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的老板要儿子接班;95%的儿子不愿接班”。这已经成了当今中国民营企业改朝换代的“双九困境”。这种颇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完全是国情所致。建国以来,民营企业生生死死,最近30年改革开放,民营企业才恢复生存。所以,体制决定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软弱性,也决定了民营企业延年益寿、改朝换代的困境。
父辈选儿子接班,儿子却不愿意
民营企业家,在给社会和自身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迎来选择接班人的矛盾——未来5-10年,我国300万企业将进入接班换代。奇怪的是:“90%的老板要儿子接班;95%的儿子不愿接班 。”
中国民企平均寿命非常短,只有3.5岁左右。而跨国公司平均寿命大概40-50岁。阻碍民企成为“百年老店”的难题之一——企业传承。随着民营企业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民企接班人”的问题,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浩然对笔者说,预计未来5-10年,将有300万民企迎来接班换代高峰,预计交接顺利的仅占30%,其余70%的民营企业会有各种问题,严重者将面临生死存亡。
从传统观念来说,总认为家族企业最好的掌门人是儿子。实际情况却是“两个9的矛盾”——“中国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这一说法得到民营企业、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的肯定。他认为,“我认识一些‘富二代’,非常热爱艺术,却被父亲逼着去接班。”这对父子两代和整个企业都不利。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江苏富二代发生不愿意接班自砍手指的案例!
富二代接班的“三种方案”
在讨论民营企业接班问题时,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茅宁的话最搞笑。他认为,生育能力最重要,选婿接班最理想,民营企业家最大的竞争力是生育能力。茅院长的话乍听好笑,细细想来还真有道理。他说,生育能力要求同父同母生的孩子,最好2儿1女,这其实是接班的“三种模式”:大儿子,从小在国内参加董事会,打小培养;二儿子送到国外去学习发展;一个女儿,用开放式引进人才(女婿)。这样,亲子、女婿、职业经理人,就形成了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利弊何在?
A 亲子接班型,典型代表:香港李锦记
在国外及中国香港,选择亲子接班的家族企业并不鲜见。最长的已传了1000年,都快成‘妖精’了。一开会,家族成员来了2000多个。在这种家族传承之下,一个核心的“家族文化建设”非常关键。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副主任彭纪生说:“香港李锦记有一整套传承的‘家法’。李锦记已传到第4代,并对第五代接班做出硬性规定:第一,不准晚婚;第二,不准离婚;第三,不准有婚外情。同时,必须经过大学教育,在其他企业干满3年。进入家族企业通过考核,从基层做起。
B.选婿接班型,典型代表:日本三井集团
在日本,三井集团创始人三井高俊有一句名言:“宁可要女儿也不要儿子,有了女儿我可以挑选儿子”。亲子尽管可靠,可能没有能力;有了亲生女儿,可以选择女婿。三井高俊改革了日本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使儿子并不一定成为接班人。
如果他选中的不是亲生儿子,就让女儿先嫁给被选中的年轻人,等女儿结婚后,再举行仪式,把女婿改姓三井,女婿宣誓作为三井家的养子,他会为了三井家族的利益,做出最大的努力。之后,家族公司就由‘女婿养子’掌门。
C.职业经理人型,典型代表:不胜枚举。
福特汽车公司艾柯卡、通用汽车公司(GM)艾尔弗雷德·斯隆、通用电气公司(GE)杰克·韦尔奇、IBM的郭士纳。他们被雇佣为企业的总经理或总裁,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企业的持续成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硅谷培育的高技术企业,如:微软、英特尔、惠普、苹果公司等,同时培育了比尔·盖茨、保尔·艾伦、杰布斯、沃兹奈克、摩尔、葛洛夫等一批技术企业家。
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介绍,把企业传给下一代,主观上都是这个愿望,如果有更好的人选,岂不更妙?对那些钟情于艺术的二代来说,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企业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然后掌门人只负责最后决策“yes”或“no”,是最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必须与企业高度一致。不仅要有能力管好比自己强的人,更要高度忠诚。
民营企业身陷断层危机
富二代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物质上富足,精神上背负难受之重。他们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渴望被父辈和社会认可。他们渴望自由,又常常背叛家族的责任和义务。有道是: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第一代用非凡的才能和勇气创业;第二代亲眼看到老爹打拼,知道“富”字来之不易,知道珍惜,懂得恪守,有使命感,却已不如父辈;第三代没有经历艰辛,不知道守业的辛苦,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不思进取,纨绔子弟。
江苏集训民企“富二代”,一时间“富二代”的传承以及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当前,第一代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年过花甲、亦或古稀之年,接班问题迫在眉睫。
王女士做建材生意,今年55岁,离婚后一直保持单身和女儿一起生活。当同龄朋友陆续退休,享受夕阳红的时光,她却不得不继续为生意奔忙。她最揪心的是:虽已“奔三”的女儿,在一家小公司当文员,身上看不出一点生意人的精干老练,对接管母亲的公司毫无兴趣。她尝试让女婿来掌管公司一些重要事务,老实、内向的女婿,显然无法成为她的“左右手”。眼看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无人接班,她心急如焚。
年仅30岁的杨小姐,从国外留学回来,登上贵阳一家大型广告公司董事长的宝座。对于她来说,没有多大惊喜,没有多大艰辛,她出国留学为了继承家族的企业。年轻的她,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在实际经营和企业管理中,面临很多困难。她不是女强人,下班后喜欢回家相夫教子,她说:“我揣着的是一只兜不了水的竹篮子。接班不是荣耀,感觉更多负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指出:中国的富豪们忙三件事,一是发展企业,二是与政府打交道,三是教育孩子。即使很年轻的老板,也把培养孩子提上了议事日程,而80%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
为“大龄”民企找出路
财富不交给家族里的下一代,可以选择的无非是两条路:将企业出让给“外人”、寻找职业经理人。“出让”,这是下下之策,若非被逼到绝境是不会轻易采用的。贵州驰宇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新感慨:“中国现在没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从外面请一个人来打理企业,他做得不好,可以去下一家接着干,没有诚信档案可言。”这是民营企业创始人的共同感叹。
2009年下半年,江苏省委组织部下发《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包括大型民企接班人和成长型民营企业负责人。8月,培训计划开课,50名学员接受一周左右时间学习。培训内容:党校集中培训、国企挂职锻炼、成功的党员企业家传帮带。
对于江苏提出的政府集训“富二代”的创举,社会舆论尖锐对立。有观点肯定了政府的良苦用心,反对者则担忧此举将演变成一场“政府搭台,没人唱戏的闹剧”。2008年夏天,被誉为民企富二代“黄埔军校”的浙江温州培训班遭冷遇,父辈积极报名,“富二代”频频缺席,80人报名,只有十几人到场。
困境重压下,温岭年轻的富二代们,不得不试着抱团学习,应对接班的重任。陈坚,温岭市三星企业总经理、俱乐部的常务副理事长,早在响应政府号召,成立青年企业家创业俱乐部之前,便常常与当地其他“富二代”们聚会交流。陈坚说,大学毕业时,厂子还是家庭作坊,总共十几个员工,我还能学着管理起来。现在100多个员工,自己明显感觉到能力不足。我正在学习,怎么驾驭好的人才。
探秘80后“富二代”破茧之路
贵州神奇集团“80后”总裁张涛涛,少年时期聪明好学,碰到问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读了美国某著名大学的管理学专业,又读了会计专业,两个专业同时研修,成为双料学士。2005年8月,利用短暂的暑假,他一边到美国各地旅游考察,一边思考今后的人生。这时,他接到家人的电话,称父亲年事已高,想早退休,安享晚年,希望他早日回去接管家业。张涛涛坦言:“我一直对父亲的生意、对神奇集团不感兴趣,虽然知道最终要接班,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
出于对父母的孝心、对家庭的责任感,他决定挑起家族企业的重担。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纵然管理专业科班出身,英语说得非常溜熟,面对6000多名员工、20多亿资产的庞大集团,自己像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学生。为了早日掌握集团公司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他没有周末,只有加班;没有度假,只有工作;没有Party,只有应酬。经常在凌晨一两点钟,别人都沉浸在梦乡的时候,他还在看日常工作报表、研究公司发展战略。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占了所有时间。
经过三年半时间的磨砺和奋斗,张涛涛与公司员工相处得愉快融洽,基本掌握了集团公司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对于“成功”的定义,张涛涛表达了“80后”的视角,他说:“成功与否,主要是人生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富二代应该把自己置于和员工同等的地位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打造一个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获得发展的平台上。企业的稳步发展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才有希望。我认为这才是21世纪的企业家的成功所在。”
父辈选儿子接班,儿子却不愿意
民营企业家,在给社会和自身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迎来选择接班人的矛盾——未来5-10年,我国300万企业将进入接班换代。奇怪的是:“90%的老板要儿子接班;95%的儿子不愿接班 。”
中国民企平均寿命非常短,只有3.5岁左右。而跨国公司平均寿命大概40-50岁。阻碍民企成为“百年老店”的难题之一——企业传承。随着民营企业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民企接班人”的问题,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浩然对笔者说,预计未来5-10年,将有300万民企迎来接班换代高峰,预计交接顺利的仅占30%,其余70%的民营企业会有各种问题,严重者将面临生死存亡。
从传统观念来说,总认为家族企业最好的掌门人是儿子。实际情况却是“两个9的矛盾”——“中国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这一说法得到民营企业、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的肯定。他认为,“我认识一些‘富二代’,非常热爱艺术,却被父亲逼着去接班。”这对父子两代和整个企业都不利。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江苏富二代发生不愿意接班自砍手指的案例!
富二代接班的“三种方案”
在讨论民营企业接班问题时,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茅宁的话最搞笑。他认为,生育能力最重要,选婿接班最理想,民营企业家最大的竞争力是生育能力。茅院长的话乍听好笑,细细想来还真有道理。他说,生育能力要求同父同母生的孩子,最好2儿1女,这其实是接班的“三种模式”:大儿子,从小在国内参加董事会,打小培养;二儿子送到国外去学习发展;一个女儿,用开放式引进人才(女婿)。这样,亲子、女婿、职业经理人,就形成了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利弊何在?
A 亲子接班型,典型代表:香港李锦记
在国外及中国香港,选择亲子接班的家族企业并不鲜见。最长的已传了1000年,都快成‘妖精’了。一开会,家族成员来了2000多个。在这种家族传承之下,一个核心的“家族文化建设”非常关键。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副主任彭纪生说:“香港李锦记有一整套传承的‘家法’。李锦记已传到第4代,并对第五代接班做出硬性规定:第一,不准晚婚;第二,不准离婚;第三,不准有婚外情。同时,必须经过大学教育,在其他企业干满3年。进入家族企业通过考核,从基层做起。
B.选婿接班型,典型代表:日本三井集团
在日本,三井集团创始人三井高俊有一句名言:“宁可要女儿也不要儿子,有了女儿我可以挑选儿子”。亲子尽管可靠,可能没有能力;有了亲生女儿,可以选择女婿。三井高俊改革了日本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使儿子并不一定成为接班人。
如果他选中的不是亲生儿子,就让女儿先嫁给被选中的年轻人,等女儿结婚后,再举行仪式,把女婿改姓三井,女婿宣誓作为三井家的养子,他会为了三井家族的利益,做出最大的努力。之后,家族公司就由‘女婿养子’掌门。
C.职业经理人型,典型代表:不胜枚举。
福特汽车公司艾柯卡、通用汽车公司(GM)艾尔弗雷德·斯隆、通用电气公司(GE)杰克·韦尔奇、IBM的郭士纳。他们被雇佣为企业的总经理或总裁,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企业的持续成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硅谷培育的高技术企业,如:微软、英特尔、惠普、苹果公司等,同时培育了比尔·盖茨、保尔·艾伦、杰布斯、沃兹奈克、摩尔、葛洛夫等一批技术企业家。
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介绍,把企业传给下一代,主观上都是这个愿望,如果有更好的人选,岂不更妙?对那些钟情于艺术的二代来说,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企业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然后掌门人只负责最后决策“yes”或“no”,是最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必须与企业高度一致。不仅要有能力管好比自己强的人,更要高度忠诚。
民营企业身陷断层危机
富二代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物质上富足,精神上背负难受之重。他们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渴望被父辈和社会认可。他们渴望自由,又常常背叛家族的责任和义务。有道是: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第一代用非凡的才能和勇气创业;第二代亲眼看到老爹打拼,知道“富”字来之不易,知道珍惜,懂得恪守,有使命感,却已不如父辈;第三代没有经历艰辛,不知道守业的辛苦,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不思进取,纨绔子弟。
江苏集训民企“富二代”,一时间“富二代”的传承以及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当前,第一代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年过花甲、亦或古稀之年,接班问题迫在眉睫。
王女士做建材生意,今年55岁,离婚后一直保持单身和女儿一起生活。当同龄朋友陆续退休,享受夕阳红的时光,她却不得不继续为生意奔忙。她最揪心的是:虽已“奔三”的女儿,在一家小公司当文员,身上看不出一点生意人的精干老练,对接管母亲的公司毫无兴趣。她尝试让女婿来掌管公司一些重要事务,老实、内向的女婿,显然无法成为她的“左右手”。眼看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无人接班,她心急如焚。
年仅30岁的杨小姐,从国外留学回来,登上贵阳一家大型广告公司董事长的宝座。对于她来说,没有多大惊喜,没有多大艰辛,她出国留学为了继承家族的企业。年轻的她,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在实际经营和企业管理中,面临很多困难。她不是女强人,下班后喜欢回家相夫教子,她说:“我揣着的是一只兜不了水的竹篮子。接班不是荣耀,感觉更多负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指出:中国的富豪们忙三件事,一是发展企业,二是与政府打交道,三是教育孩子。即使很年轻的老板,也把培养孩子提上了议事日程,而80%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
为“大龄”民企找出路
财富不交给家族里的下一代,可以选择的无非是两条路:将企业出让给“外人”、寻找职业经理人。“出让”,这是下下之策,若非被逼到绝境是不会轻易采用的。贵州驰宇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新感慨:“中国现在没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从外面请一个人来打理企业,他做得不好,可以去下一家接着干,没有诚信档案可言。”这是民营企业创始人的共同感叹。
2009年下半年,江苏省委组织部下发《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包括大型民企接班人和成长型民营企业负责人。8月,培训计划开课,50名学员接受一周左右时间学习。培训内容:党校集中培训、国企挂职锻炼、成功的党员企业家传帮带。
对于江苏提出的政府集训“富二代”的创举,社会舆论尖锐对立。有观点肯定了政府的良苦用心,反对者则担忧此举将演变成一场“政府搭台,没人唱戏的闹剧”。2008年夏天,被誉为民企富二代“黄埔军校”的浙江温州培训班遭冷遇,父辈积极报名,“富二代”频频缺席,80人报名,只有十几人到场。
困境重压下,温岭年轻的富二代们,不得不试着抱团学习,应对接班的重任。陈坚,温岭市三星企业总经理、俱乐部的常务副理事长,早在响应政府号召,成立青年企业家创业俱乐部之前,便常常与当地其他“富二代”们聚会交流。陈坚说,大学毕业时,厂子还是家庭作坊,总共十几个员工,我还能学着管理起来。现在100多个员工,自己明显感觉到能力不足。我正在学习,怎么驾驭好的人才。
探秘80后“富二代”破茧之路
贵州神奇集团“80后”总裁张涛涛,少年时期聪明好学,碰到问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读了美国某著名大学的管理学专业,又读了会计专业,两个专业同时研修,成为双料学士。2005年8月,利用短暂的暑假,他一边到美国各地旅游考察,一边思考今后的人生。这时,他接到家人的电话,称父亲年事已高,想早退休,安享晚年,希望他早日回去接管家业。张涛涛坦言:“我一直对父亲的生意、对神奇集团不感兴趣,虽然知道最终要接班,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
出于对父母的孝心、对家庭的责任感,他决定挑起家族企业的重担。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纵然管理专业科班出身,英语说得非常溜熟,面对6000多名员工、20多亿资产的庞大集团,自己像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学生。为了早日掌握集团公司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他没有周末,只有加班;没有度假,只有工作;没有Party,只有应酬。经常在凌晨一两点钟,别人都沉浸在梦乡的时候,他还在看日常工作报表、研究公司发展战略。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占了所有时间。
经过三年半时间的磨砺和奋斗,张涛涛与公司员工相处得愉快融洽,基本掌握了集团公司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对于“成功”的定义,张涛涛表达了“80后”的视角,他说:“成功与否,主要是人生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富二代应该把自己置于和员工同等的地位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打造一个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获得发展的平台上。企业的稳步发展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才有希望。我认为这才是21世纪的企业家的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