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张爱玲作品的人大都知道,张爱玲在上海常德路的爱丁顿公寓期间写过一篇饶有生活情趣的散文《公寓生活记趣》,详尽描述了她在此间的生活情况。确实,张爱玲一生最灿烂的文字大都是在这幢公寓的605房间完成的,因此爱丁顿公寓自然也是“正宗”的张爱玲故居,门口挂着铜牌。但是,公寓在当时都是租借住的,张爱玲在爱丁顿公寓之后,还居住过上海的其他地方。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就是一处。
黄河路是一条垂直相交中华第一街南京路的马路,国际饭店的半个身躯立在黄河路的地盘里。如果说南京路是相府千金,黄河路最起码也是小家碧玉。它曾经有一个非常响亮洋气的名字叫派克路。想来是因为它紧靠原来叫派克弄的南京路又正对着跑马厅而得名的吧。解放后改名黄河路,南京、黄河倒也像兄弟般亲切,再加上一个长江,简直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张爱玲曾经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里住过短短的一年多。本来黄河路在许多上海人心目中并不算很有“名”的,但就因为张爱玲曾在这儿生活过,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张爱玲作品的再度走红,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顿时得到了许多文学“老中青年”的青睐,他们经常把它作为拜访“张爱玲上海路线”的最后一站,因为张爱玲确实是在卡尔登公寓301室的阳台上苍凉转身,只身一人乘船远涉香港。此后她就再也没有回过她一生钟爱的上海,那一年她才32岁。套用一句张爱玲本人的话来说,有谁知道呢,也许就为了成全黄河路的今天,一个红遍上海滩的年轻女作家转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以至留下许多让人们有兴趣去“考证”的轶事,成为“张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卡尔登公寓如今早已改名叫长江公寓,但是几十年来,任凭风吹雨打,这幢扇形的公寓始终像一勾新月砌在黄河路和凤阳路的街口,这幢大型的英国风格的房子又像一座城堡匍伏在那儿,与著名的国际饭店后门遥遥相望。公寓是老旧了,但是棕灰相间面砖的外表静默沉稳,依然有一种“绅士”气派,半圆型的立面后方还有矩形的层楼,高低错落,远远望去,像一艘正在驶去的巨轮尾部。公寓里有四扇摇门,铰链式电梯,套入式的中央花园。每个层面有二十五个套房。
在卡尔登公寓里的张爱玲依然勤奋写作。她平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些女读者甚至找上门来向张爱玲倾诉心事;张爱玲在大陆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艾》也是在这里完成的。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个印刷厂的排字工人,张爱玲为了熟悉排字工人的生活,特地跟姑姑去附近的印刷厂了解工人的生活;张爱玲还是从这里出发,到位于虹口的江宁路上的威利大戏院去参加上海解放后第一届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张爱玲依然穿着她的旗袍和带网眼的白绒线外套,在一片“中山装”和“列宁装”里显得有些落落和寡高处不胜寒,所以很快她就转身离开了上海,离开了卡尔登公寓。
如今张爱玲已经去逝十多年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惟见“长江”天际留。“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只有这座长江公寓经过修整,还将长期地矗立在黄河路上,无声地向后人诉说着张爱玲的种种情怀。
黄河路是一条垂直相交中华第一街南京路的马路,国际饭店的半个身躯立在黄河路的地盘里。如果说南京路是相府千金,黄河路最起码也是小家碧玉。它曾经有一个非常响亮洋气的名字叫派克路。想来是因为它紧靠原来叫派克弄的南京路又正对着跑马厅而得名的吧。解放后改名黄河路,南京、黄河倒也像兄弟般亲切,再加上一个长江,简直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张爱玲曾经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里住过短短的一年多。本来黄河路在许多上海人心目中并不算很有“名”的,但就因为张爱玲曾在这儿生活过,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张爱玲作品的再度走红,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顿时得到了许多文学“老中青年”的青睐,他们经常把它作为拜访“张爱玲上海路线”的最后一站,因为张爱玲确实是在卡尔登公寓301室的阳台上苍凉转身,只身一人乘船远涉香港。此后她就再也没有回过她一生钟爱的上海,那一年她才32岁。套用一句张爱玲本人的话来说,有谁知道呢,也许就为了成全黄河路的今天,一个红遍上海滩的年轻女作家转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以至留下许多让人们有兴趣去“考证”的轶事,成为“张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卡尔登公寓如今早已改名叫长江公寓,但是几十年来,任凭风吹雨打,这幢扇形的公寓始终像一勾新月砌在黄河路和凤阳路的街口,这幢大型的英国风格的房子又像一座城堡匍伏在那儿,与著名的国际饭店后门遥遥相望。公寓是老旧了,但是棕灰相间面砖的外表静默沉稳,依然有一种“绅士”气派,半圆型的立面后方还有矩形的层楼,高低错落,远远望去,像一艘正在驶去的巨轮尾部。公寓里有四扇摇门,铰链式电梯,套入式的中央花园。每个层面有二十五个套房。
在卡尔登公寓里的张爱玲依然勤奋写作。她平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些女读者甚至找上门来向张爱玲倾诉心事;张爱玲在大陆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艾》也是在这里完成的。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个印刷厂的排字工人,张爱玲为了熟悉排字工人的生活,特地跟姑姑去附近的印刷厂了解工人的生活;张爱玲还是从这里出发,到位于虹口的江宁路上的威利大戏院去参加上海解放后第一届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张爱玲依然穿着她的旗袍和带网眼的白绒线外套,在一片“中山装”和“列宁装”里显得有些落落和寡高处不胜寒,所以很快她就转身离开了上海,离开了卡尔登公寓。
如今张爱玲已经去逝十多年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惟见“长江”天际留。“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只有这座长江公寓经过修整,还将长期地矗立在黄河路上,无声地向后人诉说着张爱玲的种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