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含义与深远的意义集中在它的文化方面。它有着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科学”(Science)与“民主”(Democracy)的大旗,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系统而深刻地批判,第一次在中国文化中艰难地实践着“破”与“立”的哲学,第一次在当时的中国实现了彻底地思想解放。从这个层面上讲,新文化运动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新文化运动也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严重点说,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略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而详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笔者仅有的学识从现代化的角度评判此次运动。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现代化浪潮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这一时期,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内容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正式兴起,此后《新青年》与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或文化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局限性
一般的学术著作中,提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就会说到“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一提到其局限性,就会说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绝对的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地否定,过于激进”。
然而,结合当时世界形势及发展潮流与中国近代史发展脉胳,在笔者看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对现代化浪潮的一种回应,表现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中国对现代化浪潮的回应
世界历史上,现代化浪潮在西方国家中开始得很早,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然而中国的现代化浪潮最早开始要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被动的,是缓慢而落后的。
现代化浪潮是有史以来发生的对人类影响最为巨大的变化,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带来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表现,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起在文化领域上对现代化的回应。因为有着挑战,就必定有着回应。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缓慢地、被迫地、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沉重包袱和两千余年封建文明的巨大惯性表现得淋漓尽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闭关自守的清王朝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被打开了,从此,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下,古老的中华帝国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的嬗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西学东渐”的热潮悄然地而又是不自觉地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从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应看作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尝试,当然也包括文化的现代化在内。
文化的现代化是指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状态,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方面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民主制度注重个人意志的表达,尊重和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民主制度下人人都是主人,自由地表达思想和发表见解,这正体现了文化现代化的要求。科学精神的提倡使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不再为臆想中的超自然的力量,诸如神灵、上帝所控制,通过理性地思考,把握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周围的世界,这同样反映了文化现代化的要求。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注重孝悌,要求子对父尽孝,弟对兄尽悌,将其扩大化,则臣对君尽忠。同时还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戒律给人们套上精神枷锁,使孝悌及忠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绝对地服从,或者说是宣扬愚忠、愚孝,从而使人丧失了个性和主见,成为操纵在别人手里的工具。新文化运动中提倡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新道德,以个人为中心,恢复和尊重人的自由个性,这是作为现代化的人最核心的部分。人的解放是由传统人到现代人转变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重要前提,因而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创造了最理想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人民当家作主,享受着最广泛的民主权利,从而可以自由地表达意志,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实践能力空前提高,从而加速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还是“打倒孔家店”的疾呼,主张文学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都为人的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状态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中国的现代化在其肇始阶段是一个被迫的过程,而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新文化运动则可看作是资产阶级有识之士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所做的主动探索,其成效是显著的,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仍然历尽曲折,甚至出现了十年“文革”的历史大倒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改造的不够彻底以及受众面的有限显然难逃其责。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发起的,他们成长于新旧交替的历史大变动时期,他们既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受到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受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强烈影响,具有“西化”倾向。在他们身上,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反叛与对传统的遵从同时存在的双重性格。这就使得他们不可能彻底剥离深入骨髓的传统文化的因子,更何况陈独秀一开始就认为新文化运动不是彻底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改进。
5.结语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与影响,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富,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的。
作者简介:张琪,男,四川西昌人,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系。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现代化浪潮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这一时期,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内容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正式兴起,此后《新青年》与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或文化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局限性
一般的学术著作中,提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就会说到“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一提到其局限性,就会说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绝对的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地否定,过于激进”。
然而,结合当时世界形势及发展潮流与中国近代史发展脉胳,在笔者看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对现代化浪潮的一种回应,表现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中国对现代化浪潮的回应
世界历史上,现代化浪潮在西方国家中开始得很早,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然而中国的现代化浪潮最早开始要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被动的,是缓慢而落后的。
现代化浪潮是有史以来发生的对人类影响最为巨大的变化,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带来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表现,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起在文化领域上对现代化的回应。因为有着挑战,就必定有着回应。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缓慢地、被迫地、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沉重包袱和两千余年封建文明的巨大惯性表现得淋漓尽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闭关自守的清王朝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被打开了,从此,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下,古老的中华帝国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的嬗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西学东渐”的热潮悄然地而又是不自觉地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从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应看作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尝试,当然也包括文化的现代化在内。
文化的现代化是指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状态,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方面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民主制度注重个人意志的表达,尊重和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民主制度下人人都是主人,自由地表达思想和发表见解,这正体现了文化现代化的要求。科学精神的提倡使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不再为臆想中的超自然的力量,诸如神灵、上帝所控制,通过理性地思考,把握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周围的世界,这同样反映了文化现代化的要求。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注重孝悌,要求子对父尽孝,弟对兄尽悌,将其扩大化,则臣对君尽忠。同时还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戒律给人们套上精神枷锁,使孝悌及忠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绝对地服从,或者说是宣扬愚忠、愚孝,从而使人丧失了个性和主见,成为操纵在别人手里的工具。新文化运动中提倡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新道德,以个人为中心,恢复和尊重人的自由个性,这是作为现代化的人最核心的部分。人的解放是由传统人到现代人转变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重要前提,因而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创造了最理想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人民当家作主,享受着最广泛的民主权利,从而可以自由地表达意志,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实践能力空前提高,从而加速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还是“打倒孔家店”的疾呼,主张文学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都为人的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状态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中国的现代化在其肇始阶段是一个被迫的过程,而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新文化运动则可看作是资产阶级有识之士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所做的主动探索,其成效是显著的,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仍然历尽曲折,甚至出现了十年“文革”的历史大倒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改造的不够彻底以及受众面的有限显然难逃其责。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发起的,他们成长于新旧交替的历史大变动时期,他们既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受到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受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强烈影响,具有“西化”倾向。在他们身上,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反叛与对传统的遵从同时存在的双重性格。这就使得他们不可能彻底剥离深入骨髓的传统文化的因子,更何况陈独秀一开始就认为新文化运动不是彻底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改进。
5.结语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与影响,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富,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的。
作者简介:张琪,男,四川西昌人,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