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税”攘外安内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c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出三五年,碳排放税就会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胞,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乃至日常生活都将发生深刻的转变。
  
  哥本哈根归来,首脑们内心无比沮丧,却强颜欢笑地宣布“取得成功”、“很有进展”。天真善良的人们应当尽早放弃幻想,哥本哈根也罢、下次的墨西哥也好,在缺乏基本共识且存在根本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类似的谈判注定是徒劳的。
  首先,对碳排放问题紧迫性的共识不足。有人认为科学家未免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有人说全球变暖是太阳周期所致,到2050年太阳系将进入长达9万年的低温周期!有人干脆说碳排放是个伪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斗法”的道具……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严密的科学论证,更无法定量地说明碳排放与气温、气候的关系。与其说碳排放是个科学问题,不如说它是个政治问题。
  其次,是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今天我们可以重新划分三个世界:第一世界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约有十亿人口;第二世界是以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经济腾飞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第三世界是“经济滞后国家”,个别最不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就是居民呼出的二氧化碳!目前的主要矛盾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之间。第一世界不可能放弃已有的,第三世界要坚决争取未来的。简化起见,可以假设世界上只有美、中两个国家,人口分别为3亿和13亿。目前两国居民年人均碳排放分别为20吨和5吨,碳排放总量约125亿吨。当美、中人口分别达到4亿和16亿时,在碳排放总量不变且两国居民年人均碳排放量相等(即每人每年6.25吨)的前提下,美国总排放和人均排放降幅分别为58%和69%,中国总排放和人均排放增幅分别为54%和25%。如果说领土是各民族生存空间的分配,那么碳排放份额则是发展空间的确立。发展中国家认为温室气体问题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的排放累积所致,发达国家理应大幅减排并用金钱来“赎罪”。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操作起来极有难度。正如中国不可能将鸦片战争以来失去的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夺回,发展中国家也不能指望美国会割让其“领土”的58%。
  共识不足,利益冲突,哥本哈根这样的会议如同一群狐狸讨论分配皮毛!
  如果谈判是万能的,历史上就不会有数不清的战争,今天也不会有不散的硝烟。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决心兵戎相见的大国在开战前总会走过场式地谈判,谈不拢就相互指责,为开战制造舆论。且不论孰是孰非,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恶化趋势不容忽视。虽然碳排放引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经济上的殊死拼搏难以避免。哥本哈根会议是战前过场,目前已进入相互指责阶段。很快,发达国家将有“充足的理由”亮出早已准备好的“兵器”——碳排放税。最先动手的可能是以法国为“尖兵”的欧盟国家,美、日将稍后跟进。法国曾打算在2010年1月1日开征,因准备不充分而暂时搁浅。
  发达国家陆续开征碳排放税,中国也必然以全面开征碳排放税应战,既对进口产品征收也对国内企业产品征收。如果发达国家对原产于中国的衬衫、皮鞋、打火机征收碳关税,我们条件反射式的对策就是也对他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这对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中国来说极为不利,微软售价几百上千元的软件不过以一张光盘为载体,能计征多少碳关税?就是这么一点税还不一定收得上来,因为碳排放税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惩罚高排放并以税款补贴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达国家会说:我们已经收了呀,税款全部投入减排事业,你们不能重复征税。所以,中国也会一手对本国企业开征碳排放税,另一手大力补贴新能源。发达国家要征中国产品的碳排放税,我们也有话说。
  尽管开征全新税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有一个主要国家开征,其他国家立马会有“哑巴吃黄连”的苦涩。结果是“有条件要收,没有条件编造条件也要收”,正应了某国谚语:人生有两件事无法逃避,税收与死亡。
  不出三五年,碳排放税就会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胞,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乃至日常生活都将发生深刻的转变。比如住宅要考虑节能,不然与空调、取暖相关的碳排放税会比房价还让人心惊;买得起车、烧得起油的白领,可能发现交不起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与个人都应早做心理准备。■
其他文献
2008年,最流行的字是“囵”,最流行的鞋是“同鞋”,而最受益的却是李宁公司。  这样一个充分运用网络元素,凭借一篇《朙人穿囵鞋,李宁真》的博文迅速火遍各大沦坛网站,竟然创造了2个月销售10万多双“囿鞋”的奇迹。  在感受“同鞋”疯狂热销之际,李宁公司同时也深受网络冲击之苦。  这一点,李宁电子商务部总监林砺深有感触。2007年,林砺通过调查发现淘宝上销售李宁产品的网店有1000多家,一年的销售额
期刊
流动性推动的地价上涨和投资人对高端住宅的旺盛需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地产企业向高端化转型,但各国数据均显示,高端住宅需求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更高,低谷中的周转速度更慢。因此,欧美成功的高端地产商通常都施行更保守的财务策略——以保守的财务策略来对抗产品本身的高周期风险。  目前为抑制高房价出台的政策正进一步加剧混合产品线的风险:一方面,开发企业为平抑整体房价,推出一些低价盘,另一方面,只要过剩的流动
期刊
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Felix公司    历时一年,兖州煤业最终以总价35亿澳元(约合29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澳大利亚Felix公司。Felix以生产优质焦煤著称,该公司去年煤炭销量700万吨,按权益比例推算可采储量3.68亿吨。  算上之前兖州煤业收购的澳思达5300万吨煤矿储量,兖州煤业在澳洲拥有的煤矿储量超过了4亿吨,有望在澳洲实现“再建一个兖州煤业”的梦想。    国家电网有望与美开合
期刊
对“碳关税”要有心理准备  王福重    美国和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正在考虑对中国等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为什么恰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刻,想起来征收碳关税?这确实有些凑巧。所以中国商务部表示这是打着环保旗号的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大约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环境持续恶化,可是在一定时间点会达到拐点,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环境会持续改善。中国还远未达到这个拐点。  
期刊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成立于1923年的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不到半年时间,创立于1850年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创办于1914年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挺过1929年大萧条,呼风唤雨半个多世纪的美国五大投行竟然在半年间垮掉三家。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和1935年从JP摩根分立出来的摩根士丹利也被迫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被直接置于美
期刊
印花税是一种名不副实的税种  周俊生    印花税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掀起的轩然大波,每一个投资者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2007年的“5·30”事件中,财政部骤然大幅度提高印花税,重创大盘,投资者损失惨重,这是利用税收杠杆调控股票交易的一个不成功先例。2008年,面对股市的不断暴跌,财政部又分两次大幅度降低了股票交易印花税,但市场行情并未即时反转。事实证明,以印花税来调控股票交易市场的运行,起不到太多积
期刊
实体经济复苏抢夺股市资金  马红漫    有分析人士认为,开始“动态微调”的货币政策是本轮A股市场调整的主因。其实,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资金吃紧的感觉,其根本原因是由经济复苏的阶段性过程造成的。  事实上,股市所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工商企业所代表的实体经济,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互一致与不一致并存。两者间的这种矛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股市作为对实体经济的敏感先行指标,往往会先于实体经济三个月
期刊
1,不做调查而做出争议性决策    任何争议性决策都会引发流言、员工的焦虑和抵制。最佳的方式就是提前与相关人员一对一地面谈,了解都有谁在反对,为什么反对。  关于变革的决策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公司结构的重组,目标的变更以及关键员工的离开都会带来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又会使人焦虑。  为了不让员工感到焦虑,可以事先开门见山地和他谈:“这次重组与以往不同,可能让你觉得不安了。”然后根据他的反应,分别强
期刊
民营企业的四大“天花板”  冯 仑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长不大,活不长,绝大多数生命周期无法突破15年这个坎。究竟是哪些东西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脚步?  在我看来,阻止民营企业发展的天花板有4个,分别是:外部环境的极限、组织的极限、商业模式的极限、企业家的能力与价值观的极限。  外部环境是一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与市场结构。你选择了什么的行业,你的增长极限就受到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市场结构
期刊
无人故意唱衰联想,毕竟,转型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但也无人唱多联想,此一时彼一时:联想和戴尔拼PC,可以力敌亦可智取,但与苹果拼iPhone,似乎只能隔空喊话了。    联想想总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动!  2010年4月1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大宴会厅里上演了一场空前豪华的秀,超大屏幕显示出足够的霸气,联想同时发布了三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智能手机乐Phone、智能本Skylight、双模混合型便携笔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