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高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可通过“四个优化”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优化主渠道,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化主力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主环境,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主媒介,抓好校园媒体建设,从而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增强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 四个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7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高校的“育人”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其内化为他们的人格素养,外化为行为习惯和自己行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探讨分述如下:
1 优化主渠道,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达到入耳、入脑、入心、铸魂的效果,就必须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化主渠道。
1.1 优化教学设计,在教与学的契合性上下功夫
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课教学方案,围绕其重点、难点、疑点据实讲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及开展相互讨论、辩论,把直观教学及实践自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讲深讲透。同时,通过理想价值追求和现实价值困惑的探讨、解答,有意识地培养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纠正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中的某些偏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价值鉴别和选择能力,自觉抵制并反对消极、落后和错误的价值观。
1.2 优化教学内容,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上下功夫
“少则得,多则惑”,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做到学习的内容要精,要管用。(1)根据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按需选材,因材施教;(3)根据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焦点问题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破难解惑,从而最终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学习兴趣。
1.3 优化教学方法,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上下功夫
(1)改进教学模式,采取课堂讲授、名师讲座、直观教学、辩论竞赛、讨论交流及社会实践等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改变灌输式教学观念,建立教与学的互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巧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和现实镜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2 优化主力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因此,抓好这支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2.1 调整充实,优化队伍结构
注重把那些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清廉正派,创新意识强,对政治理论有兴趣,模范作用好的教师和工作成绩突出,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优秀辅导员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淘汰一些党性不强、理论功底不足、形象不佳的教师。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选拔有能力的人才,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培养。对未经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岗位锻炼的高校后备干部可采取换岗的办法,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锻炼,以增强其思想政治理论能力。
2.2 健全制度,优化队伍素质
要从根本上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还必须以制度来保证。
(1)培训制度。分批分期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培训中既要在加强理论功底上下功夫,更要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既要掌握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精湛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学术交流制度。定期召开学术论文发布会,开展学术研讨,评选优秀科研成果。
(3)教学经验交流会制度。组织教师定期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
(4)激励制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绩考核制度,及时表彰优秀教师,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苦练内功,优化队伍形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铸魂”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教师用真理和人格力量教育人。因此,教师的外在形象是苦练内功的必然结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使得课堂成为强大的染坊;没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就不能产生示范的力量。只有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以优良的师德形象展示在青年大学生面前、以诲人不倦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群体中,才能把学生当朋友、做兄弟,才能用爱心来浇灌学生心灵、用耐心帮助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优化主环境,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高校的校园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环境,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生活成长的主环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知识储备,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熏陶和文化滋润的双重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造校园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我们在铸造校园精神中,必须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校园精神之中,使大学校园成为这两种精神集中体现的圣地,成为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标杆,从而促进高校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
3.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三树立一弘扬”,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能充分体现这些内容。高校可在校园建筑上做好涵盖文章,在比较突出的标志性建筑上用现代化的方法方式宣传其内容,在校园的山水园林、道路等公共场所和学习生活场地营造宣传其具体内容的人文景观氛围。
3.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加强校风、学风和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强调主旋律,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站、宣传栏、橱窗、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媒介、多种渠道和方法大力宣传,增强其引导力、感染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生中的魅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高层次校园文化氛围。
3.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任何制度都体现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发挥着价值导向功能。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引导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的制度制定、执行和监督来实现。因此,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发挥其引领作用,要把内涵弄清讲透,真正发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度在教学、科研、生活及文体活动中的规范管理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习惯。
4 优化主媒介,抓好校园媒体建设
以互联网为主的高校校园媒体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媒介。互联网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信息量丰富全面,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高校必须抓好校园媒体建设,充分发挥主媒介的作用,真正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4.1 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主媒介
在抓好以互联网为主的校园媒体建设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延伸到网络中,并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找准其在教育中的立足点,要遵循“内主外辅”的工作原则,把重点放在扩宽其教育的信息内涵上,增强其信息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力。
4.2 完善网络体系,占领主媒介
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抓好校园网络建设,发动师生创作软件,发布信息,办好校园信息网,设计富有本校特色的宣传教育网页,以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向本校师生进行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教育,宣传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
4.3 健全监管机制,净化主媒介
当前高校对互联网还不具备完全监督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手段,也无法对校外的不良和错误信息进行监控。因此,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以设立网络管理员的方式加强信息的传播和监管;另一方面对媒体信息要进行过滤,监控好源头,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控,有效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 四个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7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高校的“育人”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其内化为他们的人格素养,外化为行为习惯和自己行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探讨分述如下:
1 优化主渠道,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达到入耳、入脑、入心、铸魂的效果,就必须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化主渠道。
1.1 优化教学设计,在教与学的契合性上下功夫
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课教学方案,围绕其重点、难点、疑点据实讲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及开展相互讨论、辩论,把直观教学及实践自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讲深讲透。同时,通过理想价值追求和现实价值困惑的探讨、解答,有意识地培养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纠正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中的某些偏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价值鉴别和选择能力,自觉抵制并反对消极、落后和错误的价值观。
1.2 优化教学内容,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上下功夫
“少则得,多则惑”,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做到学习的内容要精,要管用。(1)根据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按需选材,因材施教;(3)根据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焦点问题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破难解惑,从而最终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学习兴趣。
1.3 优化教学方法,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上下功夫
(1)改进教学模式,采取课堂讲授、名师讲座、直观教学、辩论竞赛、讨论交流及社会实践等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改变灌输式教学观念,建立教与学的互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巧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和现实镜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2 优化主力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因此,抓好这支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2.1 调整充实,优化队伍结构
注重把那些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清廉正派,创新意识强,对政治理论有兴趣,模范作用好的教师和工作成绩突出,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优秀辅导员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淘汰一些党性不强、理论功底不足、形象不佳的教师。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选拔有能力的人才,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培养。对未经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岗位锻炼的高校后备干部可采取换岗的办法,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锻炼,以增强其思想政治理论能力。
2.2 健全制度,优化队伍素质
要从根本上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还必须以制度来保证。
(1)培训制度。分批分期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培训中既要在加强理论功底上下功夫,更要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既要掌握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精湛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学术交流制度。定期召开学术论文发布会,开展学术研讨,评选优秀科研成果。
(3)教学经验交流会制度。组织教师定期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
(4)激励制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绩考核制度,及时表彰优秀教师,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苦练内功,优化队伍形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铸魂”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教师用真理和人格力量教育人。因此,教师的外在形象是苦练内功的必然结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使得课堂成为强大的染坊;没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就不能产生示范的力量。只有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以优良的师德形象展示在青年大学生面前、以诲人不倦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群体中,才能把学生当朋友、做兄弟,才能用爱心来浇灌学生心灵、用耐心帮助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优化主环境,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高校的校园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环境,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生活成长的主环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知识储备,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熏陶和文化滋润的双重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造校园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我们在铸造校园精神中,必须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校园精神之中,使大学校园成为这两种精神集中体现的圣地,成为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标杆,从而促进高校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
3.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三树立一弘扬”,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能充分体现这些内容。高校可在校园建筑上做好涵盖文章,在比较突出的标志性建筑上用现代化的方法方式宣传其内容,在校园的山水园林、道路等公共场所和学习生活场地营造宣传其具体内容的人文景观氛围。
3.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加强校风、学风和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强调主旋律,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站、宣传栏、橱窗、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媒介、多种渠道和方法大力宣传,增强其引导力、感染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生中的魅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高层次校园文化氛围。
3.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任何制度都体现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发挥着价值导向功能。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引导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的制度制定、执行和监督来实现。因此,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发挥其引领作用,要把内涵弄清讲透,真正发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度在教学、科研、生活及文体活动中的规范管理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习惯。
4 优化主媒介,抓好校园媒体建设
以互联网为主的高校校园媒体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媒介。互联网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信息量丰富全面,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高校必须抓好校园媒体建设,充分发挥主媒介的作用,真正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4.1 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主媒介
在抓好以互联网为主的校园媒体建设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延伸到网络中,并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找准其在教育中的立足点,要遵循“内主外辅”的工作原则,把重点放在扩宽其教育的信息内涵上,增强其信息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力。
4.2 完善网络体系,占领主媒介
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抓好校园网络建设,发动师生创作软件,发布信息,办好校园信息网,设计富有本校特色的宣传教育网页,以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向本校师生进行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教育,宣传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
4.3 健全监管机制,净化主媒介
当前高校对互联网还不具备完全监督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手段,也无法对校外的不良和错误信息进行监控。因此,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以设立网络管理员的方式加强信息的传播和监管;另一方面对媒体信息要进行过滤,监控好源头,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控,有效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