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新京报》报道,新学期伊始,湖北黄陂前川六小四年级一班,在班里63名学生中推选出32个班干部,包括1名班长、10名值日班长、4名学习委员、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一个班有这么多班干部好不好?这样的做法值不值得借鉴?日前,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议论。
孩子只是大人的一面小镜子。当社会上官本位盛行时,学校里“官瘾”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63名学生,倒有32个“小头头”,官位如此众多、阵容如此强大,实在令人瞠目。校方的说法很有趣,说“孩子们想管理他人,有为大家服务的心态”,且“这种做法能对孩子起鼓励作用”。问题是,孩子看重的究竟是“管理权限”还是“服务心态”?这种做法也许的确鼓舞了32个当“官”的孩子,但是,那些没有“官位”的31个孩子又会受到怎样的“鼓舞”呢?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摇篮,这并不是说学生就不能积极争当班干部。只是,让学生当“官”,不是要他们凌驾于他人之上,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律意识,以及愿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责任与荣誉同在。学生“官”不同于机关干部,学校完全可以既让有能力、有胆量的学生上,也可让没有能力、没有胆量的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若一味去满足有“官瘾”的学生的“官求”,并纵容学生父母为孩子跑“官”的行为,就有悖于教育培养的初衷。现在的小孩“官瘾”有多大呢? 近日,北京《法制晚报》一项调查显示:在180名接受调查的一年级小学生中,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有9成,其中7成小学生想当班里的“一把手”,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的还不足1%。然而,把孩子想当官的原因统统归咎于家长,显然有失公允,也是极其不理性的。一些地方的学校,面对孩子们的“官念”,倍感迷惑,不知如何進行思想引导。由于小学生们对班干部岗位趋之若鹜,更出现了63名学生中诞生32个班干部 ,“全民皆官”的荒诞现象。
小学生“官瘾”之所以如此之大,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领导滥用特权现象外,最主要的原因还要归咎于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尊重公平竞争、遵守民主规则固然不错,但基础教育必须坚守的一个教育宗旨是什么?是培养领导干部,还是培养公民意识?——对于那些凭关系当上“干部”的孩子来说,是否会让他们从小就产生一种“心理优越感”,认为自己可以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对于那些没钱、没背景、没关系的孩子来说,是否会使他们过早地生活在权力的阴影中?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不会留下“权力至上”的烙印,甚至造成心态上的失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当今社会的主流知识,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学校则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接受教化的良好环境和场所。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社会上“人人想当官”的不良风气都引进学校来,把学校变成一个“官员培训试验基地”,还美其名曰“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提升孩子综合素养。”这样的导向和做法显然是误导了孩子。
笔者以为小学生虽小,但孩子的观念反映了大社会的问题。想当“小头头”的孩子越多,说明中国社会的畸形权力观就越严重。让学生当“干部”,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责任和义务的意识,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当班干部,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当班干部得到锻炼,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否则,教育举措再怎么“创新”都毫无意义——还学生们一个健康纯洁的心灵、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积极无邪的净土。
【栗明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教育科研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张小思
孩子只是大人的一面小镜子。当社会上官本位盛行时,学校里“官瘾”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63名学生,倒有32个“小头头”,官位如此众多、阵容如此强大,实在令人瞠目。校方的说法很有趣,说“孩子们想管理他人,有为大家服务的心态”,且“这种做法能对孩子起鼓励作用”。问题是,孩子看重的究竟是“管理权限”还是“服务心态”?这种做法也许的确鼓舞了32个当“官”的孩子,但是,那些没有“官位”的31个孩子又会受到怎样的“鼓舞”呢?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摇篮,这并不是说学生就不能积极争当班干部。只是,让学生当“官”,不是要他们凌驾于他人之上,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律意识,以及愿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责任与荣誉同在。学生“官”不同于机关干部,学校完全可以既让有能力、有胆量的学生上,也可让没有能力、没有胆量的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若一味去满足有“官瘾”的学生的“官求”,并纵容学生父母为孩子跑“官”的行为,就有悖于教育培养的初衷。现在的小孩“官瘾”有多大呢? 近日,北京《法制晚报》一项调查显示:在180名接受调查的一年级小学生中,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有9成,其中7成小学生想当班里的“一把手”,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的还不足1%。然而,把孩子想当官的原因统统归咎于家长,显然有失公允,也是极其不理性的。一些地方的学校,面对孩子们的“官念”,倍感迷惑,不知如何進行思想引导。由于小学生们对班干部岗位趋之若鹜,更出现了63名学生中诞生32个班干部 ,“全民皆官”的荒诞现象。
小学生“官瘾”之所以如此之大,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领导滥用特权现象外,最主要的原因还要归咎于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尊重公平竞争、遵守民主规则固然不错,但基础教育必须坚守的一个教育宗旨是什么?是培养领导干部,还是培养公民意识?——对于那些凭关系当上“干部”的孩子来说,是否会让他们从小就产生一种“心理优越感”,认为自己可以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对于那些没钱、没背景、没关系的孩子来说,是否会使他们过早地生活在权力的阴影中?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不会留下“权力至上”的烙印,甚至造成心态上的失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当今社会的主流知识,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学校则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接受教化的良好环境和场所。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社会上“人人想当官”的不良风气都引进学校来,把学校变成一个“官员培训试验基地”,还美其名曰“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提升孩子综合素养。”这样的导向和做法显然是误导了孩子。
笔者以为小学生虽小,但孩子的观念反映了大社会的问题。想当“小头头”的孩子越多,说明中国社会的畸形权力观就越严重。让学生当“干部”,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责任和义务的意识,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当班干部,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当班干部得到锻炼,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否则,教育举措再怎么“创新”都毫无意义——还学生们一个健康纯洁的心灵、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积极无邪的净土。
【栗明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教育科研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张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