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其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语言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也使得他们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加强。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到来,促使全球文化大传播、大碰撞,因而也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和融合。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尤能体现这一点,即本民族的语言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外来词语。笔者拟以中英文中的外来词为例,以说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
“外来词”这一术语,有多种叫法,如“外来语”(1902年从日语中的汉字借到国内)、“借字”、“借词”(源于英语中“borrowed word”、“loanword”等术语;在英语中,只要词源是外族的本族词语,都被当作外来词)、“音译词”、“外来概念词”(相当于意译词)等。外来词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是一个民族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任何一种语言,在与外族的社会交流中,都会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语,可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自古有之,各民族语言皆有之”。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培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
一、汉语中的外来语
历史上,汉语在自身的发展中,很早就有吸收外民族词语的传统,并在不同时期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外来词。有些外来词经过吸收、融合和同化,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之后甚至感觉不到它们是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外来词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
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很多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在外来词的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例如,在饮食方面:绿色食品(green food)、肯德基(Kentucky)、麦当劳(McDonald’s)、奶昔(milkshake)、热狗(hot dog)、奶酪(cheese)、土司(toast)、三文鱼(salmon)、沙丁鱼(sardine)、西冷牛排(sirloinsteak)、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扎啤(a jar of beer)、可口可乐(Coca-Cola)、百事可乐(Pepsi-cola)、软饮料(soft drink);穿着方面:迷你裙(miniskirt)、比基尼(bikini)、夹克衫(jacket);涉及日常用品方面的外来词包括:香波(shampoo)、席梦思(simmons)、马赛克(mosaic)、维生素(vitamin)、士多店(store)、超市(supermarket)、桑拿浴(sauna)、太阳浴(suntan);交通工具方面:巴士(bus)、空中客车(airbus);艺术、娱乐、体育方面,如爵士乐(jazz music)、肥皂剧(soap opera)、迪斯科(disco)、派对(party)、MTV(music television)、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迪斯尼乐园(Disney land)、呼啦圈(hula-hoop)、保龄球(bowling)、高尔夫球(golf)、拉力赛(rally)、水上芭蕾(water ballet);文化观念方面,如朋克(punk)、嬉皮士(hippies)、雅皮士(yuppies)等。
二、英语中的外来词
当今社会,英语被称为“不是世界语的世界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汉语也逐渐走向强势,英语中来源于汉语的词汇与日俱增。现将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列举如下:Confucius(孔夫子)、Feng Shui(风水)、 Kungfu(功夫)、Sampan(舢舨)、Mahjong(麻将)、Taiji(太极)、Yinyung(阴阳)、Tofu(豆腐)、dim sum(点心)、lychee( 荔枝)、Ginseng(人参)、Koolie(苦力)、Kowtow(磕头)、tycoon(大款、企业巨头)等等。
三、语言渗透的意义
汉语里的英语外来语远远多于英语里的汉语外来语。其原因在于,语言的推广与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大有关系。以美英为代表的英语母语国家,经济腾飞较早,再加上长期以来实行的殖民扩张和经济渗透政策,早在两个世纪之前就已染指中国。因此,中国文化里很早就出现了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即英语的痕迹。
与此同时,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英语中汉语外来语的涌现,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使得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英语词典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汉语外来语。例如,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为英语词典贡献了一个新的词汇,即“Taikonaut——太空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模式以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为英语世界贡献了很多新的词汇以及为许多词赋予了新的含义,如精神污染(spiritual pollution)、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充电(charge,指工作一段时间后重新走进校门扩充或更新知识)、开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三角债(triangle debts/chain debts)、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非国有工业(non-state industries)等。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须知,这种文化全球化是多元文化的整合体,是各种文化平等地互助、融合、多向交流的过程。各民族文化在动态中认识对方,并以对方为参照来重新认识自己,既重新建构自己,又重新建构对方,因而融合的过程也是自身提高、发展的过程。
那些倡导文化孤立主义以及文化霸权主义者,都是行不通的,也是可笑的。文化孤立者要求返回并发掘“未受任何外来影响的”、“以本土文化阐述的”、“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惟恐受到其他文化的“污染”。事实上,任何本土文化都是由世世代代不同的本土文化所创造和积累而成,必然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外来影响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在与其他民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在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并改造民族文化以保持自身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获得自身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全球化在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过程。
当然,从长远看,文化全球化会带来世界文化的同化和趋同。应该说,文化趋同,并不是要消灭某些文化类型,而是在整合中形成最优秀的统一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辉煌。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也使得他们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加强。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到来,促使全球文化大传播、大碰撞,因而也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和融合。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尤能体现这一点,即本民族的语言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外来词语。笔者拟以中英文中的外来词为例,以说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
“外来词”这一术语,有多种叫法,如“外来语”(1902年从日语中的汉字借到国内)、“借字”、“借词”(源于英语中“borrowed word”、“loanword”等术语;在英语中,只要词源是外族的本族词语,都被当作外来词)、“音译词”、“外来概念词”(相当于意译词)等。外来词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是一个民族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任何一种语言,在与外族的社会交流中,都会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语,可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自古有之,各民族语言皆有之”。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培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
一、汉语中的外来语
历史上,汉语在自身的发展中,很早就有吸收外民族词语的传统,并在不同时期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外来词。有些外来词经过吸收、融合和同化,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之后甚至感觉不到它们是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外来词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
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很多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在外来词的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例如,在饮食方面:绿色食品(green food)、肯德基(Kentucky)、麦当劳(McDonald’s)、奶昔(milkshake)、热狗(hot dog)、奶酪(cheese)、土司(toast)、三文鱼(salmon)、沙丁鱼(sardine)、西冷牛排(sirloinsteak)、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扎啤(a jar of beer)、可口可乐(Coca-Cola)、百事可乐(Pepsi-cola)、软饮料(soft drink);穿着方面:迷你裙(miniskirt)、比基尼(bikini)、夹克衫(jacket);涉及日常用品方面的外来词包括:香波(shampoo)、席梦思(simmons)、马赛克(mosaic)、维生素(vitamin)、士多店(store)、超市(supermarket)、桑拿浴(sauna)、太阳浴(suntan);交通工具方面:巴士(bus)、空中客车(airbus);艺术、娱乐、体育方面,如爵士乐(jazz music)、肥皂剧(soap opera)、迪斯科(disco)、派对(party)、MTV(music television)、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迪斯尼乐园(Disney land)、呼啦圈(hula-hoop)、保龄球(bowling)、高尔夫球(golf)、拉力赛(rally)、水上芭蕾(water ballet);文化观念方面,如朋克(punk)、嬉皮士(hippies)、雅皮士(yuppies)等。
二、英语中的外来词
当今社会,英语被称为“不是世界语的世界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汉语也逐渐走向强势,英语中来源于汉语的词汇与日俱增。现将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列举如下:Confucius(孔夫子)、Feng Shui(风水)、 Kungfu(功夫)、Sampan(舢舨)、Mahjong(麻将)、Taiji(太极)、Yinyung(阴阳)、Tofu(豆腐)、dim sum(点心)、lychee( 荔枝)、Ginseng(人参)、Koolie(苦力)、Kowtow(磕头)、tycoon(大款、企业巨头)等等。
三、语言渗透的意义
汉语里的英语外来语远远多于英语里的汉语外来语。其原因在于,语言的推广与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大有关系。以美英为代表的英语母语国家,经济腾飞较早,再加上长期以来实行的殖民扩张和经济渗透政策,早在两个世纪之前就已染指中国。因此,中国文化里很早就出现了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即英语的痕迹。
与此同时,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英语中汉语外来语的涌现,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使得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英语词典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汉语外来语。例如,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为英语词典贡献了一个新的词汇,即“Taikonaut——太空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模式以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为英语世界贡献了很多新的词汇以及为许多词赋予了新的含义,如精神污染(spiritual pollution)、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充电(charge,指工作一段时间后重新走进校门扩充或更新知识)、开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三角债(triangle debts/chain debts)、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非国有工业(non-state industries)等。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须知,这种文化全球化是多元文化的整合体,是各种文化平等地互助、融合、多向交流的过程。各民族文化在动态中认识对方,并以对方为参照来重新认识自己,既重新建构自己,又重新建构对方,因而融合的过程也是自身提高、发展的过程。
那些倡导文化孤立主义以及文化霸权主义者,都是行不通的,也是可笑的。文化孤立者要求返回并发掘“未受任何外来影响的”、“以本土文化阐述的”、“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惟恐受到其他文化的“污染”。事实上,任何本土文化都是由世世代代不同的本土文化所创造和积累而成,必然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外来影响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在与其他民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在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并改造民族文化以保持自身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获得自身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全球化在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过程。
当然,从长远看,文化全球化会带来世界文化的同化和趋同。应该说,文化趋同,并不是要消灭某些文化类型,而是在整合中形成最优秀的统一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辉煌。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