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微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微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微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只有这样我国素质教学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来。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微生物学占据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微生物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微生物学的知识素养,让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1 创新源于问题的提出
在中专《微生物》教材中,有一节内容讲到细菌的变异。也是通过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我们在用药量上却越来越大,药效却来越差。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学生可能会眼前豁然一亮,好奇心与求知欲驱使他们提出种种疑问,如:细菌的变异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可不可以利用细菌的变异来为人类服务?细菌的变异是不是都对人类有害等等。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有些却需要学生下去查资料,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乃至进一步的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学生们将课本上的有关知识从另一个侧面进行联想与质疑,从而突破仅仅满足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势,是对知识不断的深入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头脑中一次次的闪现。
2 创新源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001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继续发展而设置的。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微生物学教育更应该重视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个性型开发。而这一开发的途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即实验性的研究型课题的操作过程中。
3 创新源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经历的体验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加強对学生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视度,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知识底蕴上的,并不是无源之水,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填充,规范学生每一个微生物课题的操作,并且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微生物学相关的书籍、书刊等,多举行微生物学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进行社会调查、设计小实验等,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提高。
4 微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1 师生共同备课为起点
微生物学其本身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就非常的杂,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教材中的内容,还必须要不断的对现有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只有这样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认识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方法教学的重视度,不断调动学生进行教学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增强,学生在进行微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生物知识。
教师在进行生物学备课的时候,必须要提高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课程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必须要勇于打破教材知识点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的对学生心理的掌握力度才能够得到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兴趣才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增强。
4.2 理论教学抓“核心”,强“构建”
教师在进行生物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吃透课本教学中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抓住每一节课程教学的关键点,教师才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链接成为一个系统,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才能够变得更有条理,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更清晰的将知识点链接在一起,在进行微生物知识教授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情境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启发教学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例如在讲授“痢疾杆菌”时,首先找曾患过细菌性痢疾的学生或曾见过该病的学生谈谈患者的感受及临床表现,然后逐步提出“痢疾杆菌为什么在肠道引起疾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何关系?”“痢疾杆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它的致病物质有何关系?”“痢疾杆菌除引起肠道症状外,可否引起其它系统的症状?”“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鉴别痢疾杆菌的感染?怎样去预防它?”等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教师适时给予启发、点拨,并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及备课所获取的知识,通过联想、正确推理,最终达到解疑。通过“提出问题(核心)-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深层次思考问题,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加工、构建,实现创新。
4.3 实验教学抓“验证”,强“转换”
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环节的重视度,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教师往往认为实验是一种重复性认知活动,而不是发明创造,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是一些结论性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常担心学生不能完成实验,把实验步骤详细列出,学生只需按步骤完成规定的内容;或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教师常对操作慢的或操作不对的,直接动手替学生完成;或学生常常急于完成实验,让教师检查,不能有意识地思考实验中蕴藏的思维方法等。这些均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去探索知识,不益于创新能力发展。
5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必须要不断结合先进的微生物学知识,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医疗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杨,马汇泉,丁忠峰,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杂志,2017,37(1):110-112.
[2]梁箫,杨金龙.优化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86-187.
[3]韩丽珍,谢和,辛智海,等.改进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815-819.
[4]刘宏宇,王欢,王兵,等.环境微生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1).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微生物学占据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微生物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微生物学的知识素养,让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1 创新源于问题的提出
在中专《微生物》教材中,有一节内容讲到细菌的变异。也是通过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我们在用药量上却越来越大,药效却来越差。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学生可能会眼前豁然一亮,好奇心与求知欲驱使他们提出种种疑问,如:细菌的变异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可不可以利用细菌的变异来为人类服务?细菌的变异是不是都对人类有害等等。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有些却需要学生下去查资料,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乃至进一步的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学生们将课本上的有关知识从另一个侧面进行联想与质疑,从而突破仅仅满足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势,是对知识不断的深入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头脑中一次次的闪现。
2 创新源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001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继续发展而设置的。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微生物学教育更应该重视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个性型开发。而这一开发的途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即实验性的研究型课题的操作过程中。
3 创新源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经历的体验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加強对学生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视度,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知识底蕴上的,并不是无源之水,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填充,规范学生每一个微生物课题的操作,并且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微生物学相关的书籍、书刊等,多举行微生物学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进行社会调查、设计小实验等,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提高。
4 微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1 师生共同备课为起点
微生物学其本身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就非常的杂,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教材中的内容,还必须要不断的对现有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只有这样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认识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方法教学的重视度,不断调动学生进行教学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增强,学生在进行微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生物知识。
教师在进行生物学备课的时候,必须要提高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课程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必须要勇于打破教材知识点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的对学生心理的掌握力度才能够得到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兴趣才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增强。
4.2 理论教学抓“核心”,强“构建”
教师在进行生物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吃透课本教学中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抓住每一节课程教学的关键点,教师才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链接成为一个系统,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才能够变得更有条理,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更清晰的将知识点链接在一起,在进行微生物知识教授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情境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启发教学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例如在讲授“痢疾杆菌”时,首先找曾患过细菌性痢疾的学生或曾见过该病的学生谈谈患者的感受及临床表现,然后逐步提出“痢疾杆菌为什么在肠道引起疾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何关系?”“痢疾杆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它的致病物质有何关系?”“痢疾杆菌除引起肠道症状外,可否引起其它系统的症状?”“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鉴别痢疾杆菌的感染?怎样去预防它?”等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教师适时给予启发、点拨,并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及备课所获取的知识,通过联想、正确推理,最终达到解疑。通过“提出问题(核心)-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深层次思考问题,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加工、构建,实现创新。
4.3 实验教学抓“验证”,强“转换”
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环节的重视度,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教师往往认为实验是一种重复性认知活动,而不是发明创造,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是一些结论性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常担心学生不能完成实验,把实验步骤详细列出,学生只需按步骤完成规定的内容;或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教师常对操作慢的或操作不对的,直接动手替学生完成;或学生常常急于完成实验,让教师检查,不能有意识地思考实验中蕴藏的思维方法等。这些均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去探索知识,不益于创新能力发展。
5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必须要不断结合先进的微生物学知识,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医疗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杨,马汇泉,丁忠峰,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杂志,2017,37(1):110-112.
[2]梁箫,杨金龙.优化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86-187.
[3]韩丽珍,谢和,辛智海,等.改进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815-819.
[4]刘宏宇,王欢,王兵,等.环境微生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