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消渴病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消瘦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郝百鸣教授临床工作近50年,学术经验丰富。临床中强调首先辨病,病证结合,临证时尤其重视正气,在治疗上特别注重保护和恢复人体正气,注重调理肝、脾、胃功能。在处方用药方面,十分强调中药配伍。认为配伍的核心是君臣佐使,但君臣佐使的核心是药力的大小,而药力的大小决定于药物剂量,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消渴病诊治模式。现将其临证经验予以总结,供同道学习参考。
【机 构】
:
泰安市中医二院预防保健科,泰安市中医二院内三科
【基金项目】
:
山东省第三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No.20150305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渴病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消瘦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郝百鸣教授临床工作近50年,学术经验丰富。临床中强调首先辨病,病证结合,临证时尤其重视正气,在治疗上特别注重保护和恢复人体正气,注重调理肝、脾、胃功能。在处方用药方面,十分强调中药配伍。认为配伍的核心是君臣佐使,但君臣佐使的核心是药力的大小,而药力的大小决定于药物剂量,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消渴病诊治模式。现将其临证经验予以总结,供同道学习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120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将其分为痰浊内阻、脾虚湿盛、气滞血瘀、肝肾阴虚4个证型组,探讨各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脾虚湿盛型表现为高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脾虚湿盛和痰浊内阻型均具有较高的三酰甘油(TG)水平;痰浊内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以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升高为主;气滞血瘀型除具有较高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外,
目的研究黄芪白术汤加减对便秘患儿结肠传输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48例便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均74例。对照组口服乳果糖,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白术汤加减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结肠传输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78.38%;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结肠排空时间均缩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儿外周血CD8<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原治蛔厥及久泻久利之证,因其寒热刚柔同用,被历代医家作为厥阴病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此文基于六经辨证探讨乌梅丸治疗腹痛、畏寒验案2则并分析其病因病机,以期为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益气升陷法是指应用补气和升提的药物,治疗气虚下陷证,临床应用广泛,工作中发现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气虚导致大气下陷或中气下陷的症状,这部分患者辨证为气虚下陷证,采用“益气升陷”方药治疗,能够明显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对“益气升陷”法的理论溯源进行梳理,对其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其现代研究做了详细论述,并列举治疗验案1则,探讨“益气升陷”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又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医学因“地域”“个体”“时间”而不同治疗疾病的特点。随着时代变迁,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方式和方法较古代产生了较大差异。此文从“人候”“气候”“时候”“节候”“地候”“物候”角度重新阐述了三因制宜的现代认识,并提出整体观仍是治疗现代疾病的根本原则。
目的使用六经辨证从足厥阴肝经探讨寒热错杂型痛经患者的诊疗思路及使用乌梅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纳入寒热错杂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优思悦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经期前10天使用乌梅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痛经改善情况及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厥阴经论治,使用厥阴病总方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痛经疗效十分显著,能够减轻经期小腹疼痛
目的研究通腑醒神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5月—2020年5月,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2组均包括40例患者,分组标准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腑醒神汤口服治疗,均连续治疗7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以及血浆PT、APTT、FIB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偏身麻木、口歪眼斜、头晕目眩、半身不遂等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以及血浆FIB水平与治疗前
药疹是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病之一,糖皮质激素类及抗组胺类药物多为其治疗首选。然而在临床中不乏有使用该类药物无效、甚至病情加重等病例出现。王万春教授运用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从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分阶段给药入手,将内治服用汤药与外治熏洗涂敷相结合对其进行治疗,常取得满意疗效。兹将王万春教授治疗药疹一案记录浅析,望能从中窥出王教授临床经验一二。
目的评价五音疗法对关节置换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的焦虑和术后疼痛干预的疗效,探索五音疗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大多数老年关节置换患者多属于肝肾亏虚型,故选取疏肝理气的角调与补肾益气的羽调的音乐,分为角调组、羽调组和对照组,角调组在骨科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角调疗法,羽调组在骨科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羽调疗法,对照组则采取骨科常规处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疼痛量表数字评分法(NRS)对围手术期的焦虑以及术后疼痛进行评定,选取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作为客观指标。术前晚及术后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常见骨折,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及复杂的受伤机制,所以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若处理不当,易并发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口感染、骨折端延迟愈合及骨髓炎等诸多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哪一种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身体状态、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程度等方面决定。中西医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理念和方式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贯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及材料学的进步,两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虽然两者治疗方式各异,但均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文章回顾近年来中西医关于