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对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及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关注一年级学生语文背诵能力的提高这一问题,主要依据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试图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低年级学生背诵能力的方法,从而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低年级;背诵方法;强化记忆
背诵是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课文或相关语文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能在背诵中逐渐得到提升。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云: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可见,背诵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同一般。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年级,背诵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依据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试图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低年级学生背诵能力的方法,从而能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1.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一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6一8岁,骨骼肌肉茁壮成长,喜爱运动是他们的最大特点;但肌肉发展尚不完全,因此不易参加剧烈的运动项目;脑部的发育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已经基本接近成人,但是,由于人生经历的缺乏,他们对复杂的事物还不具备完全认识、理解、记忆的能力。
2.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也不持久,它常常和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更易引起學生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相对抽象的概念、理论,他们则不感兴趣。一年级学生的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体偏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
二、灵活多样的背诵方法探究
1.播放课文录音,营造“听”的氛围。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提出了“被动的听”这一学习理论,该理论较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听一首音乐次数多了,就会不自觉的熟练唱出来这一生活现象。因此,循环播放课文录音,能够在重复“听”的环境中,让孩子们逐渐熟悉课文内容,并加深记忆。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被动的听”不失为一年级学生加强记忆的巧妙方法。比如,背诵课文《北风和小鱼》,全文5个自然段,共133个字,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背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不妨给课文配上舒缓的音乐,在他们课间循环播放,一般来说,十遍、二十遍以后,他们往往就能达到尤金·奈达所倡导的“没有自觉努力的语言吸收”这一背诵效果。
2.给课文配上插图,生动再现课文内容。专家们一致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生动形象的图画比单纯的文字符号更容易让孩子认识和接受。因此,借助丰富的图画再现课文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背诵。
3.把握课文内容,在故事串讲中加强记忆。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故事化的教学方法,能较好改善以往沉闷、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巧妙的运用“讲故事法”,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等等。例如,在教授《陈毅探母》之前,教者可以浓缩课文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陈毅元帅是我们国家的开国大将军。62岁那年,他的老母亲病重,出国回来的陈毅元帅赶忙回家看望。他细心询问母亲病情,耐心陪母亲聊天,后来发现年迈的母亲尿湿了裤子,他拿起裤子就去洗。母亲忙进行劝阻,陈毅元帅却说:“我虽然是元帅,却也是您的儿子,您为我洗了这么多年的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通过聆听陈毅元帅孝敬长辈的故事,学生们往往能很快进人课堂内容的学习,他们不仅能快速了解《陈毅探母》的大致情节,还能深刻记住陈毅元帅的孝子形象。
4.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强化记忆。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游戏中促进学习,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之一。比如,教授完《怀素写字》,教者可以设置“我是了不起的怀素”这一游戏环节,事先准备好木板、毛笔、纸张、字帖等道具,让学生们在模仿怀素写字中重温课文内容,在角色扮演中纠正写字的规范,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向榜样学习的自豪感。
5.反复诵读,在增强语感中记忆。诵读法,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曾国藩曾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叶圣陶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
总之,背诵不仅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背诵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的积累,意志品质的塑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川省巴州区第九小学 陈 玲
关键词:低年级;背诵方法;强化记忆
背诵是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课文或相关语文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能在背诵中逐渐得到提升。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云: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可见,背诵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同一般。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年级,背诵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依据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试图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低年级学生背诵能力的方法,从而能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1.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一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6一8岁,骨骼肌肉茁壮成长,喜爱运动是他们的最大特点;但肌肉发展尚不完全,因此不易参加剧烈的运动项目;脑部的发育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已经基本接近成人,但是,由于人生经历的缺乏,他们对复杂的事物还不具备完全认识、理解、记忆的能力。
2.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也不持久,它常常和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更易引起學生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相对抽象的概念、理论,他们则不感兴趣。一年级学生的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体偏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
二、灵活多样的背诵方法探究
1.播放课文录音,营造“听”的氛围。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提出了“被动的听”这一学习理论,该理论较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听一首音乐次数多了,就会不自觉的熟练唱出来这一生活现象。因此,循环播放课文录音,能够在重复“听”的环境中,让孩子们逐渐熟悉课文内容,并加深记忆。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被动的听”不失为一年级学生加强记忆的巧妙方法。比如,背诵课文《北风和小鱼》,全文5个自然段,共133个字,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背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不妨给课文配上舒缓的音乐,在他们课间循环播放,一般来说,十遍、二十遍以后,他们往往就能达到尤金·奈达所倡导的“没有自觉努力的语言吸收”这一背诵效果。
2.给课文配上插图,生动再现课文内容。专家们一致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生动形象的图画比单纯的文字符号更容易让孩子认识和接受。因此,借助丰富的图画再现课文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背诵。
3.把握课文内容,在故事串讲中加强记忆。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故事化的教学方法,能较好改善以往沉闷、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巧妙的运用“讲故事法”,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等等。例如,在教授《陈毅探母》之前,教者可以浓缩课文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陈毅元帅是我们国家的开国大将军。62岁那年,他的老母亲病重,出国回来的陈毅元帅赶忙回家看望。他细心询问母亲病情,耐心陪母亲聊天,后来发现年迈的母亲尿湿了裤子,他拿起裤子就去洗。母亲忙进行劝阻,陈毅元帅却说:“我虽然是元帅,却也是您的儿子,您为我洗了这么多年的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通过聆听陈毅元帅孝敬长辈的故事,学生们往往能很快进人课堂内容的学习,他们不仅能快速了解《陈毅探母》的大致情节,还能深刻记住陈毅元帅的孝子形象。
4.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强化记忆。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游戏中促进学习,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之一。比如,教授完《怀素写字》,教者可以设置“我是了不起的怀素”这一游戏环节,事先准备好木板、毛笔、纸张、字帖等道具,让学生们在模仿怀素写字中重温课文内容,在角色扮演中纠正写字的规范,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向榜样学习的自豪感。
5.反复诵读,在增强语感中记忆。诵读法,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曾国藩曾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叶圣陶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
总之,背诵不仅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背诵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的积累,意志品质的塑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川省巴州区第九小学 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