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首钢琴曲,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果然,效果异常的好,学生不但听得认真,还问了许多的问题,如:这是什么曲子?作者是谁啊?怎么创作出来的呢?这些问题正是我要问他们的,自然,学生进入了情景,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泉映月的诞生》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导入。音乐怡情法要因课而异,但是导入的效果确实令人震撼。
三、美图引路法
视觉上的冲击往往比枯燥的语言更具魅力,对于一些写景的文章或者诗歌,可以采用美图引路法。搜集一些关于景物的图片,美丽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由景生情,由情入景,在教学之初,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投入到课文或欢乐或悲痛,或神圣或忧郁的情感之中。情景相随,意境相生,优美动人的画面,或浓郁或清新的抒情格调,都会是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香山红叶》、《赏荷》等写景类的课文时,我便采用这种导入方法,一幅幅色彩独特,如同火焰一般的红叶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徜徉于唯美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体验之中。
四、设立悬念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之重要。设置悬念,从一开始就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为学生创设悬念,使学生达到“能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激起学生探究挖底的动机,导入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一条鲈鱼的图片,然后介绍鲈鱼的味美及作者得来的不易,但是又说,作者却把这条鲈鱼放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打开出去寻找答案了。又如教学《山洪一样的掌声》时,学生说:“山洪一样的掌声是献给谁的呢?为什么会是山洪一样的呢?这个人究竟做什么了呢?”问题就会有一大串,这是,你只需要写一下课题,然后问学生,从这个题目中你有什么疑问呢?诚然,问题就解决了。
五、故事吸引法
无论几年级的学生,对于故事都是同样的热衷。每当听到故事时无论怎样吵闹,也会变得安静下来。故事吸引,能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一定的道理,受到一定的启发,这样有助于下一步教学。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时候,我就将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听的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对学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从老师的讲述中你知道的爱因斯坦是个这样的人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六、创设情境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丰碑》、《我的战友邱少云》、《金色的鱼钩》等。教学《丰碑》的时候,我首先提问:人被活活的冻死,这种情景你们见过吗?你们一定不曾见过!从生到死这一过程会经历怎样的体验呢?而且他还是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他可以给自己穿很多的棉衣服,因为他是军需处长,但是为了同志们能够有衣服穿,他却活活的被冻死了,最后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红军战士的光荣事迹。通过引导学生把自己置之情景内,产生共鸣更能体会到英雄的伟大。
当然,在新课导入教学的设计上,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因课而异,因时而异。语文课堂的导入教学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多样性。 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