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有效预防民政系统职务犯罪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tzyj_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民政救济补助种类的增加和金额的提高,民政系统的职务犯罪现象日趋增多。本文为认真分析民政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把握其特点、规律,有效预防此类犯罪发生,对近年来江西省赣南某县的民政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开展调查分析。
  一、民政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比较固定。近年来被查处的3起民政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3人均为从事民政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2人为基层民政所人员,1人为受委拖从事公务的村干部,均具体负责民政救济对象的审查、统计、上报和发放工作。
  二是作案手段隐蔽。近年来被查处的3起案件,均是截留冒领五保、低保等民政补助,被冒领对象死亡或者长年在外打工下落不明,冒领后难以发现。
  三是作案时间持续较长。五保、低保等民政补助的金额较小,但一般可长时间享受,为了满足贪欲,冒领人员一般会长时间冒领民政补助。
  四是影响极为恶劣。民政救助是国家对于社会最需要救助人员的补助,对民政救助资金的贪污犯罪是最让群众所不耻的,此种犯罪的多发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往往会严重影响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二、民政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学历相对较低,法律知识相对欠缺,对哪些行为是犯罪、犯罪之后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没有明显的认识,法律意识淡薄。大批的社会救济资金都是通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发放到救济对象手中的,一旦有救济对象死亡或长期在外务工,一些法律意识较弱的人,便忘记了法律和职业道德,想方设法去攫取这些人员的救济资金,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没有完善的民政救济对象年度复审制度,造成一些救济对象死亡和长期在外务工下落不明仍享受民政救济补助,使相关人员冒领民政救济补助成为可能;二是民政救济对象公示制度流于形式,大部分村只对民政救济对象申报时进行公示,并不会长期对所有享受民政救济对象进行公示,群众不了解哪些人正在享受民政救济,使民政救济工作缺乏群众监督。
  (三)发放制度不完善。通过案件分析我们发现,对民政补助对象资金的管理,还未完全使用“一卡通”进行管理和发放,仍是采取将补助款项统一打包下拨到基层民政专户,再由基层民政所负责具体发放的制度。这种粗放式地管理制度使得基层民政所在民政补助金发放中有相对自由权,增加了资金发放的环节,为职务犯罪分子借机侵吞民政补助金提供了作案条件。
  三、民政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基层民政所队伍建设。要提高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增强其敬畏法律的自觉性。要通过组织法律知识讲座、警示教育、廉洁承诺等多种形式,增强民政工作人员法制观念,让他们认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的后果,真正从思想上筑牢法律底线,做到知法、畏法、遵法、守法和护法。
  (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民政救济对象年度复审制度,对死亡和长期在外务工下落不明的救济对象,及时发现和处理,减少民政救济补助被冒领的可能;二是进一步加强民政救济对象公示制度,不仅在民政救济对象申报时进行公示,而是长期对所有享受民政救济对象进行公示,让群众能了解到哪些人在享受民政救济,使民政救济工作纳入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规范完善发放制度。尽快将民政救济补助的发放纳入“一卡通”管理,使民政救济补助能够一次性打入群众的“一卡通”存折内,减少资金发放的环节,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
  (作者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人民检察院,江西 赣州 341500)
其他文献
摘 要:持续两年的iPad案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是在这个案件背后的关于反向商标的认定以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足却也更加明显。文章从该案出发,探讨了商标反向混淆的相关知识,并且指出了目前我国法律关于反向混淆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反向混淆;侵权;归责原则  一场持续了整整两年号称“中国知识产权史上里程碑式”的商标纠纷案已经落锤结案,但是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腐败问题已经蔓延。目前,整个职务犯罪呈高发趋势。新一届党中央领导把惩治和预防腐败跟党的生死存亡连在一起,作为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也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再次把打击贪污腐败分子,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从刑法角度看,?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最重要的手段是惩罚,由于当前不正当的惩罚导致了轻刑化现象,严重影响对职务犯罪的震慑作用。笔者就某基层检察
期刊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形势比较严峻,严重影响了辖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进程。检察机关应重视从查办的案件入手,积极深挖其他犯罪,以便从各种渠道得到更多的案源,从严打击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彻底打消贪官们的侥幸心理。  关键词:生态文明;职务犯罪;高压态势  2013年,我院反贪部门在上级院和区委的领导下,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走科学发展路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侵权时有发生。而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快速的信息传递渠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人们的隐私受到了新的威胁与挑战。微博侵犯隐私权是特殊的网络侵权,其侵权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均有别于一般网络侵权。对微博时代的隐私权保护需要完善立法和管理体制。  关键词:微博;隐私权;侵权责任;立法建议  引言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值得法律工作者们严肃对待和加以完善。腐败是当今困扰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各个国家都在同这些腐败犯罪作斗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也越来越严重,同时立法上的缺陷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一、 职务犯罪在刑事立法方面的缺陷  虽然我国对惩治职务犯罪的法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矛盾激增,我国民事纠纷数量不断增加且纠纷解决的难度相对较大。与此同时,曾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民调解制度逐渐式微。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人民调解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结合《人民调解法》相关规定,探讨其完善对策,让人民调解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民事纠纷;调解机制;人民调解;完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诈骗类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所涉罪名主要为诈骗、合同诈骗、集资诈骗等,作案方式主要为高息借贷、虚构合同、虚假项目等方式。此类案件由于受害人较多,诉求不一,且在当地一般有较大影响,其可能引发的执法风险值得我们检察机关予以重视。本文旨在探索构建经济诈骗类案件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处置工作机制。  一、经济诈骗类案件的主要执法办案风险  1.作案跨度长,社会影响大。此类案件犯罪过程较
期刊
新《刑诉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试用情形、执行地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依法治国的论述,强调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标志着我国的法治进程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刑事和解作为我国重要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诉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强化人权意识和监督意识,以法治思维开展刑事和解工作。  关键词:法治思维;刑事和解;宽严相济  法治思维是按照法治的逻辑,运用法治的理念、精
期刊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新刑诉法增设了未成年人特别程序一章,在办案审案人员要求、保障辩护权、审前调查、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未成年人刑事程序在立法体例上相对独立,充分反映出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关注,同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也对未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新刑诉法,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结合本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实际,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