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以及其它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具有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等功能,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的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模式还不能综合考核学生的水平和评价教学。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考试模式的弊端,提出了高职职业课程考试应实施“形成式”考试模式。
【关键词】高职职业课程 “形成式” 考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问题的引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十多年来,不少高职学院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把高职教育重点放在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体系上,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放在学生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上,放在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放在提高实践能力上等等,形成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但如何来测量学生这些能力、检测教与学是否达到期望的效果呢?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考试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充分发挥考试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测量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检测高职学生真实能力的“形成式”考试模式。
2 现阶段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2.1 考试内容理论知识多,实践知识少
理论知识便于命题、考核与评定,因而现在的考试内容多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从发展角度来看,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知识的记忆对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必需的,但实践又反过来对理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只靠理论知识的记忆并不一定导致实践能力的升华,而死记硬背却往往导致思考、判断的依赖性,导致创新能力的匮乏。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将会导致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埋藏自身潜能的发展,造成“高分低能”书生现象,同时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很难实现毕业生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的对接。
2.2 考试时间过于集中,忽视过程考核
考试大多集中在期中、期末以及学业阶段性的终结时间,客观上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松一紧一松一紧”的节奏变换,学生形成了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上课,上网,上课精力不集中,考前突击复习,考试作弊,对考试成绩只求“60分万发,多一分浪费”思想。同时,由于考试过于集中,时间少,考试内容少,不能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投机心理,增加厌学情绪。这种做法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
2.3 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多,其他形式少
高职职业课程的考试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闭卷笔试主要有三个弊端:一是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较多,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抑制了學生创造性、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主动求知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闭卷笔试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书籍和材料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由于命题内容的随机性,师生所处的环境、知识的测重点、心理状态等不一样,考试成绩会出现偶然性。三是在闭卷笔试考核中,记忆力的考核处于主角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处于配角地位,因此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量测是不全面的,无法测量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且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不相吻合。
3 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改革
3.1 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理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应构建以“职业教育立意考能力,将职业教育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考试模式中,体现出如下职业教育的考试理念:
①考试应该是作为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调整课程教学进度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规律和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而不应仅仅是期末或学年的终结性学业成就的检测手段。
②考试应能检测、诊断不同个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发展水平,而不应仅仅是学业成就水平。考试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个性发展优势的差异,可为其提供难度相当、题目相异内容全面的多种试卷,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针对同一阶段考试应为学生提供多时段的考试机会,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分数,这不仅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允许学生以主动者的身份介入命题和评估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能力,而且有利于发挥其考试积极性。
③建立课程的最低能力标准、检测手段、体系、机制,是解放学生智力与能力,保障课程改革的基础。
④考试时间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考试应该尝试着走出教室,进入实训室、实训基地、企业生产一线之中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状况;考试不应仅局限于理论考核,更要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核;考试内容不应仅局限在教科书上,而应灵活多样命题,测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考试方式也不能仅局限于闭卷方式,而更应侧重于开卷、调研报告、论文与答辩、学习过程、动手操作等形式。
3.2 革新考试内容,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考试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新技术、热点问题相链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定命题原则,规划测试知识和能力的题目分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题力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评估,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性,给学生想象力等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环境;考试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使具有特殊学习倾向性和才能的优秀学生能脱颖而出;考试还要测出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所在,以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的指导和训练;考试也不应限制答案,对于学生能白圆其说的答案即使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差异,也应给予肯定,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考试内容的视界将变得更加开阔灵活,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3.3 实施“形成式”考试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职业课程的考核应以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重点检验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形成式”考试模式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测评和课程学习的指导性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组成。具体形式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实施过程化形成式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大作业、口试、案例分析、小组辩论、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十二种形式;技能模块以操作考核为主,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过程化,并允许学生根据自我个性和实际在过程化考试形式中自主选择。
4 结论
4.1 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
在强调教学改革的同时应重视课程考试改革,摒弃一律采用闭卷笔试的死板做法及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应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4.2 考试功能应回归到发挥学生整体效能
学校应建立形成式教学评价机制,将学习表现、过程考核与综合性考试评定相结合,扭转单一的终结考试成绩决定教学全局的现状;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综合利用形成性、诊断性和结论性评价,根据考试的结果,分析调整课程的教学策略。考试应确立绝对能力标准和相对能力标准,对学生素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明确学生的素质优劣及潜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引导和指南。
4.3 高职人才评价能力标准,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创新观点的把握尺度,教师的责任心,考核时间安排等都会影响到考试模式的改革,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总之,考试模式改革是使师生对考试有进一步的理解,把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课程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应鼓励教师大胆地对考试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促进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3] 陈向明编著.《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刘映宏.对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的思考[J].云南电大学报,2002(3).
[5] 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傅家骥主编.《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于信凤.考试学引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关键词】高职职业课程 “形成式” 考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问题的引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十多年来,不少高职学院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把高职教育重点放在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体系上,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放在学生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上,放在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放在提高实践能力上等等,形成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但如何来测量学生这些能力、检测教与学是否达到期望的效果呢?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考试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充分发挥考试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测量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检测高职学生真实能力的“形成式”考试模式。
2 现阶段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2.1 考试内容理论知识多,实践知识少
理论知识便于命题、考核与评定,因而现在的考试内容多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从发展角度来看,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知识的记忆对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必需的,但实践又反过来对理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只靠理论知识的记忆并不一定导致实践能力的升华,而死记硬背却往往导致思考、判断的依赖性,导致创新能力的匮乏。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将会导致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埋藏自身潜能的发展,造成“高分低能”书生现象,同时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很难实现毕业生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的对接。
2.2 考试时间过于集中,忽视过程考核
考试大多集中在期中、期末以及学业阶段性的终结时间,客观上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松一紧一松一紧”的节奏变换,学生形成了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上课,上网,上课精力不集中,考前突击复习,考试作弊,对考试成绩只求“60分万发,多一分浪费”思想。同时,由于考试过于集中,时间少,考试内容少,不能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投机心理,增加厌学情绪。这种做法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
2.3 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多,其他形式少
高职职业课程的考试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闭卷笔试主要有三个弊端:一是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较多,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抑制了學生创造性、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主动求知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闭卷笔试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书籍和材料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由于命题内容的随机性,师生所处的环境、知识的测重点、心理状态等不一样,考试成绩会出现偶然性。三是在闭卷笔试考核中,记忆力的考核处于主角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处于配角地位,因此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量测是不全面的,无法测量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且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不相吻合。
3 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改革
3.1 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理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应构建以“职业教育立意考能力,将职业教育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考试模式中,体现出如下职业教育的考试理念:
①考试应该是作为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调整课程教学进度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规律和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而不应仅仅是期末或学年的终结性学业成就的检测手段。
②考试应能检测、诊断不同个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发展水平,而不应仅仅是学业成就水平。考试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个性发展优势的差异,可为其提供难度相当、题目相异内容全面的多种试卷,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针对同一阶段考试应为学生提供多时段的考试机会,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分数,这不仅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允许学生以主动者的身份介入命题和评估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能力,而且有利于发挥其考试积极性。
③建立课程的最低能力标准、检测手段、体系、机制,是解放学生智力与能力,保障课程改革的基础。
④考试时间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考试应该尝试着走出教室,进入实训室、实训基地、企业生产一线之中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状况;考试不应仅局限于理论考核,更要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核;考试内容不应仅局限在教科书上,而应灵活多样命题,测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考试方式也不能仅局限于闭卷方式,而更应侧重于开卷、调研报告、论文与答辩、学习过程、动手操作等形式。
3.2 革新考试内容,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考试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新技术、热点问题相链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定命题原则,规划测试知识和能力的题目分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题力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评估,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性,给学生想象力等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环境;考试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使具有特殊学习倾向性和才能的优秀学生能脱颖而出;考试还要测出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所在,以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的指导和训练;考试也不应限制答案,对于学生能白圆其说的答案即使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差异,也应给予肯定,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考试内容的视界将变得更加开阔灵活,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3.3 实施“形成式”考试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职业课程的考核应以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重点检验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形成式”考试模式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测评和课程学习的指导性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组成。具体形式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实施过程化形成式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大作业、口试、案例分析、小组辩论、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十二种形式;技能模块以操作考核为主,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过程化,并允许学生根据自我个性和实际在过程化考试形式中自主选择。
4 结论
4.1 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
在强调教学改革的同时应重视课程考试改革,摒弃一律采用闭卷笔试的死板做法及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应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4.2 考试功能应回归到发挥学生整体效能
学校应建立形成式教学评价机制,将学习表现、过程考核与综合性考试评定相结合,扭转单一的终结考试成绩决定教学全局的现状;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综合利用形成性、诊断性和结论性评价,根据考试的结果,分析调整课程的教学策略。考试应确立绝对能力标准和相对能力标准,对学生素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明确学生的素质优劣及潜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引导和指南。
4.3 高职人才评价能力标准,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创新观点的把握尺度,教师的责任心,考核时间安排等都会影响到考试模式的改革,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总之,考试模式改革是使师生对考试有进一步的理解,把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课程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应鼓励教师大胆地对考试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促进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3] 陈向明编著.《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刘映宏.对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的思考[J].云南电大学报,2002(3).
[5] 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傅家骥主编.《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于信凤.考试学引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