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108—01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课堂教学情境是以无形的“情”和有情的“境”的有机融合。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也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物理学科和物理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渲染出物理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学习物理知识,进而达到理解与掌握知识的目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学习才有了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设疑诱思,用悬念来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讲“机械运动”时,可列举《趣味物理》中的例子“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发现脸旁边有一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他怎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这样教学,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教学内容。
再如,在学习“电功率”一节时,教师先提出问题:把“220v、100w”和“220v、15w”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哪个灯泡更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认为“220v、100w”的灯泡更亮。这时,教师用怀疑的口吻说:“真的吗?请大家好好观察一下!”于是教师在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动手,把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结果“220v、15w”的灯泡比“220v、100w”的灯泡亮。此时学生便感到很新奇,头脑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科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学生知道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教师可让学生解释“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黄色安全线,候车时乘客为什么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接着教师马上提出问题:“打开的窗户,一阵风吹过,窗帘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实践证明,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参与意识,使他们觉得上物理课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三、创设活动情境,体验学习乐趣
当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便会自觉地寻找多条途径、多种方法挤时间去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对物理课不感兴趣,教师讲再多也是白白浪费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虽然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花费较多时间,但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容易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活动情境。
例如,在学习“电荷”时,让几位学生分别上讲台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然后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了一定角度。学生看到此现象发出了欢呼之声,接着笔者让更多的学生轮流上台表演,有的学生拿起塑料尺、塑料笔杆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了来吸引碎纸屑;有的拿任意两个物体摩擦后去靠近纸屑,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又如,在学习“电路”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让学生连接电路,看谁連得快又好,谁的灯泡先发光。一声令下,学生便行动起来,当他们看到自己连接的电路灯泡发光时,高兴极了。很显然,一个小小的实验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物理学带来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形成了。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108—01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课堂教学情境是以无形的“情”和有情的“境”的有机融合。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也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物理学科和物理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渲染出物理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学习物理知识,进而达到理解与掌握知识的目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学习才有了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设疑诱思,用悬念来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讲“机械运动”时,可列举《趣味物理》中的例子“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发现脸旁边有一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他怎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这样教学,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教学内容。
再如,在学习“电功率”一节时,教师先提出问题:把“220v、100w”和“220v、15w”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哪个灯泡更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认为“220v、100w”的灯泡更亮。这时,教师用怀疑的口吻说:“真的吗?请大家好好观察一下!”于是教师在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动手,把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结果“220v、15w”的灯泡比“220v、100w”的灯泡亮。此时学生便感到很新奇,头脑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科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学生知道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教师可让学生解释“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黄色安全线,候车时乘客为什么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接着教师马上提出问题:“打开的窗户,一阵风吹过,窗帘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实践证明,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参与意识,使他们觉得上物理课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三、创设活动情境,体验学习乐趣
当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便会自觉地寻找多条途径、多种方法挤时间去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对物理课不感兴趣,教师讲再多也是白白浪费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虽然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花费较多时间,但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容易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活动情境。
例如,在学习“电荷”时,让几位学生分别上讲台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然后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了一定角度。学生看到此现象发出了欢呼之声,接着笔者让更多的学生轮流上台表演,有的学生拿起塑料尺、塑料笔杆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了来吸引碎纸屑;有的拿任意两个物体摩擦后去靠近纸屑,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又如,在学习“电路”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让学生连接电路,看谁連得快又好,谁的灯泡先发光。一声令下,学生便行动起来,当他们看到自己连接的电路灯泡发光时,高兴极了。很显然,一个小小的实验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物理学带来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形成了。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