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教学实施之后成效并不显著,实际上,这是执行力方面出了问题。大部分教师过于强调所谓的教学预设,太注重知识性、理论性的探讨,而忽略了实际的执行层面。因此,决定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执行。
一、魔术改进———点燃执行力
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用魔术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我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学生在学习科学时缺乏兴趣,能不能在实验时也采用魔术的形式,来进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实验是科学课堂的生命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尽可能把实验设计为“疑问———探究———惊奇”的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
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我先拿出一张空白的纸,然后对着白纸喷雾,结果空白纸上呈现出蓝色的图案!学生们对此惊讶不已,我抓住时机揭示谜底:原来,纸是经过处理的,事先在纸上用米汤画出图案,然后晾干;而喷雾器里的液体是碘酒。米汤遇到碘酒会变蓝,所以当向“白纸”喷雾时纸上会呈现出蓝色的图案。正因如此,在这种情景的助推下,我顺势引出课题“物质的变化”,使教学执行力得到提升。
二、制造矛盾———引发执行力
培养生动的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学生毫无问题的全盘接受只能使思维硬化、呆板,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活化学生的思维。
要制造矛盾,首先就必须设计好问题,其次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如,在学习“摩擦的利和弊”时,为了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我让两位学生来演示拔河比赛(以铅笔作为道具),一位是男同学,一位是女同学,我在铅笔上做了手脚,一端涂抹了润滑油,学生在比赛前会对比赛结果有个预测,但是比赛的结果与学生先前的预判产生了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以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了教学执行力。
三、延伸探究———深化执行力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在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实验,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成功的喜悦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不断探究新的科学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教学过程应该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学生已经接受,但是研究的方法还不熟练,探究的氛围还不够强烈。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机智地将这些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延伸、拓展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最终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小组合作———优化执行力
落实新课程,特别强调的是改变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来刺激学生对于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使科学教学执行力“活”起来。
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时,我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六人,选出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组协调调查地点,组内制定合作学习计划,分工负责,然后让他们进行模拟日食和月食,看到小组之间默契的配合,我知道,这已经达到了合作学习的效果。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沥海镇中学)
一、魔术改进———点燃执行力
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用魔术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我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学生在学习科学时缺乏兴趣,能不能在实验时也采用魔术的形式,来进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实验是科学课堂的生命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尽可能把实验设计为“疑问———探究———惊奇”的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
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我先拿出一张空白的纸,然后对着白纸喷雾,结果空白纸上呈现出蓝色的图案!学生们对此惊讶不已,我抓住时机揭示谜底:原来,纸是经过处理的,事先在纸上用米汤画出图案,然后晾干;而喷雾器里的液体是碘酒。米汤遇到碘酒会变蓝,所以当向“白纸”喷雾时纸上会呈现出蓝色的图案。正因如此,在这种情景的助推下,我顺势引出课题“物质的变化”,使教学执行力得到提升。
二、制造矛盾———引发执行力
培养生动的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学生毫无问题的全盘接受只能使思维硬化、呆板,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活化学生的思维。
要制造矛盾,首先就必须设计好问题,其次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如,在学习“摩擦的利和弊”时,为了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我让两位学生来演示拔河比赛(以铅笔作为道具),一位是男同学,一位是女同学,我在铅笔上做了手脚,一端涂抹了润滑油,学生在比赛前会对比赛结果有个预测,但是比赛的结果与学生先前的预判产生了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以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了教学执行力。
三、延伸探究———深化执行力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在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实验,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成功的喜悦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不断探究新的科学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教学过程应该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学生已经接受,但是研究的方法还不熟练,探究的氛围还不够强烈。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机智地将这些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延伸、拓展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最终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小组合作———优化执行力
落实新课程,特别强调的是改变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来刺激学生对于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使科学教学执行力“活”起来。
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时,我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六人,选出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组协调调查地点,组内制定合作学习计划,分工负责,然后让他们进行模拟日食和月食,看到小组之间默契的配合,我知道,这已经达到了合作学习的效果。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沥海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