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女儿在外胆小在家叛逆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在外胆小,在家却爱发脾气,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处处让着别人。有一次老师要找班上最听话、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做什么事,小朋友一致推选我女儿。虽然看起来她在外边什么都听别人的,但心里又很不甘。因为害怕玩伴儿不跟她玩,他们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有时即使是不想、不敢做的,她也做。一回家她就会抱怨,发脾气,有时可能是借着别的事发脾气,说着说着就能说到在幼儿园里这些不开心的事。看起来孩子还是爱跟这几个玩伴玩的,每天去接她,她都玩得挺开心,可能只是不甘心总是服从别人的这种感觉。
  她在家里主意特别多,最近发展到只穿过膝盖的裤子,不穿裙子,还嫌T恤衫领子太大。现在天热,我天天跟她说换凉快点儿的裙子,就是不换。
  昨晚在床上躺着跟她聊天时,她对我说:“妈妈我真喜欢你这样跟我说话!”她希望我跟她说话时和蔼一些,我现在强迫自己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她发脾气的时候。以前她一发脾气,我就跟她对吼。
  孩子小的时候,她爸工作不顺心,经常在家里发泄,也会冲女儿发脾气。想想我自己小时候,我爸工作忙,基本不在家,我妈很忙很累,对我也是大呼小叫,致使我比较自卑、胆小、没有主见。现在从孩子身上能看到许多我小时候的影子,只是那时我无论在外还是在家,都压抑着自己。我现在该怎么做能弥补以前的过错,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莉莉妈
  咨询师:
  首先我得说你是一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责任心的母亲,也很有悟性。你反观了自己与孩子互动的方式,更反思了自己的成长,其实,答案已经在其中了。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孩子和世界的关系。所以,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仅用说教去单方面纠正孩子的问题,往往很难奏效。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遇上非常严厉专制的父母,很容易向两个维度发展。一方面变得更加内向、压抑和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容易讨好别人;另一方面压抑产生的愤怒会让孩子具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若向外,会表现出在某些方面的反叛和过于固执,很容易误解别人甚至产生敌意,甚至还会效仿父母,动手打人;若向内,会不断地自我贬低,内心会很自卑,没有价值观和存在感,而最严重的自我攻击就是自杀。
  很庆幸孩子在你面前无论执拗也好、抱怨也好,还能表达内心的想法,如果连这也不能,就真的会出问题了。我还特别注意到,那天晚上你们母女聊天之后,女儿对你说:“妈妈我真喜欢你这样跟我说话!”而你已在强迫自己,尽量温和地对待女儿,即使是她发脾气的时候。
  其实,孩子已经明确地教给我们该怎么做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否定和改变自己,害怕失去权威。而更多的时候,虽然我们想改变,但一着急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孩子是一个有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有独立人格的童年状态的未来公民,他们既不是我们的雕塑造对象,也不是我们发泄情绪的垃圾桶。他们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属于自己的使命,本身已具备各种成长的潜能。
  每一个孩子开始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看待自己,怎么与人相处,他们是在与父母的相处与互动中了解并学会这一切的。如果我们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会遵从自己的心愿,很自在地表达,既不压抑自己,也不会在压抑之后产生愤怒,无端发泄。这会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建议你先放下对女儿的主观判断,用接纳的、开放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女儿,多和孩子有一些平等的情感交流,就像你们那天的聊天。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能够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愤怒之下的发泄除外),在外面才能自在地表达。
  当孩子再向你抱怨时,你千万不要说:你怎么在外面不敢说?你怎么这么胆小?要知道你们的不接纳会让孩子在外面更不敢表达。不妨试着这样说说看:妈妈知道你不情愿做事之后,很不开心。你的感受很重要,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开心一些?比如,你可以拒绝别人,可以告诉别人很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但这次的确不想去做那件事;还可以想一个更好的事情,邀请大家一起做;也可以既然做了,就多想想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在家和女儿相处时,除了情感交流,还要学会温和地坚持。不要把所有的不同意见都当成孩子故意作对,把每一次意见不同都变成权力斗争。就拿穿衣服来说吧,你完全可以让孩子把她想穿裤子的理由说出来,而不必一上来就否定她,然后逼迫她穿裙子。这只会让她更坚持。你只要把你真正的担心说出来就可以啦。比如:天太热,我担心你热坏了,会生病,我觉得穿裙子会凉快些,你想想看,是喜欢这条红的还是喜欢那条白的呢?当孩子了解了你的担心,又觉得自己有选择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固执了。如果她仍坚持穿裤子,那就让她穿吧,热得难受时,她自然会想起你的建议,也许下次就不会固执了。
其他文献
有一天你家里来了一位朋友,朋友带了孩子,跟你孩子差不多大,俩小朋友快乐地玩在一起。到了吃水果的时候了,难题出现了。家里就只剩了俩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怎么分?  这要比 “母亲和女友同时掉到水里该先救谁”的题目简单点儿吧?  你是不是给孩子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如果孩子不听那一套,俩都想要那个大的,咋办?  或者,就把大的给朋友的孩子,让自己家的啃小的?  这是最好的么?还有更好的办法没
期刊
去单位门口理发,见老板娘的儿子手持一本《最家长》,津津有味地看着,心窃喜,装无辜,问:好像,这本杂志是给爸爸妈妈看的,怎么,小朋友也喜欢?  老板娘抢着说:他经常拿上面的文章教育我,把我批得体无完肤。  去外地开会,发现随行司机副驾驶座上有一本《最家长》,便问这杂志怎么样。他答:这杂志不错哎,但我不敢让我闺女看,怕她学坏了!  学坏?细问下去,才知道,司机老师的女儿,经常拿杂志里的某句话来“要求”
期刊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整个童年都处在极左政治带来的物质匮乏、精神单调偏颇的社会中,幼弱的心灵充满了成长的困苦、不解、孤独与渴望。  好在我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孩子,能够在简陋的生存中也找到乐趣,母亲当时管理着学校的图书室,我就在那一排排的书架前寻找适合阅读的书籍,每翻开一本,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引我走进一个奇异的世界。  我发现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每天一放学,我就溜进图书室,坐到水泥地上读书,那
期刊
赵晓楠的儿子戴维两岁多了,好像就是忽如一夜春风的事儿,儿子不听话啦。妈妈只要说这个游戏咱不玩了,戴维立马说真好玩啊,太好玩了。爸爸如果说外面天儿太热不出去了,戴维肯定说真凉快呀。去喝饮料,戴维非要站在椅子上,妈妈说你看看满屋子的人都坐着吃饭,哪有站着的?戴维指着正在点餐的人说,那里有站着的!汗啊。  细心的赵晓楠知道戴维已经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了,因为早就有所准备,所以既欣喜又淡定。她认为这
期刊
诺诺快3岁时,一家人便开始给她选幼儿园。  小区有家幼儿园,刚开不久,听说老板是台湾人,我倾向这个幼儿园。可爷爷奶奶认为,这幼儿园太小,冬天难得见到阳光,不好。邻近小区有家私立幼儿园,院子倒是大,设备全,可妈妈觉得收费太高。最后我们选了离我工作单位较近的一家公立幼儿园。它历史悠久,校舍也大,价格跟小区幼儿园差不多,接送也方便。  诺诺入园前,我们就很注意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的亲近和向往:每当路过幼儿园
期刊
儿童教育是博弈(游戏),而游戏规则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有的游戏规则很坏,例如,父亲要求孩子不要得罪老师,母亲要求孩子敢于反抗老师,不仅如此,父亲和母亲为此争吵,当着孩子的面。这是最糟糕的规则或“无规则”,它的后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在家里谁说话最管用?孩子们都明白,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就是“谁怕谁”、“谁不怕谁”和“谁最怕谁”的问题。  西方的中产阶级家庭,典型地,夫妻相敬如宾
期刊
老婆自打生了孩子之后懂事多了,说要省下买新衣的钱给娃淘点进口奶粉,于是把打入冷宫的衣服都扒拉了出来。挑来减去,相中一件旗袍,颜色嘛,她说是紫罗兰,其实就是一茄子色(shai),这旗袍她只穿过一次,因为穿着当天被经理在电梯口皱着眉头批评“颜色不搭你”!这旗袍就下岗了。  雪藏三年终见天日,巧了,还是在电梯口,经理笑得满脸深坑:“哎呀,小周你这件旗袍真是蛮好的来!好就好在这颜色上……”同样一件衣服,上
期刊
母亲用身教给了我两条至今受用不尽的忠告:女人靠自己,闺蜜很重要。  我七岁时的一天早上,母亲叫我放下割草的镰刀,坐在她新修的高大瓦房里,亲手用红缎子第一次给我扎了羊角辫子。我上学了,走在男孩子的队伍中,格外鲜艳,但我报名回来母亲就收起了红缎子和镜子。同学送我一把花纸扇,我爱不释手,母亲却给没收了,还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说什么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女子心花了,做什么事情也没好下场。  母亲把我家的青砖瓦
期刊
孩子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当社会普遍尊重“人”,那么对儿童的重视和保护就是重中之重。  几年前,一次开车时听收音机,投诉性质的节目,听到一个女人说申请了安装电话,可是要两个星期才能通。主持人接通了电话公司的电话,电话公司的人强调必经的程序必经的等待等,那个女人说“我有一个生病的孩子,我随时需要电话。”电话那头顿了一下,说“那我现在就安排!明天一定解决。”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是提到孩子,事情马上就不一
期刊
处罚,尤其是体罚,对孩子总是有害的。不能以友善式进行的教育就是错误的教育。非常不幸的是,在家庭中惩罚孩子的责任常常落在父亲的头上。  我们说它不幸,有几个原因——  第一,它使母亲有一个信念,以为女性不能真正教育她们的子女,以为她们是需要强有力的臂膀来帮忙的软弱者。如果母亲告诉她的孩子:“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她等于暗示孩子,把父亲看作是最后的权威以及生活中的实权人物。  第二,它破坏了父子之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