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讲析课文的方法存在“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提出宏观着眼、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梳理教学法,并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这一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古人还有个形象的说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语文学科而言,这是一门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工具型课程。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较强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
追本溯源,考證一本教科书或一篇课文的诞生,其教材内容的编选和文章的写作,首要步骤就是进行整体构思。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分析课文的方法,这违背了创作规律,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路和思维的拓展,很容易肢解教材的完整性。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着眼的,依据这一认知规律,思路梳理法从整体切入,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个别地分析。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其系统性和整体性,还在于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启发性。
语文教学中思路梳理法的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灵活变换整体切入点。
1 记叙文找线索
记叙性的文章,主要通过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领会思想感情。记叙文的题材无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记事,与此对应,记叙文的线索常见的有游踪路线、情感脉络、事件进程等几种。如茅盾的散文《风景谈》,要想真正吃透课文的主题思想,领会完整文意,必须摒弃传统的由字——句——段——章的教学方法,从全局着眼考察文章的整体构造,以思路梳理法深化对整体的理性认识。即全文情感主线是由“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到歌颂“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进而赞扬“伟大中之最伟大者”是具民族精神的人。层层递进中贯穿描述6幅画面,升华主题。通过这一思路梳理,重难点迎刃而解,作者谋篇布局的轮廓清晰展现,下一步再具体解析语言组织、修辞技巧等写法特点就能有效激活学生思路,让学生感悟浑然天成的整体艺术美。
2 议论文抓论点
议论文体的教学应用思路梳理法能保证原文思路的逻辑连贯性,同时也启迪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如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思路提炼论点的《生命的三分之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纲挈领,把握论点的《农村调查序言》。再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看似深奥曲折,实际作者的行文思路就是围绕“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展开的,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论据与论证方法的理解、层与层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教学轻松抵达课文构筑的深度。
3 说明文看要素
说明文体的属性决定了其内容具备“四要素”的共性特点,即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其中,说明顺序就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4大类,每一大类说明顺序又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细分出几种小类。如同是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文,《眼睛与仿生学》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不熟悉的逻辑顺序介绍视觉仿生学;而《海洋与生命》则是按照海洋与生命二者之间的关系安排说明顺序的;《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又按从“果”到“因”、由问题到对策的逻辑顺序全面有条理地介绍环境科学。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思路梳理法要特别注意2方面。一是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尤其是一些标志性“主题句”,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这样的语句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末的位置,当然也有可能位于段中,甚至没有明显的“主题句”。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便需充分发挥出来,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者,思路梳理法的核心是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强调把课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观照,在整体驾驭文章行文思路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会“读”(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文章和“写”文章(为己所用)。
不是对课文做机械呆板的分割,孤立地、片面地盯着某一枝节、段落,展开一些零星的讨论,而是通过提炼整体思路——深入细节解析——综合归纳升华这种螺旋式渐进的方式,使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阅读、思考、讨论、鉴赏等语文活动都能实现比较和谐的整合。毕竟只有“跳出课文”,立足宏观统摄全局,才能掌握课文内部结构和组合要素间的关系,在一定高度上和深层次上领略课文的艺术特点。犹如观赏过一幅赏心悦目的名画,镌入脑海的肯定是一整幅画面的印象,而不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一笔线条或一块色彩。■
(作者单位: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古人还有个形象的说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语文学科而言,这是一门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工具型课程。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较强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
追本溯源,考證一本教科书或一篇课文的诞生,其教材内容的编选和文章的写作,首要步骤就是进行整体构思。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分析课文的方法,这违背了创作规律,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路和思维的拓展,很容易肢解教材的完整性。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着眼的,依据这一认知规律,思路梳理法从整体切入,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个别地分析。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其系统性和整体性,还在于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启发性。
语文教学中思路梳理法的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灵活变换整体切入点。
1 记叙文找线索
记叙性的文章,主要通过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领会思想感情。记叙文的题材无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记事,与此对应,记叙文的线索常见的有游踪路线、情感脉络、事件进程等几种。如茅盾的散文《风景谈》,要想真正吃透课文的主题思想,领会完整文意,必须摒弃传统的由字——句——段——章的教学方法,从全局着眼考察文章的整体构造,以思路梳理法深化对整体的理性认识。即全文情感主线是由“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到歌颂“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进而赞扬“伟大中之最伟大者”是具民族精神的人。层层递进中贯穿描述6幅画面,升华主题。通过这一思路梳理,重难点迎刃而解,作者谋篇布局的轮廓清晰展现,下一步再具体解析语言组织、修辞技巧等写法特点就能有效激活学生思路,让学生感悟浑然天成的整体艺术美。
2 议论文抓论点
议论文体的教学应用思路梳理法能保证原文思路的逻辑连贯性,同时也启迪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如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思路提炼论点的《生命的三分之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纲挈领,把握论点的《农村调查序言》。再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看似深奥曲折,实际作者的行文思路就是围绕“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展开的,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论据与论证方法的理解、层与层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教学轻松抵达课文构筑的深度。
3 说明文看要素
说明文体的属性决定了其内容具备“四要素”的共性特点,即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其中,说明顺序就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4大类,每一大类说明顺序又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细分出几种小类。如同是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文,《眼睛与仿生学》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不熟悉的逻辑顺序介绍视觉仿生学;而《海洋与生命》则是按照海洋与生命二者之间的关系安排说明顺序的;《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又按从“果”到“因”、由问题到对策的逻辑顺序全面有条理地介绍环境科学。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思路梳理法要特别注意2方面。一是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尤其是一些标志性“主题句”,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这样的语句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末的位置,当然也有可能位于段中,甚至没有明显的“主题句”。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便需充分发挥出来,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者,思路梳理法的核心是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强调把课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观照,在整体驾驭文章行文思路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会“读”(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文章和“写”文章(为己所用)。
不是对课文做机械呆板的分割,孤立地、片面地盯着某一枝节、段落,展开一些零星的讨论,而是通过提炼整体思路——深入细节解析——综合归纳升华这种螺旋式渐进的方式,使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阅读、思考、讨论、鉴赏等语文活动都能实现比较和谐的整合。毕竟只有“跳出课文”,立足宏观统摄全局,才能掌握课文内部结构和组合要素间的关系,在一定高度上和深层次上领略课文的艺术特点。犹如观赏过一幅赏心悦目的名画,镌入脑海的肯定是一整幅画面的印象,而不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一笔线条或一块色彩。■
(作者单位:山东胜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