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必须依据其办学定位,以国内外一流的高职院校为标杆,研究与探讨其建设标准。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在具体分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其形成特色的5个支撑维度,提出了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标准。
关键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内涵;财经类;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3-0055-06
一、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了《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提出通过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等方式立项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要求有关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三个核心,“科学定位,分类发展,争创一流”,增强高等学校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基于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必须依据办学定位,研究与探讨其建设标准。本文拟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以国内外一流的高职院校为标杆,结合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2006〕18号文),提出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标准,以期为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分析
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首先要厘清其内涵。对于什么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业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上看,其内涵的关键词包括: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大学等。简而言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是指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能型、应用型或行业性特色明显、社会影响力大,具有良好美誉度和吸引力的现代大学。具体地,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如下:
(一)地方性
关于地方性,应该说部属(含省部共建)院校以外的高校都属于地方性高校。这在其校名上就表现得很明显,如隶属地方、校名冠以省、市名的一般高校,都属于地方性高校。所谓地方性,是指“立足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地方性是地方高校与生俱来的基因,其生存发展之道,必须要“接地气”。就职业院校来讲,因为其审批权限在地方,建校时就框定了地方性。也就是说,设立职业院校就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人力资源保障。所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要以服务地方发展的贡献求支持,其专业面向应该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功能都要建立在被地方接受、让地方欢迎、使地方自豪的基础之上。
对于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其地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向现代服务业,按照业界的观点,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房地产等,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积极对接上述产业;二是招生来源和毕业生去向以学校所在省(市)和周边地区为主(50%以上),其中毕业生去向(就业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为地方政府所看重;三是办学特色在地方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即学校的人才培养在地方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使学生在报考时成为首选。
(二)特色化
所谓特色,是指“一个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特色通常是由事物得以产生与发展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所独有的。与特色化对应的是同质化,“同质化”可以被理解为:不同特征的个体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内在本质特征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的过程,即差别不易分清,差异小。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同质化的典型特征是专业设置相同,进而导致课程体系设置的趋同性,从而影响了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无法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从高等职业院校来看,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学生就业选择,财经商贸类专业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香饽饽”,例如,争相设置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金融理论与实务等专业;财经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不断走高。但是,受制于各校的办学基础、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许多学校的上述专业缺乏特色,甚至缺乏基本的质量保障。
从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来看,其特色化应该突出如下几方面:一是办学定位面向现代服务业,通过“重技强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二是专业设置以财经类专业(群)为主,在传承技术技能上形成比较优势;三是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依托财经商贸行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在地方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水平
大学的高水平是比较意义上的概念,其涵义是相对于国内外一流大学而言的。总体上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高水平”,主要是基于如下考量:一是以国家级项目、人才、奖项等学术性的核心指标支撑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二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体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是以文化、制度、管理等“软实力”形成可持续发展保障。因此,大学的高水平是有标杆的、可量化比较的。
针对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同样应该比照同类院校的国家级项目、奖项、教学团队的影响力、培养人才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状况和满意度,以及学校的“软实力”等,从总体上体现其高水平。
(四)大学
大学通常是指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其中综合性高等学校包含多门学科(或多类专业)。从功能上看,大学必须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4大功能;从理论上讲,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提供综合性的教学和研究条件,并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但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尽管没有颁发学位(2014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了“工士学位”的改革试点),也被列入大学的系列。例如,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确定:600多所大学系列的本科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体现了一种理论创新。
关键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内涵;财经类;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3-0055-06
一、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了《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提出通过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等方式立项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要求有关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三个核心,“科学定位,分类发展,争创一流”,增强高等学校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基于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必须依据办学定位,研究与探讨其建设标准。本文拟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以国内外一流的高职院校为标杆,结合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2006〕18号文),提出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标准,以期为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分析
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首先要厘清其内涵。对于什么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业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上看,其内涵的关键词包括: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大学等。简而言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是指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能型、应用型或行业性特色明显、社会影响力大,具有良好美誉度和吸引力的现代大学。具体地,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如下:
(一)地方性
关于地方性,应该说部属(含省部共建)院校以外的高校都属于地方性高校。这在其校名上就表现得很明显,如隶属地方、校名冠以省、市名的一般高校,都属于地方性高校。所谓地方性,是指“立足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地方性是地方高校与生俱来的基因,其生存发展之道,必须要“接地气”。就职业院校来讲,因为其审批权限在地方,建校时就框定了地方性。也就是说,设立职业院校就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人力资源保障。所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要以服务地方发展的贡献求支持,其专业面向应该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功能都要建立在被地方接受、让地方欢迎、使地方自豪的基础之上。
对于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其地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向现代服务业,按照业界的观点,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房地产等,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积极对接上述产业;二是招生来源和毕业生去向以学校所在省(市)和周边地区为主(50%以上),其中毕业生去向(就业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为地方政府所看重;三是办学特色在地方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即学校的人才培养在地方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使学生在报考时成为首选。
(二)特色化
所谓特色,是指“一个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特色通常是由事物得以产生与发展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所独有的。与特色化对应的是同质化,“同质化”可以被理解为:不同特征的个体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内在本质特征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的过程,即差别不易分清,差异小。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同质化的典型特征是专业设置相同,进而导致课程体系设置的趋同性,从而影响了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无法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从高等职业院校来看,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学生就业选择,财经商贸类专业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香饽饽”,例如,争相设置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金融理论与实务等专业;财经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不断走高。但是,受制于各校的办学基础、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许多学校的上述专业缺乏特色,甚至缺乏基本的质量保障。
从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来看,其特色化应该突出如下几方面:一是办学定位面向现代服务业,通过“重技强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二是专业设置以财经类专业(群)为主,在传承技术技能上形成比较优势;三是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依托财经商贸行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在地方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水平
大学的高水平是比较意义上的概念,其涵义是相对于国内外一流大学而言的。总体上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高水平”,主要是基于如下考量:一是以国家级项目、人才、奖项等学术性的核心指标支撑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二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体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是以文化、制度、管理等“软实力”形成可持续发展保障。因此,大学的高水平是有标杆的、可量化比较的。
针对财经类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同样应该比照同类院校的国家级项目、奖项、教学团队的影响力、培养人才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状况和满意度,以及学校的“软实力”等,从总体上体现其高水平。
(四)大学
大学通常是指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其中综合性高等学校包含多门学科(或多类专业)。从功能上看,大学必须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4大功能;从理论上讲,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提供综合性的教学和研究条件,并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但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尽管没有颁发学位(2014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了“工士学位”的改革试点),也被列入大学的系列。例如,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确定:600多所大学系列的本科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体现了一种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