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今体育学习存有一种“怕动”的念头,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负荷较大,技术、技能性较强的教学项目更有畏惧情绪,缺乏自信心,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更为如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生成长;自信心;培养
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因此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解决这个困惑的问题,并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改变这些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做到心灵美,同时更乐意去接受引导和学习,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探讨。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善于提高自身的休养,在尊重自己人格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特别是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体育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一个身体素质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示范动作标准,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动作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就会萌发模仿的冲动;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一个文化思想素质好,有高尚的思品质,强烈的敬业精神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上好体育课,影响、引导学生的心理趋势向积极方向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自信心培养
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上好课有很大的影响。内容选择得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制定好教学目标,认真选择并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前布置好场地,器材,使得课堂内容不但丰富合理,而且还衔接紧凑,有条不紊。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围绕着课程标准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适合他们并且使他们感到有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在理论课中,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的事迹,特别是我国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激情和信心。
在技术课中,更便于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如学习球类和接力等项目时,教师在讲技术和战术的同时,特别要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同学的配合下体会集体力量带给自己的进步。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诱导
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有意在学生面前以标准的动作练习一、两次在课堂中要教的动作内容,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比如双杠的后摆团体180 度成骑撑)。让学生看后对老师产生一种羡慕和佩服的心理,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能使他们在上课中认真听课并积极练习,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与老师一样优美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情的、感染力强的言语和行为,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能完成动作的要鼓励他们示范;不能完成动作的,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在教学中,给体育后进生提供多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诱导他们善于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特长,对他们的优势,应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排除学困生对体育学习的心理障碍
体质较弱的学生极易产生害怕活动的情绪,并且很多体育活动都不敢放开去做,导致动作不标准产生自卑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其健康心理培养,特别是体育后进生。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首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愿意跟老师进行沟通,才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尤其对曾在体育运动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受过不良刺激的学生,教师更要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在全班创造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他们不断增强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
其次,对体育后进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老师还要向学生传授有关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并结合练习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面临某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的能力,从而逐步除其不良的心理障碍。
五、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不管在课内、课外都要对学生以礼相待,一视同仁,对任何学生不要有性别成见、身材成见、纪律成见,不要让他们认为自己在活动中起着次要、被动的地位,而是要让他们深感到自己在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主动的地位。使他们能感到他们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特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过失”,如动作不能完成或在练习中有畏惧消极心态等,教师不应责备,更不能挖苦、讽刺,应用亲切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和热情温和的态度去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鼓起勇气。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维护,才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树立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体育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运动中来,并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运动中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做一个有勇气面对任何困难,身体心理都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吴江霖,代健林.社会心理学[M].第4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徐康,冯晨曦.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17.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生成长;自信心;培养
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因此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解决这个困惑的问题,并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改变这些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做到心灵美,同时更乐意去接受引导和学习,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探讨。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善于提高自身的休养,在尊重自己人格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特别是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体育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一个身体素质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示范动作标准,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动作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就会萌发模仿的冲动;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一个文化思想素质好,有高尚的思品质,强烈的敬业精神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上好体育课,影响、引导学生的心理趋势向积极方向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自信心培养
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上好课有很大的影响。内容选择得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制定好教学目标,认真选择并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前布置好场地,器材,使得课堂内容不但丰富合理,而且还衔接紧凑,有条不紊。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围绕着课程标准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适合他们并且使他们感到有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在理论课中,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的事迹,特别是我国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激情和信心。
在技术课中,更便于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如学习球类和接力等项目时,教师在讲技术和战术的同时,特别要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同学的配合下体会集体力量带给自己的进步。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诱导
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有意在学生面前以标准的动作练习一、两次在课堂中要教的动作内容,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比如双杠的后摆团体180 度成骑撑)。让学生看后对老师产生一种羡慕和佩服的心理,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能使他们在上课中认真听课并积极练习,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与老师一样优美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情的、感染力强的言语和行为,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能完成动作的要鼓励他们示范;不能完成动作的,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在教学中,给体育后进生提供多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诱导他们善于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特长,对他们的优势,应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排除学困生对体育学习的心理障碍
体质较弱的学生极易产生害怕活动的情绪,并且很多体育活动都不敢放开去做,导致动作不标准产生自卑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其健康心理培养,特别是体育后进生。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首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愿意跟老师进行沟通,才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尤其对曾在体育运动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受过不良刺激的学生,教师更要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在全班创造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他们不断增强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
其次,对体育后进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老师还要向学生传授有关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并结合练习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面临某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的能力,从而逐步除其不良的心理障碍。
五、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不管在课内、课外都要对学生以礼相待,一视同仁,对任何学生不要有性别成见、身材成见、纪律成见,不要让他们认为自己在活动中起着次要、被动的地位,而是要让他们深感到自己在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主动的地位。使他们能感到他们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特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过失”,如动作不能完成或在练习中有畏惧消极心态等,教师不应责备,更不能挖苦、讽刺,应用亲切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和热情温和的态度去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鼓起勇气。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维护,才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树立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体育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运动中来,并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运动中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做一个有勇气面对任何困难,身体心理都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吴江霖,代健林.社会心理学[M].第4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徐康,冯晨曦.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