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3个甜高粱杂交种为试材,研究6个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杂交种的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个甜高粱杂交种为试材,研究6个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杂交种的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倒伏性和生物产量,在山东省生态条件下,济甜杂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济甜杂3号为3.3万株/hm2,辽甜3号为3.3万~4.5万株/hm2;3个杂交种在最佳种植密度下不仅生物产量最高,而且倒伏率低,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太湖单季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的田间虫量,灯下诱虫量,定点调查田块的水稻品种和播种期,发现太湖单季稻区褐飞虱的迁入主峰期是7月10~25日。20世纪90年代后是7月10~2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种植玉米面积达2万hm2。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玉米除草剂应用较普遍。但由于除草剂种类多,使用技术要求高,近年除草剂药害频频发生,严重制约着玉米
植物保护在农业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防御杂草、害虫、病原菌和病毒的为害.1996~1998年间,分析了17个地区多种农作物的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麦
川西雅安-名山地区白垩纪地层发育,本文通过对不同层位地层中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及粘土矿物成分测试分析,从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白垩纪古盐度、古水温及古气候进行
随着阳荷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笔者发现了一种严重为害阳荷叶部的新病害。为了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对阳荷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纯化,回接鉴定和rDNA-ITS序列鉴定。结果表
从二点委夜蛾2代卵开始,以辛集市玉米田为主,对二点委夜蛾进行田间系统调查。6月中旬小麦收获后,在麦秸下潮湿地表、近地面的麦秸秆和枯叶上陆续发现二点委夜蛾卵。6月27日田
为了明确啶虫脒在高原夏菜上的残留及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啶虫脒在高原夏菜甘蓝和青花菜上的残留量;分析比较了啶虫脒在两种蔬菜上的降解动态。
为了澄清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与气象因素、田间生态环境的关系,2011~2013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系统监测,在田间对其主害代幼虫发生为害系统调查,并结合当地气象资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卵、幼虫、蛹及成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卵孵化时间缩短,孵化率提高。在相对湿度10%时,孵化率约60%
通过连续3年田间系统观察,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山西运城1年发生4代。2代幼虫是为害夏玉米的主害代,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初。越冬代、1代、2代和3代成虫盛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