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兴趣;游戏;竞争性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9—0092—01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还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教学“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美丽的郊外景色,并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丽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面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充分体验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某些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且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例如对绘画、唱歌等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结果或意义感兴趣。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想去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探索它。因此,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打算怎么上这堂数学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好这一堂课的关键。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且从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从间接兴趣发展到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上新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适宜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笔者让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买卖中得到乐趣,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笔者结合课本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境,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个队的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哪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学生贴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地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9—0092—01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还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教学“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美丽的郊外景色,并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丽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面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充分体验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某些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且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例如对绘画、唱歌等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结果或意义感兴趣。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想去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探索它。因此,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打算怎么上这堂数学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好这一堂课的关键。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且从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从间接兴趣发展到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上新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适宜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笔者让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买卖中得到乐趣,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笔者结合课本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境,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个队的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哪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学生贴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地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