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政府提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之后,关于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之路的探索就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文化融合在发展基础和实践基础方面的可能性之后,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二者融合的具体模式选择,并重点探讨实施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过程中机制的构建,延伸到融合之路的发展历程,形成关于二者融合的正确认知。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施融合发展,是针对我国实行所制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所以推出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产业融合的战略,是因为这二者产业在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本质层面具有相似性,而生态文化是文化和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集合,生态旅游则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走向,这两种产业无论是在发生背景,目的或者意义方面都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通过两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来激发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支撑。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其一,良好的资源禀赋。得益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在祖祖辈辈的创造下,诞生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地关系观,这种观念也在中华民族的社会演变以及日常劳作中得到良好的实践。首先,中国的传统社会滋生出农业文明,并且保持着较长的时间,农业文明时期并未出现规模化的机械生产劳动,表现出对于自然的有限改造,这使得农业文明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特点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形式各异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文化景观中,例如早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或者是制水系统,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相统一的体现,而一些传统的名山大川以及古典园林则是传统文人的理想寄生,体现的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实践。
其二,多样的资源类型。之所以拥有多样的资源类型,原因就在于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表现出复杂性以及民族特色文化的丰富性,幅员广阔,使得我国的国土面积跨越了大面积的经度和纬度,拥有多种热量条件,例如温带中温带,暖温带等,同时也具备十分丰富的水分条件,除此之外,在海拔跨度方面也极为丰富,称之为世界上地理特征作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不为过。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基础
将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旅游实施融合发展,是生态文明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走向。这是因为在20世纪中期左右,伴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技术所引发的各类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问题,进而诱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此时,人们已经关注到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威胁。在此背景之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政府针对我国经济现状以及社会现状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关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已开发和保护为重点,基于长远发展角度,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规律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生态旅游数量和质量的增长都大有裨益,同时能够刺激旅游资源结构的调整,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或者是对应的经济发展观都较为匹配。由此可见,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朝向高质量方向的进发,同时也是有利于人民生态福祉的关键举措,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教育意义,影响着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播以及创新。得益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优势,二者的融合发展得到了良好的促进。
一是行政管理融合。之所以强调对于行政管理融合机制的建立,这是因为该项机制关系到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的基础保障。根据相关规定,需要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行政管理实施融合,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各机构以及部门的调整,紧随其后的是关于各机构以及部门对应的体制,职责以及职能的划分,强调对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界限的划分,经过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行政管理机制和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匹配。
二是资源融合。不同地区所拥有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各种特色产品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区域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结合,但更多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处于分离状态,需要着重针对该部分进行融合利用。这件事情的关于生态文化资源对于生态旅游发展促进作用的探索和研究,秉承融合思想,推动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概念化解释替代地方性人际关系的情况,该情况容易导致关于区域生态旅游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于其他文化以及生态特征的忽略,反而不利于当地生态文化特征的凸显。
三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机制的构建影响着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效果。考虑到现阶段有关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表现出明显的产业边界特征,就需要关注部分生态文化所具有的旅游潜力的挖掘,保证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文化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凸显出旅游属性,如此才能够达到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适度融合,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有必要将整合,延伸,集聚,互补的机制作,为推动两个产业交叉部分融合发展的动力,例如对于生态旅游品牌的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等,作为带动区域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发展的领导产业。较为成功的案例包括重庆市涪陵区举办的榨菜产业嘉年华活动,包括体验式农庄和旅游特色村项目等内容,实现了在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中对于旅游新业态的创新。
四是利益分配。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的居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有权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各项決策管理以及利益分配体系中。而旅游企业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开发者,同样也是受益者,群体关系到生态文化的建设成果,要求相关从业人员所形成的生态意识以及所拥有的专业水平能够支撑起生态旅游的建设发展。政府在其中承担着调控者以及决策者的角色,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协调职能,保证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参与者目的和行为的有查监管。媒体也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宣传和监督中,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生态文化信息的传播,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生态文化知识,同时监督着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参与者的行为。
初级阶段
对于部分区域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或者是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独特性较为明显,可以通过举办地方文化浓郁的庆典以及文化活动的方式作为打开旅游市场的突破口,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大面积的宣传和推广,逐渐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作为吸引投资和吸引游客的优势。这种发展模式在许多部分欠发达地区较为常见,称之为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主要在于发展形式不完备,经常会出现无中生有或者是造假情况,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但是初级阶段的优势在于对于地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因此,初级阶段的融合发展模式值得改进之处较多。
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是指生态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借助生态旅游业的支持,实现生态文化的宣传,生态旅游业则在生态文化的帮助下实现产业链的延伸。生态文化资源的具体体现是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或者是旅游项目,同时也存在于一些影视或者是景观剧等文化产品项目中。可以发现中级阶段的融合特征在于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更加明显,实现了由资源向资本的转换。较为成功的案例包括印象西湖,印象武隆等各种旅游项目,这些都是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之上逐渐转变为旅游产品。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特征在于生态文化表现出多种存在形式,实现了文化元素在生态旅游全过程的多种呈现,有关旅游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与生态文化相关联的符号,例如“住”的方面,关于住宿地点和风格的选择,遵循环保低碳理念;“行”的方面以绿色出行和地域文化智慧为主等等。除此之外,关于旅游地区的形象宣传以及规划等都融入了生态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主要围绕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相关路径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二者进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从现实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基础,最后,围绕生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设定进行探讨,从初始阶段,中级阶段以及发展阶段阐述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各类特征以及表现。
(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尚晨光,赵建军.生态文化的时代属性及价值取向研究[J].科學技术哲学研究,2019,36(2):114-119.
[2]熊正贤.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38 -45.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施融合发展,是针对我国实行所制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所以推出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产业融合的战略,是因为这二者产业在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本质层面具有相似性,而生态文化是文化和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集合,生态旅游则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走向,这两种产业无论是在发生背景,目的或者意义方面都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通过两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来激发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支撑。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其一,良好的资源禀赋。得益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在祖祖辈辈的创造下,诞生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地关系观,这种观念也在中华民族的社会演变以及日常劳作中得到良好的实践。首先,中国的传统社会滋生出农业文明,并且保持着较长的时间,农业文明时期并未出现规模化的机械生产劳动,表现出对于自然的有限改造,这使得农业文明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特点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形式各异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文化景观中,例如早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或者是制水系统,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相统一的体现,而一些传统的名山大川以及古典园林则是传统文人的理想寄生,体现的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实践。
其二,多样的资源类型。之所以拥有多样的资源类型,原因就在于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表现出复杂性以及民族特色文化的丰富性,幅员广阔,使得我国的国土面积跨越了大面积的经度和纬度,拥有多种热量条件,例如温带中温带,暖温带等,同时也具备十分丰富的水分条件,除此之外,在海拔跨度方面也极为丰富,称之为世界上地理特征作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不为过。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基础
将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旅游实施融合发展,是生态文明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走向。这是因为在20世纪中期左右,伴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技术所引发的各类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问题,进而诱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此时,人们已经关注到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威胁。在此背景之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政府针对我国经济现状以及社会现状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关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已开发和保护为重点,基于长远发展角度,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规律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生态旅游数量和质量的增长都大有裨益,同时能够刺激旅游资源结构的调整,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或者是对应的经济发展观都较为匹配。由此可见,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朝向高质量方向的进发,同时也是有利于人民生态福祉的关键举措,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教育意义,影响着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播以及创新。得益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优势,二者的融合发展得到了良好的促进。
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行政管理融合。之所以强调对于行政管理融合机制的建立,这是因为该项机制关系到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的基础保障。根据相关规定,需要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行政管理实施融合,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各机构以及部门的调整,紧随其后的是关于各机构以及部门对应的体制,职责以及职能的划分,强调对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界限的划分,经过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行政管理机制和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匹配。
二是资源融合。不同地区所拥有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各种特色产品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区域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结合,但更多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处于分离状态,需要着重针对该部分进行融合利用。这件事情的关于生态文化资源对于生态旅游发展促进作用的探索和研究,秉承融合思想,推动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概念化解释替代地方性人际关系的情况,该情况容易导致关于区域生态旅游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于其他文化以及生态特征的忽略,反而不利于当地生态文化特征的凸显。
三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机制的构建影响着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效果。考虑到现阶段有关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表现出明显的产业边界特征,就需要关注部分生态文化所具有的旅游潜力的挖掘,保证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文化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凸显出旅游属性,如此才能够达到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适度融合,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有必要将整合,延伸,集聚,互补的机制作,为推动两个产业交叉部分融合发展的动力,例如对于生态旅游品牌的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等,作为带动区域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发展的领导产业。较为成功的案例包括重庆市涪陵区举办的榨菜产业嘉年华活动,包括体验式农庄和旅游特色村项目等内容,实现了在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中对于旅游新业态的创新。
四是利益分配。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的居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有权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各项決策管理以及利益分配体系中。而旅游企业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开发者,同样也是受益者,群体关系到生态文化的建设成果,要求相关从业人员所形成的生态意识以及所拥有的专业水平能够支撑起生态旅游的建设发展。政府在其中承担着调控者以及决策者的角色,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协调职能,保证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参与者目的和行为的有查监管。媒体也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宣传和监督中,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生态文化信息的传播,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生态文化知识,同时监督着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参与者的行为。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目标设定
初级阶段
对于部分区域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或者是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独特性较为明显,可以通过举办地方文化浓郁的庆典以及文化活动的方式作为打开旅游市场的突破口,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大面积的宣传和推广,逐渐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作为吸引投资和吸引游客的优势。这种发展模式在许多部分欠发达地区较为常见,称之为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主要在于发展形式不完备,经常会出现无中生有或者是造假情况,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但是初级阶段的优势在于对于地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因此,初级阶段的融合发展模式值得改进之处较多。
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是指生态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借助生态旅游业的支持,实现生态文化的宣传,生态旅游业则在生态文化的帮助下实现产业链的延伸。生态文化资源的具体体现是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或者是旅游项目,同时也存在于一些影视或者是景观剧等文化产品项目中。可以发现中级阶段的融合特征在于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更加明显,实现了由资源向资本的转换。较为成功的案例包括印象西湖,印象武隆等各种旅游项目,这些都是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之上逐渐转变为旅游产品。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特征在于生态文化表现出多种存在形式,实现了文化元素在生态旅游全过程的多种呈现,有关旅游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与生态文化相关联的符号,例如“住”的方面,关于住宿地点和风格的选择,遵循环保低碳理念;“行”的方面以绿色出行和地域文化智慧为主等等。除此之外,关于旅游地区的形象宣传以及规划等都融入了生态文化内涵。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围绕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相关路径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二者进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从现实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基础,最后,围绕生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设定进行探讨,从初始阶段,中级阶段以及发展阶段阐述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各类特征以及表现。
(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尚晨光,赵建军.生态文化的时代属性及价值取向研究[J].科學技术哲学研究,2019,36(2):114-119.
[2]熊正贤.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38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