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 穿梭幻想与现实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elie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3年10月,一列名为Expressd’Orient的列车驶离巴黎,第二天早上它将到达目的地维也纳,意味着历史上第一辆东方快车正式投入使用。此时,东方快车是拥有固定路线的欧洲夜车,由奥地利国家铁路运营。但与其他列车不同的是,东方快车的餐车与卧车均来自提供豪华列车服务的WagonsLits公司,乘客需购买铁路公司的车票以及Wagons-Lits的附加票,以享受一流的服务,而Wagons-Lits则与铁路公司互利共赢,通过赚取额外的服务费实现盈利。
  Wagons-Lits对卧车不断调整,使用更舒适的床铺并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原始的Expressd’Orient更名为Orient Express,依旧从巴黎出发,经慕尼黑抵达维也纳。随着Simplon隧道的开通,全新的Simplon Orient Express亦写进历史进程。


↑Orient Express的不同路线

  1919年4月,Simplon Orient Express从巴黎、加来(法国城市)出发向南行进,经米兰、威尼斯、的里雅斯特(意大利东北部港市)、萨格勒布(南斯拉夫西北部城市)、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索菲亚(保加利亚首都),直抵土耳其的中心城市伊斯坦布尔。横贯欧洲的Simplon Orient Express让遥远而神秘的东方与西方相连。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方快车形成铁路网络,迎来全盛时期。这时东方快车以提供卧车、餐车及舒适豪华的服务享负盛名,搭乘它的各国皇室、贵族、外交家、商人络绎不绝。也许在某一趟车上,留着小胡子的侦探波洛便坐在窗边,视线从窗外的景色拉回到车内的案件,几番思辨过后,放过了凶手。


↑1950年,摄影师Jack Birns受LIFE杂志委托,乘坐Simplon Orient Express,从伦敦出发抵达伊斯坦布尔。途中他拍摄了近2000张照片,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冷战下传奇的东方快车。

  随着战事的演进,东方快车经历停运与复运。然而见证了一战与二战的东方快车,也不得不迎来自己的终结。二战造成的车厢损毁、铁幕演说的发表以及飞机的兴起,让东方快车难以维系曾经的辉煌。1962年,Simplon Orient Express被速度较慢的直通列车取代。1977年,由于附加票的收益未能支付老旧列车的维修及翻新,Wagon-Lits将自有的卧车分别售或租予多个欧洲铁路公司,只维持营运人员的服务。同年5月19日,在最后一列巴黎前往伊斯坦布尔的列车抵达车站后,乘客们不得不与横贯欧洲的东方快车道声告别。

转换视角 重获生机


  1982年,一位名叫James Sherwood的火车爱好者,开通了一条从伦敦经巴黎到威尼斯的私人运营路线,并将在这条路线上行驶的火车命名为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这趟列车被认为是对东方快车的完美復原。触发这次“重生”的契机,源于一场拍卖会。



  1977年秋天,在蒙特卡洛举办的秋季拍卖会上有两节特别的东方快车车厢在寻找新的买家。这两节车厢大有来历,1974年电影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便取景于此。James Sherwood将这两节车厢拍下,从此开始了他野心勃勃的“复活”计划。此后,他不断寻觅退役的旧车厢,20年代、30年代、50年代……并谨慎地进行修复工作。他与八个不同的国家进行商谈,讨论穿越各国的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最终得以投入运营。
  比起更像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原东方快车,新开设的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售卖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体验,它的常规路线是伦敦-巴黎-威尼斯,并定期开启通往克拉科夫、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罗马、斯德哥尔摩以及伊斯坦布尔的特别路线。
  重生的东方快车有12节卧铺车厢,2节工作人员车厢,3节餐车以及1节酒吧车厢。每节车厢别具一格,既代表各自的过往,又共同组合出新的回忆。
  有趣的是,在这趟列车上,无论你的穿着如何华丽,都不会被认为过度打扮。事实上,盛装出席晚宴似乎早就成了这趟列车上不成文的规定。当你走进餐车,甚至会遇到穿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复古服装的乘客,显然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做这场时光之旅的主角。


↑提供Taittinger、Louis Roederer Cristal等数种香槟的酒吧车厢让你在黄金时代的氛围中一醉方休。


↑列车在2018年推出了空间更大的套房,室内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伊斯坦布尔与巴黎。


↑盛装出席晚宴

  摩登与复古混合而产生出的化学反应,让每一帧画面趣味盎然。“集体穿越”的奇妙景象仿佛开启了乘客与列车间的对话,乘客们推杯换盏,道出对黄金年代的缅怀,列车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一切在饱腹一餐后悄然终结。
  这辆长达1.5公里的“移动古董”穿梭在现代城市中,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不顾一切 留住黄金年代


  马克.吐温曾说:“黄金时代在我们前面,而不在我们背后。”东方快车以旧车厢为载体,让乘客追忆过去。又或者,这种回溯可以理解为试图把那个年代留住。
  文萃汇集、百家争鸣的20世纪20年代,催生了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发展,见证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起步与衰退;作家斯坦因组局超规模文化沙龙,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杜尚、马蒂斯频繁出入;达利与毕加索相遇,迎来人生转折……音乐、酒精、诗歌、绘画,这样的黄金年代犹如繁星闪烁的夜空,想要全力仰望也不足为怪。


↑乘上这趟列车,感受雪山环抱的绿野。

  每一个人都在怀旧。有人踏上列车,置身于过去。有人将过去编写,讲成自己的故事。电影《午夜巴黎》中,主人公与未婚妻到巴黎度假,每当夜色降临,他便会乘着马车,回到黄金年代。他误入名流会馆,与海明威、达利闲聊,甚至与毕加索的情妇坠入爱河……这一切莫不是导演伍迪·艾伦借主人公来表达自己的梦?
  每一个时代都在怀旧。美好之于我们是20世纪,美好之于20世纪则是更早。当我们怀旧,我们在怀念什么?有人说,怀旧是躲在过去,而不去面对当下的缺憾。可事实或许正相反,怀旧能更好地成就未来。是什么让瞬息万变的当下放缓脚步?又是什么让这个时代不忘记,成就它的上个时代?也许偶尔怀旧,是给生活点击一次慢放键,从而能更好地体会它。
  导演韦斯·安德森在体验东方快车的岁月之美时,接受了一次采访。他表示在拍摄火车主题电影《穿越大吉岭》时,有幸采用一辆火车作为道具,而这个关键场景的灵感则来自他正在乘坐的东方快车。故事从这趟列车开始,却并未就此结束。东方快车给了韦斯·安德森一个绝妙的想法,更令人兴奋的是,也许很多年后韦斯·安德森的作品亦能激发无数新的灵感。
  带着浪漫主义精神,踏上探寻东方快车之路,也许你会发现,美景不只是眼前的画面,更是你无限的想象。


↑电影《午夜巴黎》中,主人公夢回1920年代,与菲茨杰拉德夫妇把酒言欢。


↑毕加索作品 《格特鲁德·斯坦因像》,斯坦因为这幅肖像做了八十次模特。
其他文献
总是说在努力减肥的你,腰腹两边被小肚子和Bra一起挤出来的肉肉,叠起来就像冰激凌那么高,这是为什么?身上的赘肉远比你想象的更占体积,如何甩掉它们,让身体变紧致?锻炼了那么久,身体却頻繁出状况;天天吃草,日渐憔悴,怎么办?  健身原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也许你只是还没找对方法。  B Active Fitness必爱体健身房:健身24小时  像“7-11”一样全天营业的健身房你见过吗?B-Activ
期刊
喜欢,使来自广西的瑶族女子由门外汉成为匠心独具的京绣艺术家。坚持,让“京绣”成为北京南锣鼓巷的“小强”。  生活,灌溉着艺术生生不息。  北京,南锣鼓巷,人流往来,商者云集。随着人潮的变换与流行的演替,街市也在更新着一批批的商品与商家,能在这条街上经营十年以上的店铺少之又少。一家名为“京绣”的店铺却安安静静地在这里成为“老字号”,从用作国礼的手帕到日常使用的钱包、围巾、披肩、衣冠,再有为佰草集、娇
期刊
与人相处,仿佛一场无形中的角力,有人能四两拨千斤,轻易把握对话的方向。  有的人却羞于公开谈论自己的想法,取悦别人是他们的主要社交方式。就像《欢乐颂》中的“关关”,她是朋友的好闺蜜,公司的上进职员,可她太不懂如何满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她的存在感犹如她不太立体的五官一般模糊。可即使百般委曲求全,自己依然无法快乐。  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这样不懂得拒绝别人的人,他们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又是怎样变成
期刊
陈衡哲,笔名莎菲。1890年7月29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祖上是诗书世家“衡山陈氏”,祖父陈梅生是一代名儒,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父亲陈韬以诗文扬名于世;母亲庄曜孚是民国享誉全省的著名女画家。值得一提的是,陈衡哲与盛爱颐、瞿秋白、吴祖光等都是远房表亲。乱世才女  陈衡哲7岁时,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开明人士抨击缠足的陋习,而她的父母从来不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这让她得以保持一双天足。13岁时,陈衡哲离开父母
期刊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丝绸之路”更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  一条连通中外的财富之路  根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就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更以茶马交易的方式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国,丝绸之路更让中国茶文化辗转西伯利亚传播至欧洲各国。所以,在西方各国记载中也将茶马古道称为“东南亚的陆路码头”,其中以云南普洱出发直达印
期刊
曾被称为“伦底纽姆”的伦敦,在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木桥落成时便已经开始了它浪漫的历史。伦敦是固执的,它不会因时间而变,自始至终,伦敦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快乐着。  跨越五个世纪的邮政史  一个收录了英国邮政五个世纪历史的博物馆Postal Museum,在伦敦开放了。不同于大英博物馆的气派宏伟,Postal Museum是由伦敦Clerkenwell区的一座废弃印刷厂改造而成的。在这里,五个世纪
期刊
纹章瓷是中国明清时期外销瓷器的一种,因瓷器上绘有欧美个人、家族、社团、公司或城市的纹章而得名。它以欧洲来样图案为稿,经中国瓷匠手绘制烧成,是欧洲纹章艺术与中国制瓷工艺相结合的产物。  “纹章”译自英文的“armorial”,英文亦可称“coat of arms”,特指一种用于个人识别而独一无二的图像标识。它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战场,用于区分身穿盔甲而无法识别身份的战斗者,后来逐渐演变成个人财富和身份的
期刊
嗨!展信快乐!  我在台南生活有一段日子了,虽然还总是要在热情的台南人讲出一大串我听不懂的闽南语时,不好意思地请他们翻译成普通话,但这没耽误我被可爱善良的人们照顾了很多;虽然还是没能学会驾驭南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机车,但这也从未阻挡住我探索这座城市的步伐。就这样,我积攒了好多专属于台南的回忆,它们在这个和煦的春日里,跟着藏不住的阳光一起跑了出来,翻看照片的时候,总觉得要是有个旅伴就好了,我
期刊
民间对张爱玲的死就如同对张爱玲的恋爱一样,浮想联翩。有人想把死变得浪漫,就编纂她死时穿着一袭华丽的旗袍,以此应对她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有人愿意给这民国的传奇女子一个喻意深刻的悲剧性结局,便说她晚年悲惨,死去七天才被房东发现。  如果能穿越时空,有点想问张爱玲,她要不要嘲笑这番热闹的景象,世人着迷她的文字和她的恋爱,有女作家励志步她的后尘,把她的人生奉为传奇。1  好作家常常很
期刊
1917年6月16日,凯瑟琳·格雷厄姆出生在富裕的犹太家庭,在家中排名老四。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她,却在一种奇特的养育方式下长大。母亲在生下她四个月之后,便同父亲一起前往华盛顿开始为政府工作并肩作战。在凯瑟琳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永远忙于工作、投资、赚钱,追求更高阶级的背影,而她的母亲则深刻地影响着她,并让她无处可逃。  母亲在结婚之前,曾在《纽约太阳报》做自由撰稿人赖以为生,还赚够了足以四处旅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