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黄河两岸风光的滋润
每个人的情趣格调,不可避免的会与他的成长环境难脱离干系。即使在生活中还会有不断的学习、充实、改变和提高的机会,但每个人生存过的大地在不知不觉中给植进了各自分属的自然基因,会让你的血液里流淌你恨也好、爱也好却难以割离的母体文化。
一条黄河涛鼓浪歌,浓情厚意,把中国千百年的风云与诗情刻成了大河两岸人们的性格,不停地在东方大地上催生出璀璨的文明之花。乔卫明最早看到的世界就是叠翠的青山,飞舞的大河,镶嵌在翠邙青岭下的乔庄小村。村里青青的瓦舍,村头尉然的大树,村外庄田里豆蔓上鸣叫不止的蝈蝈,阡陌上恣情开放的马兰花,院树上啁啾的小鸟,以及不远处从黄河上传来的涛声,深沉而顽强的一阵阵河工号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乔卫明一天天长大。
在午后的瓜棚下,夏风把爷爷胡子上的故事吹落在他的心头,他为遥远的大禹或是伏羲而着迷;在夜晚空旷的谷场上,奶奶指着老枣树梢头的星星,告诉他哪个是牛郎,哪个是织女……他用稚嫩的小手第一次抓起父亲的笔,天性使然的他画了屋顶上的麻雀,哪怕麻雀在他的笔下脑袋成了方块且大过了躯干,但仍换来家人的一片赞扬声。自此,画笔在他的手里一画就不可收拾。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本课本的边沿没有字的地方,都成了乔卫明的画纸。他看着外婆把黄河的风情用剪刀一刀刀剪下,热闹了邻里节日的窗棂,他幼小的心每每激动不已。那红红的图案上不管是跳在浪朵上的鲤鱼,还是飞离枝头的小鸟,亦或是开的梅、静的荷……乔卫明都能把它们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心灵与画笔与它们交流。农村的条件有限,引他入画的老师是他爱美的心灵,一切都任天性恣肆,自然放达,少有拘束,这为乔卫明以后的画风形成奠定了难得的基础。
父亲是乡村的教师,几十里外的洛阳城是父亲常带他去的地方,那里九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在他的心头建构起了另一个世界。他就在这有着乡村的恬静自然滋养,与都市的文明鼓起希望之帆的憧憬中,在质朴与新潮的交织中度过了自己美好的少年时代。由此也生成了他如同黄河一样执著的性格,不知停歇地在自己的艺术人生道路上跋涉,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慨然情怀。更由此使他拥有了朴真大趣的天性,使他能不浮不躁,不为人动,不为物移,坚持走自己的路,展现了一个黄河之子的才情与魅力。
绘画艺术要用生命来感动
今天如果有人问乔卫明,你感到你画的最好的是哪一张画时,他除了会恢谐地说可能会是下一张外,他在心里认可的,往往是那些深深地打下了他生命烙印的,积淀在心灵深处无法丢弃的那些清纯的乡情题材的作品。他始终认为,艺术是需要生命感动的,绘画艺术更不能是传摹形似的工匠之为。
在乔卫明看来,绘画艺术是心灵情感的抒发,是灵魂意趣的展现,是境界与思考世界的建构。手中的笔墨只是表现的工具,画纸上落下的线条与色块也只是表现的过程,而它们能给人感动的,是它们带领观者引发的思考,是审美过程中能打动人们情怀的力量。所以,他认为没有情感的生发,没有生活的融溶,没有生命的激动,想画好一件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曾经有一个时期,乔卫明虽早已远远离开了那个黄河边上的小小村落,但无法离开自己灵魂的家园,那里如诗的春柳,飘舞的秋叶每每呼唤着他创作的冲动;田垅上的小花,麦场里的麦垛,老檐下挂起的歇锄,角落里静置的箩筐……他无不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它们就像他的父辈一样让他时时去为它们动情,难忘难舍。而那些本就具有生命的精灵,更是他挚爱的朋友。不管是红薯的曲秧伏地,还是豆架上的黄花感露,箩沿上偷谷的小鸟,槽头上悠然的马牛……是它们在不停地澎湃着乔卫明艺术的激情。乔卫明不止一次的重新返回那留下儿时美好时光的家园,静静地去感悟时光的流动节律,去捕捉沉淀在生命深处的灵感闪现。他用心灵与它们对话,再用画笔在纸上点燃起它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描摹出它们的性情与雅趣,给它们以灵性与生机。于是作品《丹柿》《童年的回忆》《巢》《归》《家园》《丰收》等一发而不可收,为乔卫明前进的道路上铺满了阳光。
因有着大河的哺育,他的骨子里无法融进轻浮与势利。当社会的多元现象存在,多少人去为物质的富有而把手中的画笔戏耍,逐金跟风,趋俗哗世,背离了艺术的真谛时,他不为诱惑所动,而是更加清醒地梳理着艺术的光束,挚著地向着艺术的殿堂朝觐,祈希能拜谒艺术之神的真容,不辞辛苦地走上了一条苦行僧般的殷殷长路。他知道艺术离不开天赋,但仅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似乎没有哪一个大家是先天而就,不需要后天学习提高而能自高的。当乔卫明带着黄河边小花上的露珠,嘴里学着枝头小鸟的啁啾离开了生养他的小村时,他为了求学北上南下,求师苦研。在新疆师大他领略了大漠的旷远与深邃,站在落日下望着无垠的戈壁感受生命的意义;广州美院使他领悟南国的风情与雨声,手牵巴蕉细读南音的韵彩……
为了探寻艺术的真谛,乔卫明在画内求艺,在画外求本。多少年来,一卷卷古书成了他每天必须安排出时间品读的挚友;一首首优美而迷人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成了他难以离舍的情人;一帧帧汉画的拓影,一块块先民陶片上的彩绘,一方方魏风晋韵的墓石雕刻,一件件唐彩宋燕的文物真趣……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他追求绘画艺术真谛的台阶。乔卫明的生活基因决定他选择了花鸟画为他的最爱;他的大河之情铸就了他自我而执著的个性表现;他不躁不哗淡然出世的态度,让他表现出了从容隽永的画风;他雏子般透澈的情怀,使他的作品色彩明快,勾勒清新;他博学重修的素养积淀,让他的画不无淡然诗意,境探幽邃。
艺无止境的跋涉与追求
乔卫明每向前迈出的一步,往往伴随而来的都是极度的困惑与艰难的挣扎,以及苦苦挣扎而解脱后的释然。然而新的释然又带着他走向了新的困惑……这是艺无止境的魅力所在,更是一个真正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人无不面临的路程。乔卫明非常清楚,那大化无为的自由境界离自己还尚远,他只能选择执著与认真。他从早期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一步步从表象的成熟走向心灵的展示。
他知道艺术需要个性的张扬,但把握一个“度”字并不容易,他在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每每要约束自己恣肆的抒发,让自己的作品在任由随心所欲的铺陈中,潜心观照心灵的渲染与意境的建构,而非空狂无物。
或许因洛阳特殊的文化气场对他的影响,乔卫明的画不见矫情的格式文本痕迹,即使功笔,细微的笔触与精心的铺色所展示的,也是他对诗情与心路的探寻,承现出来的是虚幻的意境之妙,而非物实之态。他常用自己的画笔去点燃起抽象的韵致,体现出玄妙而空灵的效果来,把诗情与哲理推到自己的画境之中。乔卫明深谙纯净之妙意,在作品中表现出难得的外净内幽的审美趣意。
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之累,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乔为明尽管从小就无师自通,以画为娱,但他常说自己不是天才,每前进的一步,都是自己不懈追求与努力的结果。多年的丹青生涯,他发现自己一旦处在无画可画的焦虑中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惠顾;当他面对熟悉的笔墨而抖腕难运时,他就知道自己又到了一个新台阶的临界。他学习和探研的执著,使他从不敢轻运笔墨,不敢形表炼洒,意露不羁。但在他的作品中,时不时的仍能感受到乔卫明放达不羁的情怀与一往直前的冲击力量。他把原性的自然藏在心中,用他的思考与素修给天性架起彩虹。在乔卫明日趋成熟的作品中,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他收放随意的功力,张弛有度的表现,该增该减的分寸把握。能看到他空中蕴物的高妙真趣,能看到他笔实意远的情思表现。他的工笔每每重在张意,他的写意笔笔直追细微。对艺术乔卫明有自己的解读与认知,当别人说他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时,他往往处在茫然之中,不知什么才是自己的风格。他深知别人看到的只是他性情的使然,而别人看不到的才是他对艺术默默的思考与追求。
在艺术的道路上乔卫明没有自己的旗帜,他心中的旗帜就是艺术。他感谢黄河,是黄河给了他旷达执著的天性;他感谢家乡,是家乡的小村给了他诗意与纯真;他感谢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每一步中,给他指路的老师及友人;他感谢生活的多彩与艺术的缤纷,使他甘愿为之献身。也正是这一切,在不停地推动着他在艺术之路上的成长与成熟。
乔卫明个人简历
乔卫明,毕业于新疆师大美术系及广州美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文物鉴赏专家、洛阳理工学院美术教师,现任河南省军区预备役中校军官。
乔卫明的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美苑》《美术大观》等专业期刊媒体发表,曾多次在全国美展获奖。
每个人的情趣格调,不可避免的会与他的成长环境难脱离干系。即使在生活中还会有不断的学习、充实、改变和提高的机会,但每个人生存过的大地在不知不觉中给植进了各自分属的自然基因,会让你的血液里流淌你恨也好、爱也好却难以割离的母体文化。
一条黄河涛鼓浪歌,浓情厚意,把中国千百年的风云与诗情刻成了大河两岸人们的性格,不停地在东方大地上催生出璀璨的文明之花。乔卫明最早看到的世界就是叠翠的青山,飞舞的大河,镶嵌在翠邙青岭下的乔庄小村。村里青青的瓦舍,村头尉然的大树,村外庄田里豆蔓上鸣叫不止的蝈蝈,阡陌上恣情开放的马兰花,院树上啁啾的小鸟,以及不远处从黄河上传来的涛声,深沉而顽强的一阵阵河工号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乔卫明一天天长大。
在午后的瓜棚下,夏风把爷爷胡子上的故事吹落在他的心头,他为遥远的大禹或是伏羲而着迷;在夜晚空旷的谷场上,奶奶指着老枣树梢头的星星,告诉他哪个是牛郎,哪个是织女……他用稚嫩的小手第一次抓起父亲的笔,天性使然的他画了屋顶上的麻雀,哪怕麻雀在他的笔下脑袋成了方块且大过了躯干,但仍换来家人的一片赞扬声。自此,画笔在他的手里一画就不可收拾。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本课本的边沿没有字的地方,都成了乔卫明的画纸。他看着外婆把黄河的风情用剪刀一刀刀剪下,热闹了邻里节日的窗棂,他幼小的心每每激动不已。那红红的图案上不管是跳在浪朵上的鲤鱼,还是飞离枝头的小鸟,亦或是开的梅、静的荷……乔卫明都能把它们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心灵与画笔与它们交流。农村的条件有限,引他入画的老师是他爱美的心灵,一切都任天性恣肆,自然放达,少有拘束,这为乔卫明以后的画风形成奠定了难得的基础。
父亲是乡村的教师,几十里外的洛阳城是父亲常带他去的地方,那里九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在他的心头建构起了另一个世界。他就在这有着乡村的恬静自然滋养,与都市的文明鼓起希望之帆的憧憬中,在质朴与新潮的交织中度过了自己美好的少年时代。由此也生成了他如同黄河一样执著的性格,不知停歇地在自己的艺术人生道路上跋涉,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慨然情怀。更由此使他拥有了朴真大趣的天性,使他能不浮不躁,不为人动,不为物移,坚持走自己的路,展现了一个黄河之子的才情与魅力。
绘画艺术要用生命来感动
今天如果有人问乔卫明,你感到你画的最好的是哪一张画时,他除了会恢谐地说可能会是下一张外,他在心里认可的,往往是那些深深地打下了他生命烙印的,积淀在心灵深处无法丢弃的那些清纯的乡情题材的作品。他始终认为,艺术是需要生命感动的,绘画艺术更不能是传摹形似的工匠之为。
在乔卫明看来,绘画艺术是心灵情感的抒发,是灵魂意趣的展现,是境界与思考世界的建构。手中的笔墨只是表现的工具,画纸上落下的线条与色块也只是表现的过程,而它们能给人感动的,是它们带领观者引发的思考,是审美过程中能打动人们情怀的力量。所以,他认为没有情感的生发,没有生活的融溶,没有生命的激动,想画好一件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曾经有一个时期,乔卫明虽早已远远离开了那个黄河边上的小小村落,但无法离开自己灵魂的家园,那里如诗的春柳,飘舞的秋叶每每呼唤着他创作的冲动;田垅上的小花,麦场里的麦垛,老檐下挂起的歇锄,角落里静置的箩筐……他无不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它们就像他的父辈一样让他时时去为它们动情,难忘难舍。而那些本就具有生命的精灵,更是他挚爱的朋友。不管是红薯的曲秧伏地,还是豆架上的黄花感露,箩沿上偷谷的小鸟,槽头上悠然的马牛……是它们在不停地澎湃着乔卫明艺术的激情。乔卫明不止一次的重新返回那留下儿时美好时光的家园,静静地去感悟时光的流动节律,去捕捉沉淀在生命深处的灵感闪现。他用心灵与它们对话,再用画笔在纸上点燃起它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描摹出它们的性情与雅趣,给它们以灵性与生机。于是作品《丹柿》《童年的回忆》《巢》《归》《家园》《丰收》等一发而不可收,为乔卫明前进的道路上铺满了阳光。
因有着大河的哺育,他的骨子里无法融进轻浮与势利。当社会的多元现象存在,多少人去为物质的富有而把手中的画笔戏耍,逐金跟风,趋俗哗世,背离了艺术的真谛时,他不为诱惑所动,而是更加清醒地梳理着艺术的光束,挚著地向着艺术的殿堂朝觐,祈希能拜谒艺术之神的真容,不辞辛苦地走上了一条苦行僧般的殷殷长路。他知道艺术离不开天赋,但仅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似乎没有哪一个大家是先天而就,不需要后天学习提高而能自高的。当乔卫明带着黄河边小花上的露珠,嘴里学着枝头小鸟的啁啾离开了生养他的小村时,他为了求学北上南下,求师苦研。在新疆师大他领略了大漠的旷远与深邃,站在落日下望着无垠的戈壁感受生命的意义;广州美院使他领悟南国的风情与雨声,手牵巴蕉细读南音的韵彩……
为了探寻艺术的真谛,乔卫明在画内求艺,在画外求本。多少年来,一卷卷古书成了他每天必须安排出时间品读的挚友;一首首优美而迷人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成了他难以离舍的情人;一帧帧汉画的拓影,一块块先民陶片上的彩绘,一方方魏风晋韵的墓石雕刻,一件件唐彩宋燕的文物真趣……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他追求绘画艺术真谛的台阶。乔卫明的生活基因决定他选择了花鸟画为他的最爱;他的大河之情铸就了他自我而执著的个性表现;他不躁不哗淡然出世的态度,让他表现出了从容隽永的画风;他雏子般透澈的情怀,使他的作品色彩明快,勾勒清新;他博学重修的素养积淀,让他的画不无淡然诗意,境探幽邃。
艺无止境的跋涉与追求
乔卫明每向前迈出的一步,往往伴随而来的都是极度的困惑与艰难的挣扎,以及苦苦挣扎而解脱后的释然。然而新的释然又带着他走向了新的困惑……这是艺无止境的魅力所在,更是一个真正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人无不面临的路程。乔卫明非常清楚,那大化无为的自由境界离自己还尚远,他只能选择执著与认真。他从早期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一步步从表象的成熟走向心灵的展示。
他知道艺术需要个性的张扬,但把握一个“度”字并不容易,他在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每每要约束自己恣肆的抒发,让自己的作品在任由随心所欲的铺陈中,潜心观照心灵的渲染与意境的建构,而非空狂无物。
或许因洛阳特殊的文化气场对他的影响,乔卫明的画不见矫情的格式文本痕迹,即使功笔,细微的笔触与精心的铺色所展示的,也是他对诗情与心路的探寻,承现出来的是虚幻的意境之妙,而非物实之态。他常用自己的画笔去点燃起抽象的韵致,体现出玄妙而空灵的效果来,把诗情与哲理推到自己的画境之中。乔卫明深谙纯净之妙意,在作品中表现出难得的外净内幽的审美趣意。
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之累,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乔为明尽管从小就无师自通,以画为娱,但他常说自己不是天才,每前进的一步,都是自己不懈追求与努力的结果。多年的丹青生涯,他发现自己一旦处在无画可画的焦虑中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惠顾;当他面对熟悉的笔墨而抖腕难运时,他就知道自己又到了一个新台阶的临界。他学习和探研的执著,使他从不敢轻运笔墨,不敢形表炼洒,意露不羁。但在他的作品中,时不时的仍能感受到乔卫明放达不羁的情怀与一往直前的冲击力量。他把原性的自然藏在心中,用他的思考与素修给天性架起彩虹。在乔卫明日趋成熟的作品中,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他收放随意的功力,张弛有度的表现,该增该减的分寸把握。能看到他空中蕴物的高妙真趣,能看到他笔实意远的情思表现。他的工笔每每重在张意,他的写意笔笔直追细微。对艺术乔卫明有自己的解读与认知,当别人说他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时,他往往处在茫然之中,不知什么才是自己的风格。他深知别人看到的只是他性情的使然,而别人看不到的才是他对艺术默默的思考与追求。
在艺术的道路上乔卫明没有自己的旗帜,他心中的旗帜就是艺术。他感谢黄河,是黄河给了他旷达执著的天性;他感谢家乡,是家乡的小村给了他诗意与纯真;他感谢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每一步中,给他指路的老师及友人;他感谢生活的多彩与艺术的缤纷,使他甘愿为之献身。也正是这一切,在不停地推动着他在艺术之路上的成长与成熟。
乔卫明个人简历
乔卫明,毕业于新疆师大美术系及广州美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文物鉴赏专家、洛阳理工学院美术教师,现任河南省军区预备役中校军官。
乔卫明的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美苑》《美术大观》等专业期刊媒体发表,曾多次在全国美展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