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它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教材变得生动、具体,切实让数学课堂富于“生活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富于“生活化”呢?下面就浅谈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也指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因。” 鲜活的生活情境能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参与,降低数学抽象性,学生既感亲切又感兴趣。因此,教师既要留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要善于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选取了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你最先想到什么?(月亮);然后让学生睁开双眼看媒体,媒体呈现出中秋节团聚的不同场景,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月饼、汤圆、波板糖)……其实这样的物体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播放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发现这些物体都有圆”)。教师接着说:“是的,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这样,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作入新课的切入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摒弃 “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灵活重组。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例3时,老师从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并进行了重组:我们班第一组有多少个男生?(7个)有多少个女生?(5个)你们能用两句话把第一组男女生的实际情况说出来吗?(六三班第一组有7个男生,5个女生)根据我们班第一组的实际情况你能提些什么问题?(学生说后老师有选择地板书:①第一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②第一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通过这样,教师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模拟生活经历,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如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商场、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价格牌,记录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模拟买卖的情景。教者板书结合圆角分的认识,再借助分数的知识,理清元、角、分与从生活中调查到的商品价格牌上的用小数表示的价格的关系,让学生在熟识的货币单位背景中研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解决了学生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倍感兴趣,学习自然积极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識、关注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今后必须做的。也许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更加精彩!
四、捕捉生活现象,使知识应用生活化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实践、感知,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知识应用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1.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知识的应用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师要打破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带出课室,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后,老师便让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画出学校的平面图)首先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分好工,然后量出所需的条件,再按一定的比例画出学校的平面图,最后展示及评价每组的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但明白了画图必须先根据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还要做好整幅图面的布局才能确定综合楼和教学楼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学校的平面图画下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巩固了比例尺这部分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还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知识应用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
新课标指出:在知识运用中,教师要充分特别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多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后,老师便结合生活实际出了一道题:天气越来越冷了,老师想买一件羽绒服,。据了解,许多商场正在开展羽绒服的促销活动:“广州百货大厦”满300元可以按原价的80%出售,“天伦羽绒城”全场按原价的90%出售,益佰买100送20元购物券。你认为到哪个商场购物比较合算?谁能帮老师参谋一下,到哪个商场购买羽绒服最便宜?”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充分的思维空间,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知识水平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乐于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动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在学“有价值”的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也指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因。” 鲜活的生活情境能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参与,降低数学抽象性,学生既感亲切又感兴趣。因此,教师既要留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要善于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选取了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你最先想到什么?(月亮);然后让学生睁开双眼看媒体,媒体呈现出中秋节团聚的不同场景,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月饼、汤圆、波板糖)……其实这样的物体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播放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发现这些物体都有圆”)。教师接着说:“是的,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这样,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作入新课的切入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摒弃 “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灵活重组。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例3时,老师从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并进行了重组:我们班第一组有多少个男生?(7个)有多少个女生?(5个)你们能用两句话把第一组男女生的实际情况说出来吗?(六三班第一组有7个男生,5个女生)根据我们班第一组的实际情况你能提些什么问题?(学生说后老师有选择地板书:①第一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②第一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通过这样,教师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模拟生活经历,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如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商场、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价格牌,记录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模拟买卖的情景。教者板书结合圆角分的认识,再借助分数的知识,理清元、角、分与从生活中调查到的商品价格牌上的用小数表示的价格的关系,让学生在熟识的货币单位背景中研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解决了学生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倍感兴趣,学习自然积极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識、关注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今后必须做的。也许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更加精彩!
四、捕捉生活现象,使知识应用生活化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实践、感知,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知识应用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1.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知识的应用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师要打破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带出课室,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后,老师便让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画出学校的平面图)首先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分好工,然后量出所需的条件,再按一定的比例画出学校的平面图,最后展示及评价每组的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但明白了画图必须先根据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还要做好整幅图面的布局才能确定综合楼和教学楼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学校的平面图画下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巩固了比例尺这部分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还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知识应用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
新课标指出:在知识运用中,教师要充分特别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多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后,老师便结合生活实际出了一道题:天气越来越冷了,老师想买一件羽绒服,。据了解,许多商场正在开展羽绒服的促销活动:“广州百货大厦”满300元可以按原价的80%出售,“天伦羽绒城”全场按原价的90%出售,益佰买100送20元购物券。你认为到哪个商场购物比较合算?谁能帮老师参谋一下,到哪个商场购买羽绒服最便宜?”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充分的思维空间,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知识水平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乐于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动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在学“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