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卫民 自然高华,大情哺真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黄河两岸风光的滋润
  
  每个人的情趣格调,不可避免的会与他的成长环境难脱离干系。即使在生活中还会有不断的学习、充实、改变和提高的机会,但每个人生存过的大地在不知不觉中给植进了各自分属的自然基因,会让你的血液里流淌你恨也好、爱也好却难以割离的母体文化。
  一条黄河涛鼓浪歌,浓情厚意,把中国千百年的风云与诗情刻成了大河两岸人们的性格,不停地在东方大地上催生出璀璨的文明之花。乔卫明最早看到的世界就是叠翠的青山,飞舞的大河,镶嵌在翠邙青岭下的乔庄小村。村里青青的瓦舍,村头尉然的大树,村外庄田里豆蔓上鸣叫不止的蝈蝈,阡陌上恣情开放的马兰花,院树上啁啾的小鸟,以及不远处从黄河上传来的涛声,深沉而顽强的一阵阵河工号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乔卫明一天天长大。
  在午后的瓜棚下,夏风把爷爷胡子上的故事吹落在他的心头,他为遥远的大禹或是伏羲而着迷;在夜晚空旷的谷场上,奶奶指着老枣树梢头的星星,告诉他哪个是牛郎,哪个是织女……他用稚嫩的小手第一次抓起父亲的笔,天性使然的他画了屋顶上的麻雀,哪怕麻雀在他的笔下脑袋成了方块且大过了躯干,但仍换来家人的一片赞扬声。自此,画笔在他的手里一画就不可收拾。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本课本的边沿没有字的地方,都成了乔卫明的画纸。他看着外婆把黄河的风情用剪刀一刀刀剪下,热闹了邻里节日的窗棂,他幼小的心每每激动不已。那红红的图案上不管是跳在浪朵上的鲤鱼,还是飞离枝头的小鸟,亦或是开的梅、静的荷……乔卫明都能把它们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心灵与画笔与它们交流。农村的条件有限,引他入画的老师是他爱美的心灵,一切都任天性恣肆,自然放达,少有拘束,这为乔卫明以后的画风形成奠定了难得的基础。
  父亲是乡村的教师,几十里外的洛阳城是父亲常带他去的地方,那里九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在他的心头建构起了另一个世界。他就在这有着乡村的恬静自然滋养,与都市的文明鼓起希望之帆的憧憬中,在质朴与新潮的交织中度过了自己美好的少年时代。由此也生成了他如同黄河一样执著的性格,不知停歇地在自己的艺术人生道路上跋涉,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慨然情怀。更由此使他拥有了朴真大趣的天性,使他能不浮不躁,不为人动,不为物移,坚持走自己的路,展现了一个黄河之子的才情与魅力。
  
  绘画艺术要用生命来感动
  
  今天如果有人问乔卫明,你感到你画的最好的是哪一张画时,他除了会恢谐地说可能会是下一张外,他在心里认可的,往往是那些深深地打下了他生命烙印的,积淀在心灵深处无法丢弃的那些清纯的乡情题材的作品。他始终认为,艺术是需要生命感动的,绘画艺术更不能是传摹形似的工匠之为。
  在乔卫明看来,绘画艺术是心灵情感的抒发,是灵魂意趣的展现,是境界与思考世界的建构。手中的笔墨只是表现的工具,画纸上落下的线条与色块也只是表现的过程,而它们能给人感动的,是它们带领观者引发的思考,是审美过程中能打动人们情怀的力量。所以,他认为没有情感的生发,没有生活的融溶,没有生命的激动,想画好一件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曾经有一个时期,乔卫明虽早已远远离开了那个黄河边上的小小村落,但无法离开自己灵魂的家园,那里如诗的春柳,飘舞的秋叶每每呼唤着他创作的冲动;田垅上的小花,麦场里的麦垛,老檐下挂起的歇锄,角落里静置的箩筐……他无不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它们就像他的父辈一样让他时时去为它们动情,难忘难舍。而那些本就具有生命的精灵,更是他挚爱的朋友。不管是红薯的曲秧伏地,还是豆架上的黄花感露,箩沿上偷谷的小鸟,槽头上悠然的马牛……是它们在不停地澎湃着乔卫明艺术的激情。乔卫明不止一次的重新返回那留下儿时美好时光的家园,静静地去感悟时光的流动节律,去捕捉沉淀在生命深处的灵感闪现。他用心灵与它们对话,再用画笔在纸上点燃起它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描摹出它们的性情与雅趣,给它们以灵性与生机。于是作品《丹柿》《童年的回忆》《巢》《归》《家园》《丰收》等一发而不可收,为乔卫明前进的道路上铺满了阳光。
  因有着大河的哺育,他的骨子里无法融进轻浮与势利。当社会的多元现象存在,多少人去为物质的富有而把手中的画笔戏耍,逐金跟风,趋俗哗世,背离了艺术的真谛时,他不为诱惑所动,而是更加清醒地梳理着艺术的光束,挚著地向着艺术的殿堂朝觐,祈希能拜谒艺术之神的真容,不辞辛苦地走上了一条苦行僧般的殷殷长路。他知道艺术离不开天赋,但仅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似乎没有哪一个大家是先天而就,不需要后天学习提高而能自高的。当乔卫明带着黄河边小花上的露珠,嘴里学着枝头小鸟的啁啾离开了生养他的小村时,他为了求学北上南下,求师苦研。在新疆师大他领略了大漠的旷远与深邃,站在落日下望着无垠的戈壁感受生命的意义;广州美院使他领悟南国的风情与雨声,手牵巴蕉细读南音的韵彩……
  为了探寻艺术的真谛,乔卫明在画内求艺,在画外求本。多少年来,一卷卷古书成了他每天必须安排出时间品读的挚友;一首首优美而迷人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成了他难以离舍的情人;一帧帧汉画的拓影,一块块先民陶片上的彩绘,一方方魏风晋韵的墓石雕刻,一件件唐彩宋燕的文物真趣……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他追求绘画艺术真谛的台阶。乔卫明的生活基因决定他选择了花鸟画为他的最爱;他的大河之情铸就了他自我而执著的个性表现;他不躁不哗淡然出世的态度,让他表现出了从容隽永的画风;他雏子般透澈的情怀,使他的作品色彩明快,勾勒清新;他博学重修的素养积淀,让他的画不无淡然诗意,境探幽邃。
  
  艺无止境的跋涉与追求
  
  乔卫明每向前迈出的一步,往往伴随而来的都是极度的困惑与艰难的挣扎,以及苦苦挣扎而解脱后的释然。然而新的释然又带着他走向了新的困惑……这是艺无止境的魅力所在,更是一个真正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人无不面临的路程。乔卫明非常清楚,那大化无为的自由境界离自己还尚远,他只能选择执著与认真。他从早期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一步步从表象的成熟走向心灵的展示。
  他知道艺术需要个性的张扬,但把握一个“度”字并不容易,他在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每每要约束自己恣肆的抒发,让自己的作品在任由随心所欲的铺陈中,潜心观照心灵的渲染与意境的建构,而非空狂无物。
  或许因洛阳特殊的文化气场对他的影响,乔卫明的画不见矫情的格式文本痕迹,即使功笔,细微的笔触与精心的铺色所展示的,也是他对诗情与心路的探寻,承现出来的是虚幻的意境之妙,而非物实之态。他常用自己的画笔去点燃起抽象的韵致,体现出玄妙而空灵的效果来,把诗情与哲理推到自己的画境之中。乔卫明深谙纯净之妙意,在作品中表现出难得的外净内幽的审美趣意。
  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之累,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乔为明尽管从小就无师自通,以画为娱,但他常说自己不是天才,每前进的一步,都是自己不懈追求与努力的结果。多年的丹青生涯,他发现自己一旦处在无画可画的焦虑中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惠顾;当他面对熟悉的笔墨而抖腕难运时,他就知道自己又到了一个新台阶的临界。他学习和探研的执著,使他从不敢轻运笔墨,不敢形表炼洒,意露不羁。但在他的作品中,时不时的仍能感受到乔卫明放达不羁的情怀与一往直前的冲击力量。他把原性的自然藏在心中,用他的思考与素修给天性架起彩虹。在乔卫明日趋成熟的作品中,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他收放随意的功力,张弛有度的表现,该增该减的分寸把握。能看到他空中蕴物的高妙真趣,能看到他笔实意远的情思表现。他的工笔每每重在张意,他的写意笔笔直追细微。对艺术乔卫明有自己的解读与认知,当别人说他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时,他往往处在茫然之中,不知什么才是自己的风格。他深知别人看到的只是他性情的使然,而别人看不到的才是他对艺术默默的思考与追求。
  在艺术的道路上乔卫明没有自己的旗帜,他心中的旗帜就是艺术。他感谢黄河,是黄河给了他旷达执著的天性;他感谢家乡,是家乡的小村给了他诗意与纯真;他感谢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每一步中,给他指路的老师及友人;他感谢生活的多彩与艺术的缤纷,使他甘愿为之献身。也正是这一切,在不停地推动着他在艺术之路上的成长与成熟。
  乔卫明个人简历
  乔卫明,毕业于新疆师大美术系及广州美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文物鉴赏专家、洛阳理工学院美术教师,现任河南省军区预备役中校军官。
  乔卫明的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美苑》《美术大观》等专业期刊媒体发表,曾多次在全国美展获奖。
其他文献
石西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中,距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约140公里,是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发现的第一个整装油田,是盆地的第二个整装沙漠油田。  石西油田是一个由多个油气藏在纵向上互相叠置而成的复式大型油气田。其主力产层——石炭系油藏是一种深层,挥发性带底水的裂缝一孔隙型火山岩油藏,开发这类油田是世界性难题。  但因为开发工艺科学合理,针对性的研究人手早。所以,石西油田成为了我国同类油藏
期刊
高权壮,号自然草堂主人。1968年生于广东省江门新会,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学会理事,北京爱晚书画院特聘画家。多年来主攻国画,擅长山水、花鸟、兼写人物,尤其在花鸟题材上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已臻极高境界。  其画风源自岭南画派。在师承岭南画派前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学洋而不崇迷,博采众长,不拘成法,大胆创新,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多年来崇尚“只有美在心,才能美在画”,秉承“入法
期刊
2010年11月2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圣火点燃。熊熊燃烧的主火炬,映照出运动员们信心百倍的笑脸、志愿者们热情参与的笑脸、组织者成竹在胸的笑脸……也再次照亮我们国家参加亚运会以来走过的不平凡的路。  这是一段由人和金牌、梦想与奋斗构成的历史。  1974年,当中国男篮选手张大维高举五星红旗,带领中国运动员队伍走进第七届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德黑兰国家体育场时,新中国正式迈出了亚运征程的第一步。  
期刊
1990年,北京亚组委工作人员孙大光为亚运会设计出“北京亚运会组织指挥系统图”,这是系统工程理论第一次用于国家大型赛事组织工作。20年光阴滑过,翻开陈年往事,孙大光只将回忆留给自己,一切经验交给国家为后续的大型赛事、活动提供借鉴。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如此规模的大型运动会。  北京亚组委专门设立了总体处,第一次将“系统工程”的概念引入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中。
期刊
“那是你的儿子?”“对!我有两个‘儿子’。后面那个是今年刚‘认’的。”今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边防支队援藏干部杨有祥回广西上班的第一天,就被战友们好奇的围住,指着办公桌电脑里的照片,要他讲在雪域高原的故事。  杨有祥,壮族,广西贵港人,1975年4月出生,1996年7月入伍,2005年6月任崇左市边防支队法制科副科长,现已晋升为副团职领导干部。由于援藏成绩突出,2008年和2009年,杨有祥
期刊
前不久,我的家人因为热播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引发争论。一方认为,参加节目的人都是真心实意的,嘉宾的一言一行,都是真情流露;而另一方则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演戏,从对白到结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我自然是站在后者的立场。  欧美国家很早就流行“真人秀”节目,鲜有人会把“真人秀”当真。因为即便它标榜“真人”,但终归只是一场“秀”而已。欣赏“真人秀”时,人们的正常审美心理应该与欣赏话剧一样——明知它是
期刊
如今,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少年队担任总教练的邹振先,虽然更多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但他总也忘不了1982年那块闪闪发光的亚运三级跳远金牌,也忘不了他作为“旗手”手持红旗走在中国代表团前面的40多分钟。  他是中国亚运史上三级跳远首金获得者。    旗手的自豪    第九届亚运会于1982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之前的三年,邹振先就已在为亚运作准备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
期刊
刚刚进入20世纪90年代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靠近沙漠腹地的彩南油田和处在沙漠腹地的石西油田先后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同处沙漠腹地的这片广袤的区域——石南地区和基东地区引起了克拉玛依众多石油勘探科技人员极大的兴趣。  1993年7月21日,石南1井在石南2号背斜的高点上开钻。    梁承敏說,我不相信石南地区的这几个构造都不装油    不过,这段岩心没有立即给克拉玛依带来惊喜,在有些显示的侏罗系西山窑
期刊
中国的道观寺庙往往藏于名山大川,相比之下,美国的教堂大多林立在人口稠密的乡间小镇和城市社区。教堂的领袖一般称为牧师、长老,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道长和主持。中国的道长常常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谈吐之间或有玄机;美国的牧师则是西装革履,彬彬有礼,可以和你一起拉家常、吃午饭,还像平常人一样领工资、逛商场,和世俗的知识分子别无两样。虽然世俗化,这些美国“道长”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处理财富的方式却并不“世俗
期刊
云南,共和国多民族的典型缩影。多年来,云南省民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省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工作新路子,在全国取得了五个“率先”,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赞誉为“云南经验”。  2008年1月,王承才被任命为云南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站在“云南经验”的高起点上,面对不断发展的民族工作新形势,王承才将凭借怎样的工作风格,创新哪些工作方式和方法,继续走好并进一步深化“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