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由联合国妇女署与网易女人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女性传媒大奖颁奖盛典上,有位女性格外惹人注目——她高举“社会性别平等”大旗,用实际行动为女性的平等地位鼓与呼。
颁奖典礼结束后,知名主持人闾丘露薇表示,之所以挑选她对话,是因为在2012年,她与女权主义同伴们发起了一系列女权活动,从“广州,占领男厕所”,“北京,抗议李阳家暴”,到“上海,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再到“广州,光头”抗议高考招生男女录取分数不同现象……这位行为大胆、智慧与犀利并重,做了很多“惊世骇俗”事件的女权主义者就是吕频。
走进被“边缘化”的群体
“对!我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2001年,吕频直率而勇敢地给自己贴上这样一个“标签”,自此开始了她“特立独行”的女权之路。然而,如今看似有“上刀山、下火海”英雄气概般的吕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胆量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因为在她看来,虽然这个社会号称男女平等,但是男女的社会地位离真正的平等还有些差距。一旦公开自己的女权主义身份,就需要承担女权主义者所有负面化的东西。
大学阶段,吕频就注意到社会对男女评价标准有所不同,但当时从未认真思考过妇女权益问题。直到1994年,吕频进入《中国妇女报》工作,慢慢接触到妇女弱势群体权益这一未被大众媒体关注的话题。她脑海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才渐渐萌芽,《中国妇女报》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吕频成为了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为了更好地走进这个被“边缘化”的群体,1996年,吕频决定跟朋友一起成立一个专门关注女性权益的民间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以专注性别平等问题。也许是厌恶了条条框框的办公环境,做了十年记者的吕频于2004年辞职,从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靠稿费为生,而且只写妇女权益相关的文章。如今42岁的吕频担当《女声电子报》的主笔人、编辑、发行者,一方面以独立媒体人的身份,做着与媒体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更多地投入到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推动社会改革的行动中,力求影响更多的人。
唤醒正在沉睡的人们
“她是一个高调的女权主义者,敢言更敢做;她们让2012年成为不折不扣的‘女权行动’年;她是民间最坚定的性别平等倡导人,吕频和她的同路者正在创造历史”——第三届女性传媒大奖“年度女性榜样”宣传片这样介绍吕频。
戴锦华是中国第一个公开的女权主义者,也是吕频女权思想的引路人。可以说,她创作的《犹在镜中》让吕频更清楚地看到了维护女性权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影响了吕频的一生。
面对媒体,吕频毫不客气地表示,“促平等要先戒女权主义恐惧症”。在吕频看来,媒体对“女权”问题的关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女性的维权意识还不够强烈,甚至有些女性遭遇了就业、性别等歧视,也丝毫没有维权的意识。这既让她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也为其重构女权意识提供了思路。
她坦言,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走“女权主义”之路必定遭受重重阻隔,但走不出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总要有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站出来,打破沉默,唤醒那些正在沉睡的人。“整个社会的文化仍偏向男性,改变男性主导的社会现状需要创造一种新的语言,一种用来表达旧语言体系无法表现的、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思想的语言。”为了突破这种边缘的发声困境,吕频通过小众刊物、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传播“女权主义”观点,聚焦女性权益维护与性别平等事件,得到了中国各地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的鼎力支持。
亲身行动,维权到底
在吕频看来,“性别平等的问题没有被当成一个社会和国家的问题,而是被当成了个人问题。”这是妇女权利保护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网上我们已经谈论了太多,仅仅转发不是行动。”在维护女性平等地位的活动中,吕频不仅扮演着倡导者、组织者、动员者、联络者等角色,她还是一位亲力亲为的参与者,力图激荡起或大或小的维权波澜。
吕频的“一夜成名”似乎是在2012年,这一年她与她的团队做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2012年2月,吕频与志愿者一起参与广州占领“男厕所”行为艺术活动,借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2012年3月,在李阳家暴事件中,吕频全程跟踪,先赴北京法院现场声援李阳妻子Kim,再到南京李阳演讲现场举牌抗议,并利用这一名人事件契机,试图呼唤反家暴立法,得到了万人签名支持;2012年6月,吕频参与“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反击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微博中对女性的欠妥言论;2012年8月,吕频利落地剪掉头发,剃头抗议高考招生中男女录取分数不同的现象;2012年11月,吕频裸胸呼吁反家暴立法、街头扮演滴血的“受伤新娘”……虽然这些行动形式不一,但是殊途同归,都只为争取女性该享有的权利。
“疯狂”背后,冷静长存
打开吕频的微博,她给自己的签名是:为妇女权利工作的NGO人,独立媒体人,时政新闻爱好者。对于吕频而言,“女权主义者”是一个过于单一的标签,她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这一领域。在微博中,她持续关注“迪威信工人罢工”、“李天一事件”、“伊利毒奶粉”等社会民生时事,这已是属于“女权主义者”范围之外的事。
有人这样描述她:“她的气场之强,令一个非女权主义者感到元气大伤。聊天过后,会觉得深入骨髓的疲惫。和现存秩序和解的人,能够感应到某种威胁。”有人赞扬吕频是一个勇敢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有人批评她采用的方法过于激进,容易冒犯他人。“‘女权主义’不是洪水猛兽,我们相信现有社会的男女是不平等的,还需要改变。社会需要重视女性的权利和需求”,在吕频看似“疯狂”的行为之外,隐藏着一颗冷静而理性的头脑。
在接受《新京报》时事访谈员高明勇的采访时,吕频坦言,妇女权利议题一向很难在主流公共领域中占一席之地,但她依然希望妇女权利能进一步公共化,迎接更多的公开辩论,只要有开放的言论空间和协商理性的态度,相信“真理”会越辩越明。
忆来时,坎坷多艰;望前路,道阔且长。作为一个宣传性别平等,为女性和社会改革努力做着实事的女性,吕频终将和她的团队,共筑性别平等的乌托邦世界。
颁奖典礼结束后,知名主持人闾丘露薇表示,之所以挑选她对话,是因为在2012年,她与女权主义同伴们发起了一系列女权活动,从“广州,占领男厕所”,“北京,抗议李阳家暴”,到“上海,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再到“广州,光头”抗议高考招生男女录取分数不同现象……这位行为大胆、智慧与犀利并重,做了很多“惊世骇俗”事件的女权主义者就是吕频。
走进被“边缘化”的群体
“对!我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2001年,吕频直率而勇敢地给自己贴上这样一个“标签”,自此开始了她“特立独行”的女权之路。然而,如今看似有“上刀山、下火海”英雄气概般的吕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胆量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因为在她看来,虽然这个社会号称男女平等,但是男女的社会地位离真正的平等还有些差距。一旦公开自己的女权主义身份,就需要承担女权主义者所有负面化的东西。
大学阶段,吕频就注意到社会对男女评价标准有所不同,但当时从未认真思考过妇女权益问题。直到1994年,吕频进入《中国妇女报》工作,慢慢接触到妇女弱势群体权益这一未被大众媒体关注的话题。她脑海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才渐渐萌芽,《中国妇女报》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吕频成为了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为了更好地走进这个被“边缘化”的群体,1996年,吕频决定跟朋友一起成立一个专门关注女性权益的民间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以专注性别平等问题。也许是厌恶了条条框框的办公环境,做了十年记者的吕频于2004年辞职,从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靠稿费为生,而且只写妇女权益相关的文章。如今42岁的吕频担当《女声电子报》的主笔人、编辑、发行者,一方面以独立媒体人的身份,做着与媒体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更多地投入到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推动社会改革的行动中,力求影响更多的人。
唤醒正在沉睡的人们
“她是一个高调的女权主义者,敢言更敢做;她们让2012年成为不折不扣的‘女权行动’年;她是民间最坚定的性别平等倡导人,吕频和她的同路者正在创造历史”——第三届女性传媒大奖“年度女性榜样”宣传片这样介绍吕频。
戴锦华是中国第一个公开的女权主义者,也是吕频女权思想的引路人。可以说,她创作的《犹在镜中》让吕频更清楚地看到了维护女性权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影响了吕频的一生。
面对媒体,吕频毫不客气地表示,“促平等要先戒女权主义恐惧症”。在吕频看来,媒体对“女权”问题的关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女性的维权意识还不够强烈,甚至有些女性遭遇了就业、性别等歧视,也丝毫没有维权的意识。这既让她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也为其重构女权意识提供了思路。
她坦言,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走“女权主义”之路必定遭受重重阻隔,但走不出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总要有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站出来,打破沉默,唤醒那些正在沉睡的人。“整个社会的文化仍偏向男性,改变男性主导的社会现状需要创造一种新的语言,一种用来表达旧语言体系无法表现的、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思想的语言。”为了突破这种边缘的发声困境,吕频通过小众刊物、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传播“女权主义”观点,聚焦女性权益维护与性别平等事件,得到了中国各地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的鼎力支持。
亲身行动,维权到底
在吕频看来,“性别平等的问题没有被当成一个社会和国家的问题,而是被当成了个人问题。”这是妇女权利保护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网上我们已经谈论了太多,仅仅转发不是行动。”在维护女性平等地位的活动中,吕频不仅扮演着倡导者、组织者、动员者、联络者等角色,她还是一位亲力亲为的参与者,力图激荡起或大或小的维权波澜。
吕频的“一夜成名”似乎是在2012年,这一年她与她的团队做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2012年2月,吕频与志愿者一起参与广州占领“男厕所”行为艺术活动,借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2012年3月,在李阳家暴事件中,吕频全程跟踪,先赴北京法院现场声援李阳妻子Kim,再到南京李阳演讲现场举牌抗议,并利用这一名人事件契机,试图呼唤反家暴立法,得到了万人签名支持;2012年6月,吕频参与“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反击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微博中对女性的欠妥言论;2012年8月,吕频利落地剪掉头发,剃头抗议高考招生中男女录取分数不同的现象;2012年11月,吕频裸胸呼吁反家暴立法、街头扮演滴血的“受伤新娘”……虽然这些行动形式不一,但是殊途同归,都只为争取女性该享有的权利。
“疯狂”背后,冷静长存
打开吕频的微博,她给自己的签名是:为妇女权利工作的NGO人,独立媒体人,时政新闻爱好者。对于吕频而言,“女权主义者”是一个过于单一的标签,她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这一领域。在微博中,她持续关注“迪威信工人罢工”、“李天一事件”、“伊利毒奶粉”等社会民生时事,这已是属于“女权主义者”范围之外的事。
有人这样描述她:“她的气场之强,令一个非女权主义者感到元气大伤。聊天过后,会觉得深入骨髓的疲惫。和现存秩序和解的人,能够感应到某种威胁。”有人赞扬吕频是一个勇敢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有人批评她采用的方法过于激进,容易冒犯他人。“‘女权主义’不是洪水猛兽,我们相信现有社会的男女是不平等的,还需要改变。社会需要重视女性的权利和需求”,在吕频看似“疯狂”的行为之外,隐藏着一颗冷静而理性的头脑。
在接受《新京报》时事访谈员高明勇的采访时,吕频坦言,妇女权利议题一向很难在主流公共领域中占一席之地,但她依然希望妇女权利能进一步公共化,迎接更多的公开辩论,只要有开放的言论空间和协商理性的态度,相信“真理”会越辩越明。
忆来时,坎坷多艰;望前路,道阔且长。作为一个宣传性别平等,为女性和社会改革努力做着实事的女性,吕频终将和她的团队,共筑性别平等的乌托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