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作品《旅游巴士》里的自我救赎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识一位作家对“犹太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理解故事和人物塑造的意义。“犹太性”并不拘泥于一些表面现象,它真正的核心应该是这些文学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坚忍不拔,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辛格作品《旅游巴士》(The Bus)中的两位犹太人遭遇不公平却坚守宗教教义在外界的纷繁复杂中实现自我救赎。
  关键词:犹太性;希望;失望;自我救赎
  “犹太性”主要是指犹太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某种与犹太文化宗教相关联的一种思想观念,即犹太作家本人或其作品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以及能表现犹太人生活、思想、性格、语言、行为等特点的东西。(乔国强:2008)犹太作家正是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场景的描写直接传递给读者自己对文化层面的“犹太性”的见解,同时又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思想的体现见解表达了对宗教层面的“犹太性”的见解。
  辛格的短篇小说《旅游巴士》(The Bus)中出现了两位犹太人,主叙者“我”---一位在美国一些大学讲學的绅士和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犹太妇女——塞莉娜·韦厄豪弗夫人。可以说这两位在故事中的经历也是不断在希望与失望中挣扎的经历。“我”最先在车上结识了“皈依”基督教的犹太妇女——塞莉娜·韦厄豪弗夫人,本以为同是犹太人应该会有不少共同的话题,结果发现并非如此,她爱慕虚荣、言不由衷、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极其热衷的观察周围人们的任何风吹草动,更让“我”无法容忍的是为了物质享受她竟然皈依了基督教。“我” 在经历了最初的失望之后又结识了另一位旅客米塔隆夫人。在米塔隆夫人儿子马克的刻意安排下,两人产生了某种若有若无的暧昧,“我”却招致了塞莉娜·韦厄豪弗夫人的怀疑与鄙夷。由于塞莉娜·韦厄豪弗夫人的恶毒言语丧失了同这对母子一起生活的勇气,最终失望的逃离了这辆旅游巴士。
  与 “我”类似的是塞莉娜·韦厄豪弗夫人也在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中挣扎,每更换一次旁边座位的旅伴,虚荣却又没有什么城府的她会在极短时间内就把自己的底细向别人兜个底朝天:她是犹太人,从纳粹的集中营出来后在舞会上结识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一位瑞士银行家,并皈依了基督教。她在向每一个陌生人讲述自己那并不值得炫耀的历史的时候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同情与谅解,在大家想要同情她的时候,她自己却一遍又一遍的作出让众多乘客无法原谅的举动,她每一次都毫无缘由的整车人等她,而且时间越拉越长,最后让每一个包括自己的丈夫都再也不能容忍她将她赶下车。
  这两个在希望与失望中挣扎的犹太人都离开了象征生活旅程的大巴,似乎是一个很不积极并且悲观的结局,但故事最后的转折---在开往日内瓦的列车上,两位犹太人重新坐在了一起。可以说辛格安排这样的结局,安排两个犹太人一个主动一个被动逃离后重新团结在一起有深刻意义,那就是重新赋予他们希望,他要让犹太民族相信无论生活如何考验他们,无论周围的人如何不理解他们,无论他们在人群中感到多么孤独,在他们的族人面前他们永远不是孤独的,他们永远不会孤身奋战,无论前途多么渺茫,他们在一起,惟有坚持再坚持他们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犹太人不可能在其他民族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辛格在小说中表达的意思是,并非是占主流地位的非犹太人“同化”了犹太人,而是犹太人“同化”了非犹太人。(乔国强:2009)犹太作家们用无数文学作品告诉读者一个并不深奥但对犹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生活哲理:只要坚持,人们就可以做到任何自以为做不到的事情。(Isaac:1984)对于犹太人这样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犹太性”并不是简单的谨守犹太人的传统,要坚持讲Yiddish,穿传统的长袜和半截鞋,脖子上围着围巾,留着耳鬓(Isaac:1992)。所有这些都是“犹太性”文化层面的基本含义,能够做到这一切,但心中没有自己坚信的上帝的犹太人并不是真正的犹太人。“犹太性”并不拘泥于一些表面现象,它真正的核心应该是这些文学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坚忍不拔,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永不放弃的宗教层面的含义在外界的纷繁复杂中实现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17
  [2]乔国强.辛格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177
  [3]Cf.Issac Bashevis Singer,“Passions”,in Issac Bashevis Singer Collected Stories,London:Jonathan Cape,1984,p485
  [4]Issac Bashevis Singer,In My Father’s Court:A Memoir,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92,p36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吴冠中老先生是当代著名画家,其一直致力于风景油画的创造,并始终秉承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试图将欧洲油画的精髓融合到现代国画创作领域。本文就将围绕吴冠中彩墨画中的装饰绘画语言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吴冠中;彩墨画;装饰绘画语言;探讨  一、简述吴冠中先生彩墨画艺术风格形成过程  吴冠中先生是活跃在50-70年代国际艺坛中最杰出的画家以及艺术教育家。其早年师从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期刊
摘 要:调查表明,一些综合性高等学校的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对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明确、设置不合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鉴于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和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关键词:综合性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一、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存在的
期刊
摘 要:理解辛格的女性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辛格作品中犹太性的问题,对于触类旁通犹太文学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通过女扮男装读书的彦陶和知书达理的拉比妻子“妈妈”为主要作为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她们的共性从而明确辛格的女性观,辛格眼中的理想女性无关乎美貌,而关乎德行;虽然在妈妈身上体现了极强的犹太性,但同时也闪现着理性与知识的光芒也体现了辛格对知识和思考的尊重。  关键词:辛格;女性观;犹太女性 
期刊
前些日子父亲节,我特意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爸,这些年来,您为这个家操了不少心,您辛苦了,儿子祝您在未来的时间里身体康健,福寿绵长。希望您能明白,儿子爱您。”过了好半天,父亲就回复了一个字——好。我不禁哑然失笑,结果似乎已在预料之中。我的父亲,从来就不善表达,我跟他这二十多年来,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沉默以待,这成了我们恒久的交流方式。  我的父亲是一个木匠,在我小时候,每当冬季来临,城里大部分工地都
期刊
摘 要:烽火戏诸侯载自司马迁的《史记》但是经过各方面的推敲,其显然不是史实,但其背后暗含着王室与诸侯、王室内部、中原部族和犬戎等少数民族的矛盾。本文就此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烽火;诸侯;矛盾  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概述  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原载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主要讲的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宠爱妃子褒姒,但是褒姒的性格冷若冰霜,且不爱笑。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命令士兵点燃作为国防报警信号的烽火
期刊
摘 要:美国华侨是炎黄子孙的重要一部分,他们这一群体有其特殊性。美国华侨阶层形成于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华侨在早期势力弱小,地位卑微,但处在美国这一新兴资本主义强国,这一群体成长非常迅速,在后期已经成为了能够影响革命进程的重要势力。经过革命党人不懈的宣传、论辩,美国华侨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革命救国的道路上来。最终美国华侨牢牢地凝聚在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周围,积极地为中国即将到来的历史性巨变添砖加瓦
期刊
摘 要:“靖康之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一段抹不去的耻辱篇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句知耻后勇的家国名句流传千古。透过历史,分析“和平积习”的严重祸害,指出人民军队要破除“三种壁垒”,时刻准备打仗,永葆华夏民族江山永固。  关键词:靖康之耻;和平积习;打仗  一、破除“天下太平,马放南山”的思想壁垒,绷紧忧患意识  一是消除国泰民安的忘战思想。公元1004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后
期刊
摘 要:关于水彩画的意境美,更多地由画种本身的特点来产生。本文浅谈水彩画的意境之美,主要从水彩画与意境美的定义着手,通过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的题材等几方面来阐述笔者的观点。现代人提高审美性,学会欣赏水彩画的意境美对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彩画;意境美;水色交融  1、关于水彩画与意境美  了解什么是水彩画、明确意境的概念欣赏水彩之美的关键。意境由“意”和“境”产生美,通过虚与实
期刊
1.はじめに  談話分析という表現はdiscourse analysisの日本語訳として使われてきた。昨今の談話分析や談話研究の動向を見ると、その領域の膨大さが印象に残り、かかわる学問領域も多岐にわたる。言語学をはじめとして、応用言語学、言語心理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論、社会学、心理学、などと広範囲に及んでいる。  日本語のスタイルは、従来敬語と関連しながら普通体·丁寧体として扱われきたことでも知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十六年前,我怀揣着一颗激动心走进幼儿园。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和这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总感觉自己的心灵在被不断地净化。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单纯,没有一丝杂质。春去秋来,时间如白驹过隙,再回首,不觉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中,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待了十六载。曾经的学生都已经长大了,从最初的牙牙学语到如今的风度翩翩,生命中那些最初的感动,总是令人无法忘却,一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