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程问题教学困惑的再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程问题这部分知识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和苏教版安排在五年级下册,与老人教版教材相比,从理念支撑到编写意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苏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决的中小学衔接问题,教材改变了在小学阶段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及相关运算规律解方程的传统做法,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对于小学阶段解决方程问题而言,新老教材中的方法都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学生为什么更倾向于老教材中的方法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老教材中的方法有着深厚的认知基础
  新教材中的方法是学生从未学习过的新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学生需要有个逐渐认知的过程,而老教材的方法则是“旧知”,学生从一年级就不断渗透,不断应用、归纳、提升,形成问题解决策略。诸如第一学段的() 5=9,3×()=24,63÷()=9,△-15=26等,实际上就是方程的雏形,刚开始学生可能只是依靠直观思维解决,但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发现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的实践中不断熟练,已形成扎实的认知基础。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把最简单、最熟悉的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首选手段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由此看来,学生喜欢老教材中的方法就不足为奇了。
  二、新教材中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不能体现它的优越性
  学生不喜欢新教材中的方法的另一个原因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不如利用旧知简单。受学生思维水平的制约,在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在初中本可以省略的步骤由于初学而无法省略,计算步骤繁杂,诸如6-x=4.7,2.7÷x=3的方程,教材采取的是不出现这几种方程的处理策略。的确,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解方程的题目时可以有意地避开这几种特殊情况,但是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列出方程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几种特殊情况。如学生在解决6-x=4.7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学生可能会这样做,6-x=4.7,6-x-6=4.7-6,至此,学生受知识水平的制约,陷入了解决问题的死胡同,此时,只能另辟蹊径,重新寻找数量关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方程可以这样解决:6-x=4.7,6-x x=4.7 x,6=4.7 x,4.7 x=6,4.7 x-4.7=6-4.7,x=1.3,但是,解答一个简单的方程,如此复杂、繁琐的解题过程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恰恰运用老教材中“四则运算互逆关系” 就非常简洁:6-x=4.7,x=6-4.7,x=1.3,如此简洁的解答步骤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到第三学段学生为何利用等式性质就简单呢?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口算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有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如移项、变号、正负数的加减法等,这些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同样简洁:6-x=4.7,-x=-1.3,x=1.3,或把4.7移到等号的左边,x移到等号的右边为:6-4.7=x,x=1.3,完全不需要上面那样繁琐的解题过程。看来,学生不喜欢新教材中的方法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储备有关,到了七年级,学生知识储备完全可以把解题过程简单化,学生自然也就接受这种方法,而不需要生拉硬拽,强制填鸭了。
  那么,是不是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舍弃新方法,重拾老办法呢?是不是表明新教材编写是失败的?我想不然,新教材强调利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转段后对方程问题学习的适应性,为初中学习解比较复杂的方程奠定基础,针对教学中的困惑,笔者有以下三点想法:
  第一,相对于老教材,新教材的编写是一种进步
  新教材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决的中小学衔接问题,促进了学生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方式的转变,等式的性质更有利于凸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有助于渗透初步的方程思想和数学建模思想。等式的性质更适合解答较复杂的方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教师要克服教学经验的定势
  一个知识点的过早切入,同时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欠缺,解题思路很窄,无法避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的教学有多年的经验,所以觉得顺畅,因此教师首先要克服自身教学经验的定势,克服畏难情绪,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有计划,有梯度地分层教学,对于方程的不同类型,应分课时安排教学,放慢教学进度。对于学生使用老教材的方法,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强调新方法学习的重要性,仍应根据教材突出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第三,把握认知规律,适度整合教材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对于诸如6-x=4.7,2.7÷x=3这样的方程,刻意回避不是办法,要有目的地增加课时安排教学,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在学生运用旧知尝试解决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等式的两边不仅可以同时加、乘上同一个数,还可以同时加、乘上同一个未知数,虽步骤繁琐,但毕竟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至于实际运用中,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学生使用哪种方法则不必硬性规定,适度整合教材有利于中下等层次学生的发展。
  总之,对于方程教学,我们首先应该选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适度整合新老教材,让新教材展现新的活力,让学生焕发更高的学习热情。
其他文献
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的第87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文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心得和亲身经历,归纳了有关教师素养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素养的深刻理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位大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通过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所告诫我们的是更贴近实际教学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使我们受到很大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探索海绵条的不同玩法,学习看图示合作做运动,练习走、跨、跳、钻、爬等动作,发展多种能力。  2、在探索不同玩法及合作游戏过程中萌发创新及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活动在软质地上进行,活动前场地上用即时贴贴出游戏场地标记(场地布置见附图三)。  2.1m米长的红、蓝海绵条人手一根、图示板(见附图四)、小组场地标记牌、磁带等。      活动过程
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现今英语四、六级考试取消完形填空,使考试形式与雅思、托福考试更为接近,是一种进步。然而仅仅改革四、六级英语考试题型还远远不够。对此,此次考试改革无不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法有许多,但我们感到开展团体心理训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方法。近几年,我们在运用团队互动心理训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我园教师的团体互动心理训练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训练前都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主题。下面介绍其中几个主题活动方案,以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团队互动训练的过程与实质。    活动一:萍水相逢    活动目标  1.引发个人参
【摘 要】 数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理论背诵记忆,它是众多信息的集散,是逻辑思维的较量。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多样化教学,多样化地指导学生,以获取高效率高水准的教学业绩。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样性教学  一、剖析初中数学“灵魂”,关注新课改实时动态  如果一门学科能够让你绞尽脑汁地探索,如果一门学科能够让你夜以继日地琢磨,如果一门学科能够让你激情四射地快乐,那么我想那一定是数学。生活离不开
爱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爱能让春雪融化,爱能让磐石软化。  爱有无数种。最简单的是以血为界,即血缘之爱和非血之爱。血缘之爱是无法选择的,它让人们感到世间的温暖与光明,让人们健康成长。爱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责任;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渴望,是一种智慧。  一、学校教育的误区  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效率占先的时代,人们
站姿是衡量一个人外表、健康乃至精神的重要标准。在公务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中,避免不良站姿,加强标准站姿,有利于提升形象及气质,更好地与人沟通,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