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2020:新世纪的发展与挑战》。报告写道:中国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的成就压缩到一代人中,没有其他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成就。中国在一次完成了两种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方面的独特尝试是前无古人的伟业。
A
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上一半的起重机都在一个城市——上海。在那段时间,访问上海的人应该会相信这个说法——不管怎样,有哪一个国际都市能够比在10年间就完全改变了天际轮廓的上海走得更快更远呢?但看交通基础设施的扩张就可见一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包括郊区人口共2000万)已经拥有了第二个国际机场,有三条线路建成、并有十一条线路在建的地铁系统,内环线和外环线,两条主要高架轻轨,以及一条磁悬浮轻轨系统。这还没有算上许多城市居民区的巨变:从阴暗低矮的水泥小楼变成崭新闪亮的公寓楼,从安静的水稻田变成喧闹的办公场地。
上海的建设浪潮只是中国到处都在进行的巨大经济转型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中国已经从“文革”后期与世界隔绝的地位上升到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也许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经历繁荣和衰退周期的时候,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保持了每年9%以上的稳定增长率。中国主要城市的财富经历了如此快的增长,以至于到了2003年,举例言之,上海的人均年收入达5700美元,而同期全国平均为1100美元。政府的消费来源预计,到2007年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7900美元。若考虑购买力平价,则上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已经接近了15000美元。
在大城市之外,中国的转变没有那么剧烈但仍是势不可挡的。詹姆斯·奥尔芬森在1995年和2002年5月两次作为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访问中国。他的行程从欠发展的西部一直到繁荣的东部和南部,会见的对象从高级领导人——当时的主席江泽民和总理朱镕基——到民营企业主和当地普通家庭。经过这样的历程,奥尔芬森将中国5年中的发展称为“令人印象深刻并值得关注的”。他说,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作为一个拥有真正世界地位的国家而崛起。她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强了与东盟的联系,并且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一个更加有活力、有信心的中国——她当之无愧。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超过2.5亿的人口在过去20年中摆脱了贫困。中国并没有克服摆在她面前的全部问题——离开那一天还很远,但是在这仅仅一代人中所取得的成就之大已经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了。
B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缺乏来自跨国公司的关注。这个国家正日益被世界上各个公司看成是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在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向方面坐上了头把交椅,在2002年吸引了将近500亿美元,并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美国。到2007年,每年往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望达到近650亿美元。投资流入加速了中国向资本市场的转型,使经济体的组成从国有企业朝民营公司转变,并通过合资和外国独资企业的方式鼓励外方不断参与。
整个西方的商业领袖都已经看到,中国现在提供了将来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这个令人兴奋的组合,包括持续健康的GDP增长、新开发的产业部门、稳定的政治环境、快速增长的人力资源,以及爆炸式增长的消费者财富。这样的市场,对全世界的商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福地。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看清了这样的事实,这样激动人心的持续不断的经济转型,使中国成为世界商业领袖们共同承认的“必须赢得的市场”。这个国家无论是作为出口加工基地还是目标市场都非常关键。在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30年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这个地区作为它们全球商业战略的重点。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全球竞争者进入及在这个市场扩张的紧迫感更为强力了。
最近,全球顶级的28家大企业主管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商业投资环境研讨会,几乎每一个CEO都提到了中国的市场。从阿尔卡特到索尼,从拜耳到联合利华,被反复提到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正如杜邦中国公司总裁查·布朗所言,跨国公司现在都将“一束激光对准了中国”。杜邦公司现在仅有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但是这一数字正在稳定增长。查·布朗说:“中国是如今极少数没有显示出经济增长放缓迹象的国家之一。它的增长速度使它对于未来具有战略意义。如果你去我们的总部询问我们正在关注哪个国家,答案一定是我们聚焦在中国、中国、中国。”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总裁包逸秋在谈到中国市场时说,“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按消费量排名第五的大市场,居于美国、墨西哥、巴西和日本之后,而到2010年它有望排到第一、第二。”包先生说,中国的商业气候要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积极得多——经济增长率也高得多。所以,他们在这里取得了比其他大多数地方都要好的增长。中国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
西门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因斯博士说,“对西门子公司来说,中国是全世界在美国和欧洲之后排名第三的市场,并且可望在2011年前进到第一名。”中国市场正是西门子的核心市场,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显著高于日益饱和的欧洲和美国市场。20多年来,西门子产品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而且也是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之一。这使西门子公司尝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甜头了!
按照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前任总裁伯亚伦的话说,中国是联合利华“必须赢得”的市场。伯亚伦将中国称为联合利华的“战略焦点”和它的主要成长型市场。 他说,任何具有全球规划的消费品公司,都无不承认中国具有最重要的长期战略意义。这次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全球28个顶级公司总裁,在谈到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心思想简单明了:中国是国际化公司不可忽视的国家。你既然不大可能超越它,那么参与进来结果会更好。现在很有可能你的大多数竞争对手已经进入了中国,也许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内公司在全世界的发展和扩张,这个国家也正在产生出新的竞争者,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无论你的产业和主要目标市场是什么,中国都将改变商业游戏的规则。最佳选择是学习游戏的新规则,而不是等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被赶到了场边。
C
全球顶级的28家大企业主管在日内瓦的商业投资环境研讨会上,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异口同声的赞叹;而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却各说各的。
不过,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却又是共同的,诚如杜邦中国公司总裁查·布朗所言,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深圳讲话中谈到,中国明天的前途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说,“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布朗直言不讳地承认说,温家宝总理的话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拥护,按照他的话去做,中国才会继续保持全球繁华市场的形象。
(照片系作者,美国传统基金会教授)
A
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上一半的起重机都在一个城市——上海。在那段时间,访问上海的人应该会相信这个说法——不管怎样,有哪一个国际都市能够比在10年间就完全改变了天际轮廓的上海走得更快更远呢?但看交通基础设施的扩张就可见一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包括郊区人口共2000万)已经拥有了第二个国际机场,有三条线路建成、并有十一条线路在建的地铁系统,内环线和外环线,两条主要高架轻轨,以及一条磁悬浮轻轨系统。这还没有算上许多城市居民区的巨变:从阴暗低矮的水泥小楼变成崭新闪亮的公寓楼,从安静的水稻田变成喧闹的办公场地。
上海的建设浪潮只是中国到处都在进行的巨大经济转型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中国已经从“文革”后期与世界隔绝的地位上升到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也许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经历繁荣和衰退周期的时候,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保持了每年9%以上的稳定增长率。中国主要城市的财富经历了如此快的增长,以至于到了2003年,举例言之,上海的人均年收入达5700美元,而同期全国平均为1100美元。政府的消费来源预计,到2007年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7900美元。若考虑购买力平价,则上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已经接近了15000美元。
在大城市之外,中国的转变没有那么剧烈但仍是势不可挡的。詹姆斯·奥尔芬森在1995年和2002年5月两次作为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访问中国。他的行程从欠发展的西部一直到繁荣的东部和南部,会见的对象从高级领导人——当时的主席江泽民和总理朱镕基——到民营企业主和当地普通家庭。经过这样的历程,奥尔芬森将中国5年中的发展称为“令人印象深刻并值得关注的”。他说,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作为一个拥有真正世界地位的国家而崛起。她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强了与东盟的联系,并且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一个更加有活力、有信心的中国——她当之无愧。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超过2.5亿的人口在过去20年中摆脱了贫困。中国并没有克服摆在她面前的全部问题——离开那一天还很远,但是在这仅仅一代人中所取得的成就之大已经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了。
B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缺乏来自跨国公司的关注。这个国家正日益被世界上各个公司看成是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在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向方面坐上了头把交椅,在2002年吸引了将近500亿美元,并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美国。到2007年,每年往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望达到近650亿美元。投资流入加速了中国向资本市场的转型,使经济体的组成从国有企业朝民营公司转变,并通过合资和外国独资企业的方式鼓励外方不断参与。
整个西方的商业领袖都已经看到,中国现在提供了将来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这个令人兴奋的组合,包括持续健康的GDP增长、新开发的产业部门、稳定的政治环境、快速增长的人力资源,以及爆炸式增长的消费者财富。这样的市场,对全世界的商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福地。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看清了这样的事实,这样激动人心的持续不断的经济转型,使中国成为世界商业领袖们共同承认的“必须赢得的市场”。这个国家无论是作为出口加工基地还是目标市场都非常关键。在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30年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这个地区作为它们全球商业战略的重点。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全球竞争者进入及在这个市场扩张的紧迫感更为强力了。
最近,全球顶级的28家大企业主管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商业投资环境研讨会,几乎每一个CEO都提到了中国的市场。从阿尔卡特到索尼,从拜耳到联合利华,被反复提到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正如杜邦中国公司总裁查·布朗所言,跨国公司现在都将“一束激光对准了中国”。杜邦公司现在仅有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但是这一数字正在稳定增长。查·布朗说:“中国是如今极少数没有显示出经济增长放缓迹象的国家之一。它的增长速度使它对于未来具有战略意义。如果你去我们的总部询问我们正在关注哪个国家,答案一定是我们聚焦在中国、中国、中国。”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总裁包逸秋在谈到中国市场时说,“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按消费量排名第五的大市场,居于美国、墨西哥、巴西和日本之后,而到2010年它有望排到第一、第二。”包先生说,中国的商业气候要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积极得多——经济增长率也高得多。所以,他们在这里取得了比其他大多数地方都要好的增长。中国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
西门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因斯博士说,“对西门子公司来说,中国是全世界在美国和欧洲之后排名第三的市场,并且可望在2011年前进到第一名。”中国市场正是西门子的核心市场,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显著高于日益饱和的欧洲和美国市场。20多年来,西门子产品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而且也是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之一。这使西门子公司尝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甜头了!
按照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前任总裁伯亚伦的话说,中国是联合利华“必须赢得”的市场。伯亚伦将中国称为联合利华的“战略焦点”和它的主要成长型市场。 他说,任何具有全球规划的消费品公司,都无不承认中国具有最重要的长期战略意义。这次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全球28个顶级公司总裁,在谈到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心思想简单明了:中国是国际化公司不可忽视的国家。你既然不大可能超越它,那么参与进来结果会更好。现在很有可能你的大多数竞争对手已经进入了中国,也许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内公司在全世界的发展和扩张,这个国家也正在产生出新的竞争者,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无论你的产业和主要目标市场是什么,中国都将改变商业游戏的规则。最佳选择是学习游戏的新规则,而不是等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被赶到了场边。
C
全球顶级的28家大企业主管在日内瓦的商业投资环境研讨会上,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异口同声的赞叹;而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却各说各的。
不过,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却又是共同的,诚如杜邦中国公司总裁查·布朗所言,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深圳讲话中谈到,中国明天的前途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说,“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布朗直言不讳地承认说,温家宝总理的话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拥护,按照他的话去做,中国才会继续保持全球繁华市场的形象。
(照片系作者,美国传统基金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