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在外胆小,在家却爱发脾气,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处处让着别人。有一次老师要找班上最听话、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做什么事,小朋友一致推选我女儿。虽然看起来她在外边什么都听别人的,但心里又很不甘。因为害怕玩伴儿不跟她玩,他们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有时即使是不想、不敢做的,她也做。一回家她就会抱怨,发脾气,有时可能是借着别的事发脾气,说着说着就能说到在幼儿园里这些不开心的事。看起来孩子还是爱跟这几个玩伴玩的,每天去接她,她都玩得挺开心,可能只是不甘心总是服从别人的这种感觉。
她在家里主意特别多,最近发展到只穿过膝盖的裤子,不穿裙子,还嫌T恤衫领子太大。现在天热,我天天跟她说换凉快点儿的裙子,就是不换。
昨晚在床上躺着跟她聊天时,她对我说:“妈妈我真喜欢你这样跟我说话!”她希望我跟她说话时和蔼一些,我现在强迫自己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她发脾气的时候。以前她一发脾气,我就跟她对吼。
孩子小的时候,她爸工作不顺心,经常在家里发泄,也会冲女儿发脾气。想想我自己小时候,我爸工作忙,基本不在家,我妈很忙很累,对我也是大呼小叫,致使我比较自卑、胆小、没有主见。现在从孩子身上能看到许多我小时候的影子,只是那时我无论在外还是在家,都压抑着自己。我现在该怎么做能弥补以前的过错,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莉莉妈
咨询师:
首先我得说你是一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责任心的母亲,也很有悟性。你反观了自己与孩子互动的方式,更反思了自己的成长,其实,答案已经在其中了。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孩子和世界的关系。所以,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仅用说教去单方面纠正孩子的问题,往往很难奏效。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遇上非常严厉专制的父母,很容易向两个维度发展。一方面变得更加内向、压抑和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容易讨好别人;另一方面压抑产生的愤怒会让孩子具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若向外,会表现出在某些方面的反叛和过于固执,很容易误解别人甚至产生敌意,甚至还会效仿父母,动手打人;若向内,会不断地自我贬低,内心会很自卑,没有价值观和存在感,而最严重的自我攻击就是自杀。
很庆幸孩子在你面前无论执拗也好、抱怨也好,还能表达内心的想法,如果连这也不能,就真的会出问题了。我还特别注意到,那天晚上你们母女聊天之后,女儿对你说:“妈妈我真喜欢你这样跟我说话!”而你已在强迫自己,尽量温和地对待女儿,即使是她发脾气的时候。
其实,孩子已经明确地教给我们该怎么做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否定和改变自己,害怕失去权威。而更多的时候,虽然我们想改变,但一着急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孩子是一个有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有独立人格的童年状态的未来公民,他们既不是我们的雕塑造对象,也不是我们发泄情绪的垃圾桶。他们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属于自己的使命,本身已具备各种成长的潜能。
每一个孩子开始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看待自己,怎么与人相处,他们是在与父母的相处与互动中了解并学会这一切的。如果我们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会遵从自己的心愿,很自在地表达,既不压抑自己,也不会在压抑之后产生愤怒,无端发泄。这会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建议你先放下对女儿的主观判断,用接纳的、开放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女儿,多和孩子有一些平等的情感交流,就像你们那天的聊天。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能够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愤怒之下的发泄除外),在外面才能自在地表达。
当孩子再向你抱怨时,你千万不要说:你怎么在外面不敢说?你怎么这么胆小?要知道你们的不接纳会让孩子在外面更不敢表达。不妨试着这样说说看:妈妈知道你不情愿做事之后,很不开心。你的感受很重要,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开心一些?比如,你可以拒绝别人,可以告诉别人很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但这次的确不想去做那件事;还可以想一个更好的事情,邀请大家一起做;也可以既然做了,就多想想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在家和女儿相处时,除了情感交流,还要学会温和地坚持。不要把所有的不同意见都当成孩子故意作对,把每一次意见不同都变成权力斗争。就拿穿衣服来说吧,你完全可以让孩子把她想穿裤子的理由说出来,而不必一上来就否定她,然后逼迫她穿裙子。这只会让她更坚持。你只要把你真正的担心说出来就可以啦。比如:天太热,我担心你热坏了,会生病,我觉得穿裙子会凉快些,你想想看,是喜欢这条红的还是喜欢那条白的呢?当孩子了解了你的担心,又觉得自己有选择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固执了。如果她仍坚持穿裤子,那就让她穿吧,热得难受时,她自然会想起你的建议,也许下次就不会固执了。
她在家里主意特别多,最近发展到只穿过膝盖的裤子,不穿裙子,还嫌T恤衫领子太大。现在天热,我天天跟她说换凉快点儿的裙子,就是不换。
昨晚在床上躺着跟她聊天时,她对我说:“妈妈我真喜欢你这样跟我说话!”她希望我跟她说话时和蔼一些,我现在强迫自己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她发脾气的时候。以前她一发脾气,我就跟她对吼。
孩子小的时候,她爸工作不顺心,经常在家里发泄,也会冲女儿发脾气。想想我自己小时候,我爸工作忙,基本不在家,我妈很忙很累,对我也是大呼小叫,致使我比较自卑、胆小、没有主见。现在从孩子身上能看到许多我小时候的影子,只是那时我无论在外还是在家,都压抑着自己。我现在该怎么做能弥补以前的过错,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莉莉妈
咨询师:
首先我得说你是一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责任心的母亲,也很有悟性。你反观了自己与孩子互动的方式,更反思了自己的成长,其实,答案已经在其中了。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孩子和世界的关系。所以,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仅用说教去单方面纠正孩子的问题,往往很难奏效。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遇上非常严厉专制的父母,很容易向两个维度发展。一方面变得更加内向、压抑和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容易讨好别人;另一方面压抑产生的愤怒会让孩子具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若向外,会表现出在某些方面的反叛和过于固执,很容易误解别人甚至产生敌意,甚至还会效仿父母,动手打人;若向内,会不断地自我贬低,内心会很自卑,没有价值观和存在感,而最严重的自我攻击就是自杀。
很庆幸孩子在你面前无论执拗也好、抱怨也好,还能表达内心的想法,如果连这也不能,就真的会出问题了。我还特别注意到,那天晚上你们母女聊天之后,女儿对你说:“妈妈我真喜欢你这样跟我说话!”而你已在强迫自己,尽量温和地对待女儿,即使是她发脾气的时候。
其实,孩子已经明确地教给我们该怎么做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否定和改变自己,害怕失去权威。而更多的时候,虽然我们想改变,但一着急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孩子是一个有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有独立人格的童年状态的未来公民,他们既不是我们的雕塑造对象,也不是我们发泄情绪的垃圾桶。他们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属于自己的使命,本身已具备各种成长的潜能。
每一个孩子开始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看待自己,怎么与人相处,他们是在与父母的相处与互动中了解并学会这一切的。如果我们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会遵从自己的心愿,很自在地表达,既不压抑自己,也不会在压抑之后产生愤怒,无端发泄。这会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建议你先放下对女儿的主观判断,用接纳的、开放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女儿,多和孩子有一些平等的情感交流,就像你们那天的聊天。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能够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愤怒之下的发泄除外),在外面才能自在地表达。
当孩子再向你抱怨时,你千万不要说:你怎么在外面不敢说?你怎么这么胆小?要知道你们的不接纳会让孩子在外面更不敢表达。不妨试着这样说说看:妈妈知道你不情愿做事之后,很不开心。你的感受很重要,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开心一些?比如,你可以拒绝别人,可以告诉别人很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但这次的确不想去做那件事;还可以想一个更好的事情,邀请大家一起做;也可以既然做了,就多想想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在家和女儿相处时,除了情感交流,还要学会温和地坚持。不要把所有的不同意见都当成孩子故意作对,把每一次意见不同都变成权力斗争。就拿穿衣服来说吧,你完全可以让孩子把她想穿裤子的理由说出来,而不必一上来就否定她,然后逼迫她穿裙子。这只会让她更坚持。你只要把你真正的担心说出来就可以啦。比如:天太热,我担心你热坏了,会生病,我觉得穿裙子会凉快些,你想想看,是喜欢这条红的还是喜欢那条白的呢?当孩子了解了你的担心,又觉得自己有选择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固执了。如果她仍坚持穿裤子,那就让她穿吧,热得难受时,她自然会想起你的建议,也许下次就不会固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