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教材本中的内容,有一些是枯燥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巧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也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创设一些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种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的情境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本文就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和具体的创设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升华后影响学生。情境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例如,角色扮演、课堂游戏、音乐欣赏、等等,都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在形象化的情境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普及,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之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寓情于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
一、巧设教学情景的作用
1.加深小学生对于教材的认知
小学生的年龄处在7-12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如果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就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官体验,能够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所以巧设教学情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
2.扩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多种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学生本身学习的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也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可以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认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课文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情境进行创设。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在上学路上所见到的雨后铺满法国梧桐树叶子的街道。整篇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也符合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课后也给出了练习题,描写一下自己上学路上的风景。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讲解生字词,先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平时上學路上见到的景色。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学生可能并不认识法国梧桐树,老师可以找几片叶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合适的视频或者音频,把文字转化为更直观的图片、视频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离小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教学内容。例如,《望庐山瀑布》,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古诗词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是比较大的,古诗词的意境比较深远,在学习时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因此需要教师细心的讲解。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运用情境教学。首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询问:有没有见过瀑布。其次,可以共同讨论同学们所见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再次,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看着画面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与壮丽。最后可以让同学们讨论自己通过视频看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和李白所看到的感受是否一致。在学生发言后,教师需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估和反馈。
3.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注重亲身感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重要规律。一般小学生课文中涉及的物体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也有一些会让学生感觉比较陌生,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选择实物创设情境,学生一看到实物,便会恍然大悟,降低理解难度。
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爬山虎的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课文中有有详细的描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先把课文里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再出示爬山虎的标本,然后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运用语言描绘,强化情境
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是教学基础,也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往往,老师的语言可以烘托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自己语言的提炼,使用有感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和老师,和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穷人》一课,课文中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这个时候,老师可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教师形象地描述着:“当安娜听到屋外呼啸的海风时,再也坐不住了。她走出门,来到茫茫的大海边,希望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上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桑娜又想到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说到这儿,我们的视线也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了西蒙家门口……”这一段形象的描述,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老师深情的话语,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情不自禁地和桑娜、西蒙家的命运更加贴近了,也更能深刻理解课文描写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式,多风格的教学情境,合理使用图画、视频、音乐以及形象的表演、绘声绘色的语言、多媒体动画等,创设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 吴玢. 情景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应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 3(0(2)):P.57-58.
[2] 王露芳.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09):46-46.
重庆市丰都县实验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升华后影响学生。情境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例如,角色扮演、课堂游戏、音乐欣赏、等等,都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在形象化的情境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普及,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之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寓情于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
一、巧设教学情景的作用
1.加深小学生对于教材的认知
小学生的年龄处在7-12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如果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就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官体验,能够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所以巧设教学情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
2.扩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多种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学生本身学习的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也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可以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认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课文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情境进行创设。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在上学路上所见到的雨后铺满法国梧桐树叶子的街道。整篇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也符合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课后也给出了练习题,描写一下自己上学路上的风景。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讲解生字词,先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平时上學路上见到的景色。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学生可能并不认识法国梧桐树,老师可以找几片叶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合适的视频或者音频,把文字转化为更直观的图片、视频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离小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教学内容。例如,《望庐山瀑布》,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古诗词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是比较大的,古诗词的意境比较深远,在学习时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因此需要教师细心的讲解。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运用情境教学。首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询问:有没有见过瀑布。其次,可以共同讨论同学们所见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再次,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看着画面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与壮丽。最后可以让同学们讨论自己通过视频看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和李白所看到的感受是否一致。在学生发言后,教师需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估和反馈。
3.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注重亲身感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重要规律。一般小学生课文中涉及的物体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也有一些会让学生感觉比较陌生,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选择实物创设情境,学生一看到实物,便会恍然大悟,降低理解难度。
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爬山虎的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课文中有有详细的描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先把课文里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再出示爬山虎的标本,然后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运用语言描绘,强化情境
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是教学基础,也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往往,老师的语言可以烘托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自己语言的提炼,使用有感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和老师,和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穷人》一课,课文中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这个时候,老师可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教师形象地描述着:“当安娜听到屋外呼啸的海风时,再也坐不住了。她走出门,来到茫茫的大海边,希望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上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桑娜又想到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说到这儿,我们的视线也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了西蒙家门口……”这一段形象的描述,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老师深情的话语,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情不自禁地和桑娜、西蒙家的命运更加贴近了,也更能深刻理解课文描写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式,多风格的教学情境,合理使用图画、视频、音乐以及形象的表演、绘声绘色的语言、多媒体动画等,创设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 吴玢. 情景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应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 3(0(2)):P.57-58.
[2] 王露芳.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09):46-46.
重庆市丰都县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